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之殇、南京之痛:日本四次侵华,撕开其“亡国灭种”的真面目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3 09:36 2

摘要:这些唯美却又充满温度的古诗句感动了无数的网友。我敢说,多数中国人或许对这些诗句是第一次看到!然而我们老祖宗压箱底的“文化瑰宝”却被日本人研究了一个底朝天。我们在感动之余,不应该反思、反省一些什么吗?

还记得疫情期间,日本援助中国一些友好城市的物资上印着的那些中国古诗词吗?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这些唯美却又充满温度的古诗句感动了无数的网友。我敢说,多数中国人或许对这些诗句是第一次看到!然而我们老祖宗压箱底的“文化瑰宝”却被日本人研究了一个底朝天。我们在感动之余,不应该反思、反省一些什么吗?

日本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海,资源短缺,生存危机的基因已经刻在日本人的骨子里面了。日本周边的国家有韩国、朝鲜和中国等,资源丰富、地大物博的自然是非中国莫属了。这个国家对中国资源的觊觎与垂涎一直没有停止过。在历史的长河中,多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回顾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规模较大的有四次。在九一八之前,简单梳理回顾一下,表达对历史的尊重,更是为了从过往中汲取教训,警惕未来。

我国的朝代之中有三国,朝鲜半岛也有三国时代。在当时的朝鲜半岛局势中,高句丽、百济与新罗呈现三足鼎立之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从当时的地图上来看,新罗靠近日本那边,百济靠近唐朝这边。但是唐朝却支持新罗,而倭国则支持百济。

朝鲜半岛局势让倭国很感兴趣,就试图通过介入朝鲜半岛的事务,将唐朝势力从朝鲜半岛挤出去,然后再逐步向中国内陆扩张。于是在公元663年,倭国与唐朝军队在白江口爆发了一场海战,被后人称之为白江口之战或者白江口海战。​

在这场海战中,倭国投入了大量的战船,在数量上占据优势。然而,唐朝军队的战船高大坚固,配备了强弩等先进武器,在海战中发挥了巨大威力。并且唐军采用了火攻战术,一举歼灭倭军400余艘战船。倭国军队遭遇惨败,不得不退回本土。​

遗憾的是,战后唐朝因专注对高句丽用兵没有对倭国进行惩罚,倭国因忌惮唐朝转而积极学习,派遣多批遣唐使全面借鉴中国文化、政治与经济经验。或许这就是倭国人的天性了,吃软不吃硬,谁把它打败了,谁就是它的偶像。此次战役不但奠定朝鲜半岛的新秩序,更是开启了唐朝和倭国数百年和平交流局面。实际上,倭国心中的 “大陆政策” 野心并未就此消失,而是在暗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再犯中华。​

朝鲜半岛北部与我国接壤,要想侵略中国,必先经过朝鲜。1592 年,丰臣秀吉统一倭国后,国力有所增强,其野心也随之膨胀。他妄图以朝鲜为跳板,进攻明朝。于是倭国发动20万大军入侵朝鲜。倭寇凭借较为先进的火器,在战争初期进展迅速,迅速占领了平壤等大片朝鲜领土。​

朝鲜军民在李舜臣等将领的带领下,利用朝鲜半岛复杂的地形和水军优势,给倭军的侵略行径造成了一定的阻碍。明朝政府应朝鲜的请求,派出援军。就像解放军的抗美援朝,明军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展开了顽强的抵抗。在著名的露梁海战中,李舜臣和明朝将领邓子龙在此役中壮烈牺牲,但中朝联军最终成功击败倭军,取得了露梁海战的胜利。​

这场战争打得很艰苦,经过长达七年的拉锯战,倭军最终败退。倭国在这场战争中并没有达成目标,但却让明朝在战争中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明朝的国力产生了一定的削弱作用。此战后德川家康取代丰臣势力建立江户幕府,日本暂时对中国采取睦邻政策,而丰臣秀吉的侵略行径为近代日本对外扩张奠定了基调。

19世纪60年代,倭国本通过明治维新,实行资本主义改革,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国力迅速增强。在这种情况下,倭国向外侵略扩张的“贼心”又出来了。​

