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七十岁以后,很多老人晚上七点就洗好澡、关好门,钻进了被窝。街道还亮着,人已经躺平。有人说这叫“作息规律”,也有人说“年纪大了,早睡早起是福”。
七十岁以后,很多老人晚上七点就洗好澡、关好门,钻进了被窝。街道还亮着,人已经躺平。有人说这叫“作息规律”,也有人说“年纪大了,早睡早起是福”。
但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我得泼一盆温水:老年人睡得太早,真的不健康,甚至可能正在慢慢掏空你的身体。
不是说早睡不好,而是太早地“强行”进入睡眠状态,会打乱人体本就脆弱的“生理钟”,让很多老年病悄悄抬头。
尤其是那些七点半前就上床、凌晨三四点就醒的老人,长此以往,不仅睡眠质量差,昼夜节律紊乱(指人体生理功能与自然昼夜节奏失调)也会带来一串连锁反应:血压飘忽、焦虑抑郁、免疫力下降、心脑血管风险上升。
一项发表于《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的研究显示,70岁以上老人最佳入睡时间应在晚上9点至10点之间。这个时间点,既符合人体褪黑素分泌的节律,也更利于维持夜间深度睡眠的完整周期。
很多时候,身体的“病”,就是从作息的“乱”开始的。
晚上六点就犯困,睡不睡?
不少老人说:“我不是故意睡早,是困得睁不开眼。”可问题就在这儿。困,不代表你真的该睡觉。老年人大脑中褪黑素分泌提前,黄昏时灯光暗了,眼睛疲劳,大脑就误以为是“夜晚”,提前发出“睡觉信号”。
这时候如果顺从困意就上床,会造成“入睡早—醒得早—白天困—更早睡”的恶性循环。这在睡眠医学里叫做“高级睡眠相位综合征”,是老年人群常见的节律障碍。
这种节律一旦被拉快,生物钟错位(指正常睡眠节奏被提前或延后),不仅让夜间深度睡眠被压缩,白天还会昏昏沉沉,注意力差、记忆力退化、情绪低落接踵而来。
真正的建议是:就算犯困,也别急着上床。可以看看轻松的电视节目、走走廊道、泡泡脚、聊聊天,尽量撑到晚上九点以后再睡。这样,身体才有机会进入高质量的“黄金睡眠期”。
早醒,不等于睡得好
“我每天四点多就醒,精神还不错,不是睡得挺好吗?”这是最多人误解的地方。早醒≠睡眠质量好,反而常是睡眠障碍的典型表现。
临床上,很多老年人早醒,其实并非“睡够了”,而是深度睡眠缺失(指睡眠周期中修复力最强的阶段减少),身体没真正休息到位,免疫系统也没得到充分修复。
《国际老年精神病学杂志》2022年刊登的一项研究指出,70岁以上人群中,持续早醒者的抑郁风险是正常睡眠者的2.3倍,焦虑倾向也显著增加。因为长期早醒后,老人白天容易孤独、无聊、精神涣散,这种“长夜无人陪”的孤独感,会加速心理问题的发生。
如果你发现自己连续一周以上每天凌晨三四点醒来、再难入睡,那不是“年纪大”,而是身体在发出求救信号。建议及时就医,评估是否存在睡眠节律障碍或情绪问题。
睡眠节律乱了,血压也跟着疯
你知道吗?血压的“夜间降压”模式,和睡眠节律紧密相关。正常人入睡后,副交感神经占主导,血压会自然下降。但如果老年人入睡太早、睡不实,深度睡眠减少,交感神经“提早上线”,血压就容易在凌晨反弹。
2023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的研究显示,老年人睡眠时间每提前1小时,夜间血压异常波动风险上升12%,对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的影响尤其明显。
很多老人清晨突发心梗或脑卒中,家属还以为是“年纪到了”,其实往往和凌晨睡眠质量差、血压反弹剧烈有关。有些老年人在凌晨3点半就醒,翻来覆去地躺着,脑子清醒、身体却还没准备好启动,结果心率乱跳、血压飙升,一下子出事。
对这些老人,我通常建议:晚餐后别立即久坐或卧床,保持轻微活动,睡前一小时可测测血压,如果凌晨常醒,可向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调整服药时间。
睡得早,也会饿得早
还有一个被忽视的细节:老年人睡太早,晚餐和早餐时间间隔过长,容易造成“夜间低血糖”。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如果晚餐吃得太早、睡得又早,凌晨三四点血糖就开始下降,有时会出现冷汗、心慌、头晕,甚至低血糖昏迷。
很多人以为是“年纪大了没劲儿”,其实是糖代谢失衡(指胰岛素调节血糖的节奏不匹配)。有位72岁的老王,晚上六点吃完饭,七点上床睡觉,凌晨三点多突然出冷汗、意识模糊,家属以为是脑梗送医,查出来是严重低血糖。
对于这种情况,建议老年人将晚餐时间尽量安排在6点半到7点半之间,睡前可以适量摄入一点高纤低糖的零食,如半根香蕉或者一小杯热牛奶,有助于稳定血糖。
褪黑素不是万能药
最近几年,很多老人开始自己买褪黑素吃,试图“调整作息”。但我要提醒一句:褪黑素不是万能药,也不能随意长期服用。它确实能帮助改善入睡困难,但对早醒、浅睡、多梦等问题作用有限。
更重要的是:褪黑素的补充必须“顺应节律”才有效。如果你本身就睡得太早,再吃褪黑素,反而可能加重节律紊乱。睡眠医学推荐:最好在预期入睡前1小时服用,且连续使用不超过四周,如无改善应及时就医。
盲目吃褪黑素,不如让身体自己“认清时间”。晚间减少强光刺激、白天适当晒太阳、保持规律活动,这些才是重建生物钟的“根源之法”。
医生建议:70岁以后,睡在这个点最合适
说了这么多,老人到底该几点睡?
综合研究与临床观察,70岁以上老年人最佳入睡时间应为晚上9点至10点之间。这个时段,褪黑素开始分泌,血压自然下降,身体进入“休整模式”。这时候睡觉,能最大程度提高深度睡眠比例,减少早醒、心脑血管风险以及情绪波动。
而起床时间则不应早于早上5点半,确保每晚睡眠总时长在7小时以上。睡得不必多,但要睡得对、睡得稳。
如果你身边的父母、长辈总是“天还没黑就睡”,不妨温柔提醒他们:不是年纪大了就该早睡,而是身体开始需要“更有节律”的照顾。这不是控制他们,而是保护他们。
睡觉这件事,看似小事,其实藏着一个人晚年的质量和尊严。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陈润泉.老年人最佳作息时间与睡眠质量关系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1,40(6):612-617.
[2]李雅静.老年人早醒与抑郁相关性探讨[J].国际老年精神病学杂志,2022,43(2):122-126.
[3]王志宏.睡眠时间对夜间血压控制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3,51(3):195-199.
来源:老张健康说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