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风拂大地,农时催人忙。2025年春节伊始,中化化肥便吹响了春耕农资保供稳价的“冲锋号”。从港口货轮的星夜抢卸到智能工厂的轰鸣不息,从实验室里的技术攻坚到田间地头的精准服务,中化化肥从生产调度、物流攻坚、科研创新、服务前置等多线发力,奏响春耕“奋进曲”。
春风拂大地,农时催人忙。2025年春节伊始,中化化肥便吹响了春耕农资保供稳价的“冲锋号”。从港口货轮的星夜抢卸到智能工厂的轰鸣不息,从实验室里的技术攻坚到田间地头的精准服务,中化化肥从生产调度、物流攻坚、科研创新、服务前置等多线发力,奏响春耕“奋进曲”。
中国农资传媒2025春耕调研组走进中化化肥。
提前部署
织密春耕保供“责任网”
当田野还在秋冬的沉寂中积蓄力量,中化化肥春耕保供的战鼓已抢先擂响。
2024年10月,中化化肥党委未雨绸缪,提前启动2025年度“保春耕”相关工作,并形成《春耕化肥保供稳价工作机制》予以发布。
新年伊始,根据先正达集团中国《关于发布先正达集团中国做好“保春耕”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化化肥迅速行动,编制《2025年“保春耕”工作实施方案》。
2025年1月8日,中化化肥召开了新年度的第一次党委会,会上专题学习202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并围绕春耕化肥保供稳价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和部署。会议审议通过《中化化肥2025年“保春耕”工作实施方案》,同时成立“保春耕”组织保障协同团队,党委负总责,党群工作部具体牵头,并明确“保春耕”台账管理、定期跟踪督导、月报及阶段性工作汇报等相关工作机制,全力做好保供稳价工作,保障春耕化肥市场平稳运行。
随后,钾肥、磷化、复合肥事业部分别召开全国春耕保供动员会,对市场形势进行深入分析和研判,明确“保春耕”的重点工作任务,确保全力以赴打赢春耕保供攻坚战,齐心协力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
从党委挂帅压实责任链条,到机制创新织密保障网络;从一纸方案贯通顶层设计与基层执行,到全国动员凝聚协同合力,中化人以“谋在早、抓在实”的战略定力,将责任层层夯实在春耕保供的每一寸土地,让“国家队”的旗帜在春潮未至时便迎风飘扬。
统筹调度
疏通化肥供应“生命线”
化肥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资基础,其供应充足、价格稳定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稳定和粮食安全。中化化肥联合国内外钾肥、磷肥生产企业,确保春耕期间化肥供应稳定。
钾肥保供方面,中化化肥与国际主要供应商密切合作,积极协调发运,2024年12月至2025年2月,多船不同品种钾肥陆续抵达全国多个主要港口,进口货源可辐射周边主要农业生产区域。中化化肥还与多家国内钾肥生产龙头企业开展联合保供行动,依托自有全国分销网络,将优质氯化钾及硫酸钾运送至春耕主要地区。
中化化肥进口钾肥陆续到港。
磷肥保供方面,中化化肥与磷肥行业头部生产企业精诚合作,强强联手保春耕。冬储至今,已签订磷肥春耕保供货源70万吨。截至2月初,已有11万吨生物磷肥顺利投放至东北、西北、华北等市场,确保基层供应不脱销、不断档。
与此同时,中化化肥坚决遵守相关部委及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关于保供稳价、行业自律的要求,积极维护市场秩序,确保参控股磷肥工厂满负荷生产,科学合理统筹磷肥调度,促进价格稳定,并对货源辐射较为薄弱的区域进行重点补充和强化。
中化化肥与磷肥行业头部生产企业强强联手保春耕。
为确保春耕期间化肥供应充足,中化化肥各生产基地在春节期间依然坚守岗位,满负荷生产。山东肥业厂区内机器轰鸣,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机械臂精准操控,一袋袋肥料整齐入库;信息化物流系统实现车辆快速进出,大幅提升运输效率。
为确保春耕化肥供应充足,中化化肥各生产基地满负荷生产。
生物复合肥事业部提前做好原料储备和装置检维修工作,加强控股工厂的货源保障能力,产销存运一体化协同推进,保障冬储春季控股工厂产销量同比增加8%,确保开工率达到90%以上。
为应对春节期间运输资源和装卸货人力资源紧张的挑战,以及春耕期间农户对化肥需求量的激增,中化化肥各业务团队积极行动,多措并举确保物流前置和畅通,保障春耕用肥及时到位。
中化化肥党员先锋队冲锋在春耕保供一线。
