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越剧院历任院长,谁说一代不如一代?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3 10:03 1

摘要:“上海越剧院历任院长,真是一代不如一代!”这样的感慨,在戏迷群里流传已久。尤其是老一辈戏迷,提起袁雪芬、吕瑞英等前辈院长,总是满脸崇敬,而对后来的院长们,却常常摇头叹息。但事实真的如此吗?让我们一同回顾上海越剧院历任院长的风采,看看他们是否真的“一代不如一代”

“上海越剧院历任院长,真是一代不如一代!”这样的感慨,在戏迷群里流传已久。尤其是老一辈戏迷,提起袁雪芬、吕瑞英等前辈院长,总是满脸崇敬,而对后来的院长们,却常常摇头叹息。但事实真的如此吗?让我们一同回顾上海越剧院历任院长的风采,看看他们是否真的“一代不如一代”。

开荒时代:巨星闪耀,奠定越剧基石

1955年,33岁的袁雪芬出任上海越剧院首任院长。彼时的越剧,还带着浓浓的“草台班子”气息,但袁雪芬却有着宏大的改革决心。她开创的“袁派”唱腔,细腻深情,饰演的祥林嫂能让观众哭湿三条手帕。她推行“编、导、演、音、美”五位一体的艺术制度,将越剧从“台上即兴瞎编”的野路子,带入了专业化、规范化的现代剧场时代。此外,她还顶着巨大的压力强推男女合演,培养了三代男演员,为越剧开拓了更广阔的表演空间。在她的带领下,《梁祝》《祥林嫂》等经典剧目横空出世,不仅火遍上海,还走出国门,成为了国家的文化名片。

1985年,吕瑞英接过院长的接力棒。当时,越剧正遭受流行文化的猛烈冲击,但这位“袁派头号门生”毫不畏惧。她一改越剧传统的悲苦唱腔,将自己的甜嗓炼成“钢针裹蜜糖”,在《打金枝》中,她饰演的公主跺脚撒娇的脆亮高音,至今无人能仿。她还打破传统的CP套路,与老生名家张桂凤连演28出对手戏,从父女演到政敌,让观众眼前一亮。在她的任期内,虽然越剧不复往日鼎盛,但她培养了吴素英等一批优秀的越剧传人,为越剧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守城时代:默默坚守,传承越剧薪火

上世纪90年代到新世纪初,越剧面临着流行歌曲和影视剧的双重冲击,市场份额不断萎缩,剧院的经营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这个艰难的时期,卫震华、尤伯鑫等院长们就像默默的守城人,努力维持着越剧的火种。

卫震华在1993年至2000年担任院长,虽然关于他的资料少之又少,但在他任期内,上海越剧院没有垮掉,还推出了《梅龙镇》这样横扫14项大奖的爆款剧目,为越剧的发展保留了一线生机。

尤伯鑫在2000年接任院长,他深知人才是剧院发展的关键。面对钱惠丽、方亚芬等老一辈演员逐渐老去,年轻演员大量流失的困境,他果断实施“拴人计划”,邀请老艺术家们对青年演员进行传帮带,如今上海越剧院挑大梁的80后演员,几乎都是那个时期培养出来的。他还举办了《一代风华——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舞台生活七十周年庆》等一系列大型活动,提升了越剧的社会影响力 。

突围时代:跨界探索,寻找越剧新径

2018年,昆曲出身的梁弘钧空降上海越剧院,担任院长。这一任命让戏迷们炸开了锅,有人质疑“让昆曲人管越剧,能行吗?”。但梁弘钧有着自己的思路,他深知越剧要想生存下去,必须吸引年轻观众。于是,他大胆尝试直播演出、开盲盒票、与明星跨界合作等新玩法,还将苗族银饰等元素融入越剧水袖,排演了《山海情深》等创新剧目。虽然这些尝试引发了不少争议,老艺术家们批评他“不伦不类”,但不可否认的是,越剧的年轻观众群体确实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扩大。

2022年底,吴巍接任上海越剧院院长。这位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专业是吹笙的院长,让戏迷们不禁为越剧的未来捏了一把汗。但吴巍并没有让大家等太久,他凭借着自己的音乐专业背景,试水越剧交响乐化,同时闷声重组青年团,让00后演员的占比首次超过了50%。他的这些举措能否带领上海越剧院走出困境,实现逆袭?虽然答案还未可知,但他的勇气和决心,已经让人们看到了越剧未来的希望。

回看上海越剧院70年的历史,所谓“一代不如一代”的说法,其实是一种片面的认知。每一代院长都面临着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挑战,他们都在自己的任期内为越剧的发展做出了努力和贡献。袁雪芬、吕瑞英等前辈院长们在越剧的开荒时代披荆斩棘,奠定了越剧的艺术地位;卫震华、尤伯鑫等院长在守城时代默默坚守,保住了越剧的根基;梁弘钧、吴巍等院长在突围时代大胆探索,为越剧寻找新的发展路径。他们就像接力赛中的选手,每一棒都至关重要,缺一不可。越剧的发展,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不同时代院长们的接力奋斗,才能够在岁月的长河中不断前行,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来源:奇妙圆月x9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