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听说过因为讨厌一个人的观点就直接动枪的吗?美国那边刚发生一桩命案——特朗普的忠实盟友、正准备在大学演讲的柯克,突然被枪杀。凶手竟然是个22岁大学生,作案动机简单到可怕:“看不惯他的言论”。这难道就是他们口中的“言论自由”?
你听说过因为讨厌一个人的观点就直接动枪的吗?美国那边刚发生一桩命案——特朗普的忠实盟友、正准备在大学演讲的柯克,突然被枪杀。凶手竟然是个22岁大学生,作案动机简单到可怕:“看不惯他的言论”。这难道就是他们口中的“言论自由”?
当地时间10日晚,犹他谷大学发生一起政治性枪击事件。特朗普的长期盟友柯克在校园内遭近距离射杀,当场死亡。事件发生时,他正准备出席一场公开演讲活动。现场多名学生听到枪声后报警,警方赶到时嫌疑人已逃离。这起案件迅速引发全国关注,不仅仅因为死者与特朗普关系密切,更因为其背后强烈的政治对立色彩。有目击者称,枪手行动冷静,看起来不像临时起意。一场演讲变成送命现场,谁都没料到政治仇恨会在大学校园里以这种方式爆发。
枪手身份在案发两天后逐渐清晰。22岁的罗宾森来自犹他州南部的雪松城,是犹他州立大学在校学生。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他所在大学与案发地相距至少两小时车程,这意味着他很可能早有预谋、专程前往作案。据他的家人透露,案发前几天的一次晚餐中,罗伦森曾激烈批评柯克,称他“散布仇恨”,全家都不认同柯克的政治立场。但这种日常的家庭争论,竟最终演变成一起冷血谋杀——没有人想到,罗宾森真的会把言论付诸暴力。
破案的关键来自凶手自己的家人。11日晚,罗宾森的一名亲属突然联系朋友,说收到他的讯息,“暗示自己杀了人”。朋友随后果断报警。警方通过比对监控画面,确认罗宾森确实出现在案发现场,并于深夜将其逮捕。令人毛骨悚然的是,据室友透露,罗宾森在作案前后还在Discord上发信息,提到“需要取回一支藏在灌木丛中的步枪”,甚至详细说到“要把枪裹在毛巾里”、“换掉衣服”。这些冷静的准备动作,让人不敢相信这只是一时冲动。
警方在犯罪现场找到两枚未使用的子弹,壳上刻有字句。一枚写着“嘿,法西斯!接招!”(Hey fascist, catch this!),另一枚则是“再见了,姑娘”(Bella Ciao)——后者源自意大利反法西斯民歌。这些符号明显指向强烈的意识形态动机,也让人联想到美国近年来极左与极右阵营间愈演愈烈的对抗。这不是普通的凶杀,更像是一场带有政治宣言的处决。
特朗普在12日公开回应,强烈呼吁判处凶手死刑。他强调柯克是“优秀的人”、“连政治对手都很难批评他”。但争议的是,柯克生前长期发表极端保守言论,曾多次陷入歧视性与阴谋论风波。这也让人不禁思考:言论界的仇恨是否终将引发现实世界的暴力?而当政治立场变成非黑即白的对立,下一个柯克或罗宾森,又会出现在哪里?
一个大学生、一场演讲、两颗刻着标语的子弹——背后是美国再也藏不住的政治裂痕。当一个人因为彻底不喜欢另一个人的观点,就可以驱车三小时去开枪,我们说的还只是“立场不同”吗?答案没人知道,但问题已经停不下来了。
来源:军武科普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