中化化肥积极发挥下游客户区域运营能力,做好物流前移,确保进口货源到船靠得上、卸得快、发得出。开年以来,公司已保障多船钾肥克服寒潮雨雪、传统佳节、春节返乡等影响,实现船舶到港直靠的速遣作业,助力春耕急需的农资产品及时下摆到位,运送至农业生产一线。
同时,中化化肥在港口等重要物流节点积极创新探索流通新模式,从而降低供应物流成本、提升货物流通效率,并巩固覆盖港口、工厂、终端的立体仓储体系,推进干线和汽运合同物流覆盖率提升。
“生物+”赋能
培育增产提质“新动能”
优质的农资产品是保障春耕生产顺利开展的重中之重,而科技创新则是打造好产品的关键驱动力。中化化肥始终坚持创新驱动,依托生物技术赋能传统肥料,开发出多款多功能“生物+”产品,为保春耕提供更多更优质可持续的产品。
作为“生物+”战略的最新创新成果——生物钾肥品牌“威得丰”, 是中化化肥针对钾肥产品特点和终端需求痛点,综合应用养分高效技术及生物技术研发推出的创新生物钾肥产品。该产品具有“促生”“抗逆”“提质”“增产”四大功效,可以改善根际微环境,有效提升钾肥利用率及作物抗逆增产能力,帮助农户实现更高的产量和更优异的品质。
中化化肥临沂研发中心成功研发了“生物+”有机无机——焕丰产品,并协同生产企业打通焕丰®生产工艺流程,实现产品生产转化。该产品专门针对中高端经济作物不同生育期的养分需求,精准设计开发出全营养肥料,促进作物快速生长,增产约10%,提质、抗逆性也得到显著增强。中化化肥“生物+”系列产品,为保春耕提供更多更优质产品。
同时,中化化肥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开发了靶向调控盐碱地有益微生物技术,该技术能针对性地解决盐碱地微生物多样性和活性低的问题。基于该技术的有机水溶肥——激润®中化化肥还将于近期推出生物磷肥水溶美麟美,该产品可用于粮食及经济作物滴灌或直接施用,具有促生、增产、抗逆、提高磷素有效性等功能。试验表明,作物在施用水溶美麟美®后,磷肥利用率平均提高5个百分点,产量可提高5%~10%。靠前服务
打好线上线下“组合拳”
中化化肥不仅提供优质的肥料产品,充分满足春耕用肥需求,还针对春耕播种、施肥、田间管理等各个环节,提供技术服务和培训,帮助农户科学种植,实现增产增收。
开年以来,中化化肥搭建了技术营销能力提升体系,建立了三级技术服务团队,组织技术专家、技术经理深入沃野田间,1至2月共开展春耕技术培训480余场,布置试验示范田500余块,开展测土配肥及田间指导工作300余次,为农户提供科学种植技术指导及“良种良法”作物解决方案。
中化化肥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春耕技术培训。
在天津武清,技术人员对小麦返青管理进行科学指导,结合土壤墒情与天气变化,讲解了返青追肥对小麦高产的重要作用;在四川成都,技术人员为种植户详细讲解葡萄修剪及营养-生殖生长平衡调控技巧,有效解决葡萄春季萌芽不齐难题,减少后期保花保果的难度,为后续稳产丰产奠定基础;在河北深州蜜桃核心产区,技术人员围绕桃树春季管理和施肥要点,深入果园帮助果农答疑解惑。
中化化肥技术人员为种植户讲解葡萄修剪技巧。
华北黄河流域寒潮来袭之际,中化化肥第一时间组织技术人员,加大小麦主产区“迈优伴”产品回访力度,拌种后分蘖期品种表现良好。面对低温可能导致的除草剂药害风险,指导种植户使用“优植康14-羟基芸苔素”方案,助力粮食作物抵抗低温、缓解药害。
在传统的线下农民会、技术讲座、门店促销之外,中化化肥利用农小惠、农达圈、科技惠农新媒体内容平台、400客户服务平台等线上惠农服务平台积极开展创新营销工作,为广大种植户朋友提供优惠的惠农活动、齐全的作物套餐、新鲜的技术资讯和即时的技术服务,1月和2月累计发布惠农内容超过360条、专家直播讲座超过400场、覆盖农户人次超过30万。
在此期间,中化化肥还积极组织开展“新春下乡送祝福”“新春新村联欢会”等系列联欢活动,涵盖当地民俗、特色节目、产品促销、技术讲解等内容,线上传播人数超过2万人次,一线下乡祝福送达客户及农户数超万人。
今年春耕期间,中化化肥技术服务团队扎根田间地头,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因地制宜开展农技指导服务,为各地粮食及经济作物的春耕春管保驾护航,为全年农业丰收筑牢根基。
作为农资保供“国家队”,中化化肥以顶格站位践行使命担当,从党委统筹织密责任网络到海内外供应链高效调度;从生物技术赋能传统化肥升级到线上线下双向延伸服务触角,以系统性突破打好春耕保供“主动仗”。在春潮涌动的神州大地上,中化化肥以春耕保供的央企担当扛起粮安重任,用科技创新与躬身服务的双轮驱动,为大地丰收夯实基础,为端牢“中国饭碗”注入硬核力量。
编制 | 炼 晨
审校 | 童 玲
监制 | 陆 璐
来源:中国农资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