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妈曾对大集体时期念念不忘,说为了挣工分把腰都累坏了,却依然吃不饱穿不暖。直到开始分田到户,实行大包干,承包国家的地,种自己的田,才慢慢地开始吃饱穿暖,手里也有了余钱。
前阵子热播的《生万物》,虽然我没看过电视,却把原著从头看到了尾。终于把改革开放前的农村知道了个大概。
大概就是先从瓜分地主田地开始,后来经历了大集体吃大锅饭,最后才到分田到户。这一时期,中国农村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
我妈曾对大集体时期念念不忘,说为了挣工分把腰都累坏了,却依然吃不饱穿不暖。直到开始分田到户,实行大包干,承包国家的地,种自己的田,才慢慢地开始吃饱穿暖,手里也有了余钱。
实际上,从大集体到大包干的转变,在当时那个时期是冒着被抓住判刑或枪毙风险的。
在安徽滁州凤阳县流行一种凤阳花鼓非遗文化,一个人或者两个人,可以一边敲一边唱。
当地人讲了一件趣事。凤阳人在吃不饱饭的时候,拿着花鼓去广东乞讨,更是讨出了名气,人们只要看到这种花鼓,便知道这个乞丐来自于安徽凤阳。当然,乞讨毕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儿,很影响城市形象,于是,便常有别的城市人为了自己城市的名声冒充凤阳人,也敲着花鼓乞讨,反正丢人丢的是凤阳。
凤阳穷,凤阳有座小岗村,小岗村的村民住在茅草屋的房子里,吃着大锅饭,却饿得前胸贴后背。1978年,严金昌等18位小岗村的村民,就着煤油灯,在一间光线不足的小房间里按下了18个手印,那是一张分田到户的契约。目前,这张契约的真迹保存在国家博物馆里,但小岗村为了铭记这一历史时刻,在严金昌当年住的老屋复刻了按手印儿的场景。
从此,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大包干”,把土地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分开,当年冒着生命危险签下的契约,多年后,被证实是按出一声改革惊雷,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序幕。也让小岗村青史留名,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第一村。
2008年,原小岗村与周边严岗村、石马村合并,村域面积2.25万亩,其中农用地1.89万亩,可耕地面积1.45万亩。共有23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1049户、4397人,目前已全部实现3个小区集中居住。当年按下手印儿的18位农民,也从青壮年变成了老人,存世的还有9人。
但小岗村的村民并没有遗忘历史,原来的小岗村依然保留着,那是中国农村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如今,再走进当年的小岗村,它已经变成中国十大名村之一,国家领导人多次来到小岗村,肯定和赞扬小岗村。
游客们怀着新奇与悠闲的心态走进小岗村,看着那张复刻着农村改革分水岭的一纸契约,内心里飘扬着的是由衷敬佩的心情。
当年的村子所在地被完整保留并成为一座4A级景区。打谷场、石碾……包括酒坊、醋坊、酱油坊、……让人好像回到了父辈的生活,回到了小时候。10余个非遗项目、传统技艺被引进来,小岗村成为来安徽滁州旅游的必打卡地。
村子每天都会表演凤阳花鼓,即是一种从明清传承下来的非遗文化,更是一段独属于凤阳的记忆。
2025年9月,小岗村村外的田地正露出一片金黄,池塘里养着可以吃的鱼,荷叶依然青绿,现在的小岗村,再也不是1978年以前的小岗村了。
每年接待游客数量达到五、六十万,实现旅游综合年收入1亿多元,村民每年都会分红,小岗村,成为了令人羡慕的网红村。
旅游贴士:
小岗村地址:安徽滁州凤阳县小溪河镇小岗村
小岗村交通:可乘坐飞机到南京,再从南京乘坐动车到蚌埠南站,之后打车到小岗村
来源:开心菜菜慢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