摘要:近日,连云港海事局执法人员对辖区某散货船“翔**”轮开展违规进入船舶危险密闭空间行为专项检查时,对船方危险密闭空间年度演习计划及实施记录进行了核查,发现该轮存在演习频次不达标、演习过程不完整、演习职责分工不明以及演习操作错误频出等问题,船员尚未熟练掌握进入危险
PART.01
检查情况
近日,连云港海事局执法人员对辖区某散货船“翔**”轮开展违规进入船舶危险密闭空间行为专项检查时,对船方危险密闭空间年度演习计划及实施记录进行了核查,发现该轮存在演习频次不达标、演习过程不完整、演习职责分工不明以及演习操作错误频出等问题,船员尚未熟练掌握进入危险密闭空间的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
PART.02
案例分析
“翔**”轮年度演习计划
二是演习过程不完整。该轮演习内容仅涵盖密闭空间人员急救环节,而缺失了安全防护设施用品、通信设备、空气质量检测仪器、救助设备等检查和使用环节,以及医疗急救等关键环节。
“翔**”轮进入封闭处所演习记录
三是演习职责分工不明。演习和救援时应按照许可证和应变部署程序的分工开展。该轮演习中,人员未按分工方案执行,职责分工混乱,存在无序聚集、重复工作和部分演习内容遗漏等问题。
应变部署表中的职责分工
四是演习操作错误频出。救援人员错误使用EEBD紧急逃生呼吸装置替代SCBA自给式呼吸器;未对密闭场所进行通风;未做隔离封控;未进行有毒气体测量;未进行有效通讯;未对遇险人员急救。
上述违规操作如发生在实际应急救援中,无法充分保障船舶航行和作业安全,可能导致更大损害。
PART.03
演习内容
a)安全防护设施用品的检查和使用;
b)通信设备的检查和使用;
c)空气质量检测仪器的检查和使用;
d)救助设备的检查和使用;
e)应急救助程序和医疗急救演练。
PART.04
演习流程
(一)进入危险密闭空间程序如下:
1. 风险评估: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作业程序,在检测、防护、监护等安全条件未确认情况下严禁人员进入作业。
2. 准备器材:鼓风机及风带、救援三角架、木滑车及救援绳、安全带及安全绳、防坠器、测氧测爆仪2套(进入人员佩戴一套、舱口值守人员一套)、应急呼吸器2套、应急防爆手电2把、担架(担架需把绳子解开,处于随时可用状态)、急救药包、对讲机、照明设备、SCBA自给式呼吸器。
3. 确保已进行彻底的通风并保证测气结果符合要求,相关的管路/阀门已隔离,电力/设备电源已切断。
4. 气体测量要求:确定检测仪器应在校验有效期内,使用前要进行校正,应将通风关闭10分钟后开始测量,且应多点测量。对空间进行多点和多层次测,氧气含量≥20.9%才能进入,只要气体探测仪有报警,就不得进入或立即停止作业。
在进行气体测量时尽量采用遥控的方法,如条件不具备的话则应派员下舱测量。第一位下舱的人员除了佩戴SCBA自给式空气呼吸器,还应配备防爆灯和系带保险绳等,只有证实该处所的空气在安全范围内,其他人员才可进入。如作业中断超过30分钟,再进入之前应重新进行气体检测。
5. 作业许可:船长需在现场签发进入许可证,该许可证有效期不超过8 小时,且此空间在无人看管状态下,其时长不应超过4小时 。
6. 舱口监护:监护人员需始终在进口处值守,负责监控进入密闭空间人员的安全。监控过程中,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方式,如通过对讲机沟通、利用救生绳传递信息、小锤敲击舱壁等方式。监护人员要从外面与进入人员保持通讯联系,同时与当值驾驶员(轮机员)保持密切沟通。
担任监督职责的人员必须每2分钟拖动一次救生绳询问进入者身体情况,原则上不建议超过5分钟。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并按照应急救援措施迅速展开营救行动 。
7. 严格控制无授权人员的进入,对所有进入人员进行详细记录并做好明显标识。当预判或发现外面存在危险情况且危及舱内人员安全时,及时通知舱内人员撤离,并马上报警并寻求支援 。
8. 进入密闭舱室前,需要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要通知驾驶台和机舱值班人员;确保干部或高级船员在场;安排急救小组待命;保证应急装备随时可用。进入人员在进入密闭舱室工作时,要佩戴好合适的自给式呼吸器具,携带测氧测爆仪与对讲机。同时,必须确认舱内空气合格,并持有船长签发的许可证 。
在工作期间,要进行持续通风,还要频繁检查气体质量 。指定专人负责在密闭舱室口不间断值守,每隔 2 至 5 分钟进行一次通信测试。工作完成后,要及时通知驾驶台和机舱值班人员 。
(二)密闭舱室人员救援程序如下:
1. 怀疑或发现有人在密闭舱室出现意外时,绝对不能立即下舱救人,而是要向值班驾驶员汇报,由船长发布广播,召集大家按应急部署表和进入密闭空间程序来进行救助。
2. 救援队伍进入密闭舱室前准备:持续通风、持续测量气体、建立通讯、救援器材、仪器检测。
3. 救援时:必需携带合适的安全防护装备(SCBA自给式呼吸器),按应急方案进行救援。预判进舱作业人员发生意外的可能,在救援人员到来之前,禁止任何人单独贸然行动。EEBD紧急逃生呼吸装置仅供逃生使用(约10分钟呼吸时间),禁止用于救援。
4. 心肺复苏流程:呼叫遇险者,同时查看其瞳孔、呼吸及颈动脉搏动情况。若确定遇险者没有呼吸且没有颈动脉搏动,应立即开始进行心肺复苏。胸外按压频率:每分钟至少100次,按压深度为5cm。每按压30次后,给予2次人工呼吸。有条件的船舶可在急救时使用复苏仪辅助操作,直至遇险者恢复自主呼吸,随后立即送医治疗。
利用复苏仪进行人员急救
PART.05
安全管理建议
船员:高度重视应急演习,做好充分的演习前准备,严格按照规范执行演习流程,并对演习进行评估和总结,以提升应对危险密闭空间突发事故的能力。
船公司: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安全生产意识,加强对所属船舶的管理与指导,严格督促船舶开展各类安全培训工作,确保船员熟练掌握船上各项操作技能。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