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载,字子厚,世称横渠先生,尊称张子。祖籍河南开封,后侨居陕西眉县横渠镇。宋真宗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出生于长安。张载出生于官僚家庭,少年时就喜欢读书,除了儒家经典,还阅渎了大量的佛教、道教书籍。
张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光耀千秋的伟大人物。他首创的关学,在中国哲学史上矗立起了一座高大的丰碑,令世人敬仰。
张载,字子厚,世称横渠先生,尊称张子。祖籍河南开封,后侨居陕西眉县横渠镇。宋真宗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出生于长安。张载出生于官僚家庭,少年时就喜欢读书,除了儒家经典,还阅渎了大量的佛教、道教书籍。
其父张迪,河南开封人,其母陆氏,南阳人,随夫到长安。1023年,张迪调任四川涪州,张载与母同往。1034年,张载15岁时父病故,护父柩经眉县横渠,葬父于横渠大镇谷迷狐岭。笃志好学,精思力践;幼承庭训,少喜兵法。张载18岁时与彬县人焦寅学兵法。21岁时,范仲淹在延州接见张载,范对张载《边议九条》中的军事主张表示赞同,劝其弃武从文。受读《中庸》,志道笃学。“俯而读,仰而思”。23岁时,范仲淹请张载赴庆州撰写《庆州大顺城记》。25岁时,张载开始研究佛道,撰联“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以示奋勉。29岁时,张载被选为乡贤贡生。35岁时,张载游学于扶风贤山寺。
1057年,张载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先后任祁州司法参军、宜川县令、平凉军事判官、历授崇文院校书、太常礼院同知、繇殿中丞、刺涪州等官职。张载一生,两被召晋,三历外仕,著书立说,终身清贫,殁后贫无以殓。在长安的学生闻讯赶来,才得以买棺成殓,护柩回到横渠。翰林院学士许诠等奏明朝廷,乞加赠恤。神宗下召按崇文院三馆之职,赐丧事支出“半”数。
1076年秋,张载向弟子表明编书,苏炳整理出《正蒙》《西铭》等17篇,流传后世。
张载是北宋时期陕西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关学创始人。他“气质刚毅,德盛貌严”,安贫乐道,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其崇高的使命,其“睛思力践,毅然以圣人之旨为必可至”;以“三代”之治为必可复。他艰苦力学,建立了“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黜怪妄,辨鬼神”的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在宇宙论、辨证法、伦理观、道德修养论及政治思想、教育思想、军事思想等诸多方面,都提出了有价值的思想,作出了巨大的理论贡献,成为宋明理学史上的一座思想高峰。
张载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哲学、政治、伦理、军事、教育等方面。明嘉靖五年,吕楠编著《张子抄释》;明万历年间,沈自彰编撰《张子全书》等书。张载“四为”之中的“立心”,即立“仁爱之心”,强调在社会上确立起以仁爱为核心的价值观;“立命”就是要帮助民众确立生活的准则、价值的目标和生命的意义;“继绝”就是要继承因佛、道兴盛而衰落的儒家学说和道统;“开太平”是说立心、立命、继绝学的最终目标,是要为人类开创万世不灭的太平祥和基业。“四为”体现了张载强烈的使命意识和崇高的境界追求,可成为我们今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之源。
关学自张载创立之后,作为宋代理学四大派别之一,与濂学、洛学、闽学相提并论。自此之后,代不乏人,历经宋、元、明、清80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部绵延不绝的关学史。据统计:自北宋至清末民初,关中涌现的关学人物达200余人。他们砥砺操行、躬行礼教,注重实践、敦厚士风,崇尚气节、淡泊名利,潜心圣贤之学,致力于讲学著述,对振兴关中教育、改变关中民风民俗等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关学还远播到韩国、日本等地,对中国周边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张载的哲学思想是“太虚即气”的宇宙观:认为太虚是气的本然状态,“太虚一气”是统一的,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广袤的宇宙虚空是不离气的:“气聚而为万物,气散而为太虚”,太虚是气散殊而没有形象的状态,万物是气凝聚的状态;世界万物是以气为本原的真实存在,没有如同佛教、道教所说的“空”“无”的世界。上述思想奠定了他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的基础……
张载的教育思想主要有:以德育人,变化气质,求为圣人。幼而教之,长而学之。立志向学,勤勉不息。循序渐进,博学精思。学贵心悟,去疑求新。启发诱导,因材施教。虚心求知,择善而从。学贵有用,道济天下。
张载强调童蒙教育、幼儿教育的重要性,重视胎教,教学要循序渐进,温故知新、教学相长,学贵有疑,学贵心悟,力求新知。张载的军事思想主要有:军民联防,富国强兵,防患未然,严明军纪等方面。此外,他对物理、气象、生物、生理等现象也做出合理解释,反对佛教的因果报应和迷信论……
张载以“六有”“十戒”而《立家规》:信交朋友,惠普乡邻;恤寡矜孤,敬老怀幼。《传家训》: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奉先思孝,处下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树家风》:无瑕之玉,可以为国器;孝悌之子,可以为国瑞。展示出张载耕读传家、克勤克俭,正道直行、仁爱互敬的良好家风家训。
北宋是关学的创立和形成时期。张载的学说创立后,为其弟子所继承和高扬,遂在他的周围形成了一个学术群体,其中包括吕大忠、吕大钧、吕大临、苏炳、范育、李复、游师雄、种师道、张舜民、潘拯、王恕、王承裕、马理等人,对关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出现了“关学之盛,不下洛学”的盛况。张载的弟子吕大忠、吕大钧、吕大临对关学既继承又发扬,编撰出《吕氏乡约》,被称为民间“第一宪法”,是关学礼教代表作。《吕氏乡约》主要内容有: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教、患难相恤……
高山仰止,张载所创关学历经近千年,经久不衰,得到国内外无数人的推崇赞扬,王夫之赞张载之学、张骥论关学等;冯从吾论《关学》、李二曲倡修“横渠书院”、李因笃论《关学》、黄宗羲论《关学》,李二曲及其弟子王心敬,以陆、王心学为主,会通朱、薛诸家,是当时关学的主流。康熙皇帝为张载题写“学达性天”榜书牌匾,梁启超赞他“民胞物与”,王建常、李元春、贺瑞麟、李颙、牛兆濂、柏景伟、张岱年等人,持守躬行礼教,笃行践履、崇真务实和崇尚气节的关学宗风,道继横渠,坚守善道,谱写了清代和民国时期关学史上辉煌的一页。
来源:各界导报文化版
作者:每小平
来源:各界导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