1894年2月,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按照以前的惯例,朝鲜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清政府派兵开赴朝鲜,倭国见状以保护使馆和侨民为借口,派兵入侵朝鲜。当起义军与政府达成了停火决定后,倭国拒绝了清朝的两国撤兵要求,反而蓄意制造事端,于7月25日不宣而战,在黄海丰岛海面击沉中国运兵船“高升”号,同时倭国陆军向驻牙山的中国军队发动了进攻,挑起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

其实,为了打赢这场战争,倭国吸取以前几次战争失利的教训,就想着必须打赢这场战争。在战争爆发前,倭寇就进行了精心的准备,扩充军备,制定作战计划。

中日宣战后,在9月的平壤战役中,清军统帅叶志超欲弃城逃跑,左宝贵坚决抵抗并战死,叶志超最终率军溃逃,倭军占领平壤。次日黄海海战爆发,北洋舰队虽奋勇作战,邓世昌、林永升等将领牺牲,损失5艘舰只,但主力尚存,然李鸿章令舰队 “保船避战”,制海权落入倭寇的手中。

10月后,倭寇分两路进犯中国,攻占九连城、金州、大连等地。11月旅顺陷落,日军制造 “旅顺惨案”,屠杀中国同胞18000余人。1895年1月,倭寇进攻威海卫,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刘步蟾、丁汝昌等自杀殉国,2月北洋舰队全军覆灭。3月倭寇占领辽东多地并大肆烧杀抢掠。

最终,清政府派李鸿章赴倭议和,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等,赔偿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华设厂、开商埠。后经沙俄等三国干涉,中国以3000万两白银“赎辽”。这份条约的签订加剧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倭国通过这场战争,获得了巨额战争赔款和大片殖民地,加速了其军国主义发展。

1929年,爆发世界经济危机,倭国经济陷入困境,为了摆脱危机,倭国又想到了对外侵略扩张。欲加之罪,何患无辞?1931年,倭国制造九一八事变,悍然出兵侵占中国东北三省,这就是著名的“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奉行 “攘外必先安内” 的方针,对倭采取“不抵抗”政策,致使倭寇迅速占领中国东北。随后,倭寇扶持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建立“伪满洲国”,开始了对中国东北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

九一八事变以后,倭国又炮制了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倭国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倭国这一次侵华很有底气,因为倭寇的武器装备都是非常精良的。毕竟从明治维新就确立 “富国强兵”战略,将国家资源优先投入军事,军费占比长期居高位,构建了亚洲首个完整军事工业体系,创办东京、大阪等兵工厂,配套发展钢铁、机械等重工业,实现武器自主生产,最终形成优于当时中国的武器装备水平。

倭寇凭借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军事训练,在战争初期迅速占领中国华北、华东等大片地区。在这次侵华过程中,倭寇犯下了罄竹难书的暴行。南京大屠杀中,倭寇杀害了30多万中国军民;在占领区实施 “三光政策”,即烧光、杀光、抢光,给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损失;还进行细菌战、毒气战,用中国活人进行残忍的活体实验。​

面对倭寇的侵略,中国人民奋起抵抗,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一系列战役,粉碎了倭寇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图谋。随着战争的推进,中国逐渐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或许是因为人心不足蛇吞象吧,倭寇在对中国开战的时候,竟然还有胆量去撸老虎的胡须。1941 年12月,倭国偷袭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美国正式对倭宣战。1945年8月,美国在倭国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倭国关东军发起进攻。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多行不义必自毙,8月15日,倭国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9日,倭国在南京正式签订投降书。​

倭寇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了空前的民族灾难,中国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 6000亿美元(按照1937年的币值计算)。

倭国的四次侵华战争,从古代的白江口之战到近代的全面侵华战争,时间跨度长达千余年。这些战争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痛,也深刻影响了亚洲乃至世界的历史进程。​

回顾这些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倭国侵华的野心由来已久,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膨胀。从最初试图通过控制朝鲜半岛来窥探中国,到近代妄图彻底灭亡中国,将中国变为其殖民地,倭国的侵略行径一步步升级。

别的列强侵华是为了抢钱夺利,唯独倭国,从古代到近代,每一次来都是抱着亡国灭种的狠劲,这颗藏了上千年的狼子野心,从来就没有断过。

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告慰先烈,是为了不让类似的苦难重演,这是每一个中国人应有的骨气和清醒!

来源:松子说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