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儒林外史》里,读懂人生百态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7 14:13 1

摘要:周进在科举路上屡屡受挫撞在贡院里的号板上直哭到吐血;范进中举后那句“噫!好了!我中了!”的癫狂;沈琼枝用反抗解开女性枷锁;杜少卿逃离势利乡土奔赴南京……“上岸”“女性处境”“躺还是卷?”“大城市还是小县城?”三百年前的吴敬梓早已把他的态度写进《儒林外史》里。

周进在科举路上屡屡受挫撞在贡院里的号板上直哭到吐血;范进中举后那句“噫!好了!我中了!”的癫狂;沈琼枝用反抗解开女性枷锁;杜少卿逃离势利乡土奔赴南京……“上岸”“女性处境”“躺还是卷?”“大城市还是小县城?”三百年前的吴敬梓早已把他的态度写进《儒林外史》里。

读《儒林外史》,我们很容易只看到封建社会下儒林名士的虚伪和乡士豪绅的丑恶,而忽视了那些挣扎在夹缝之中的普通人为维持生计的踉跄前行。

有人说,古代名著中对人性复杂刻画最深的,一部是《红楼梦》,一部是《儒林外史》。这两部也是被鲁迅冠之以“伟大”的书。朱光潜曾说:“假如这个世界中没有曹雪芹所描写的刘姥姥,没有吴敬梓所描写的严贡生……生命更不值得留恋了。”卧闹草堂刻本评说:“慎勿读《儒林外史》,读竟乃觉日用酬酢之间,无往而非《儒林外史》。”可见吴敬梓笔下的现实世界描绘地多么逼真。

《儒林外史》是值得阅读的,但阅读《儒林外史》也是有难度的。它采用了一种松散的结构,没有贯穿全书的核心故事线,而是通过多个独立的故事和人物串联而成,故事情节比较平淡,缺乏其他古典名著那样激烈的戏剧冲突。作为一部讽刺小说,许多讽刺点需要读者对当时的社会背景、科举制度和官场文化有一定了解才能领会。

我们需要一本书,来解构经典名著的“伟大”,带我们没有压力地进入《儒林外史》的世界。

《忍把功名,换了人间烟火:18封信聊透儒林外史》,便是这样一本书。

《忍把功名,换了人间烟火:

18封信聊透〈儒林外史〉》

作者:刘晓蕾、杨早、庄秋水

定价:49.8元

这是一本杨早、庄秋水、刘晓蕾写给现代人的《儒林外史》“解忧书”。

小切口解读《儒林外史》的现代镜像

首先它的解读视角很现代,女性、科举、朋友、城市、家庭、底色,单拎哪个出来,都是现代社会热议的话题,从细小入微的视角切入,更能关注到阅读中可能会被忽略的一些人物和细节。

比如“女性”,阅读《儒林外史》,我们很容易被男性视角的叙事影响。书中严贡生吞并弟弟严监生财产的一段,读原著的时候我们更多关注的是严贡生的心狠手辣和狡诈阴险,把其他人物当作起衬托作用的工具人,但当杨早把目光聚焦到严监生的小妾赵姨娘身上,我们读到的便是另外一个故事:赵姨娘费尽心思逆袭上位,本已拿到走向巅峰的人生剧本,却又惨遭儿子夭折、立嗣失败,主母梦终究在大叔伯巧取豪夺的算计下破灭。杨早结合明清的律法分析,感叹道:“赵姨娘简直是无路可走,她虽然鄙俗,但命运实在对她不公。”也让我们看到封建制度下一位底层女性为自己争取利益时的无力。

熟读四书五经的才女鲁小姐,因科举不向女子开放,只能将全部才学化作“鸡娃”的执念,逼丈夫考功名、教儿子背八股,我们可能觉得她不解风情,不符合我们对“才子佳人”浪漫爱情的想象,庄秋水却看到鲁小姐身上所具有的一种超越时代的雄心。这种视角的转换让我们看到了吴敬梓对女性的共情能力,吴敬梓“借助这种能力,看见被遮蔽的弱势群体,并由衷生出同情和悲悯”。

书信体赋予经典温度的独特价值

这本书采用了传统别致的书信体形式,作者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揉进书信中,书信体的私密感让经典解读有了温度,每封信读起来都是一次真诚的对话。庄秋水谈到虞华轩所在的势利的五河县时,会想起自己老家的小县城:“人们虽长得千人千貌,见识却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杨早在写王冕的母亲叮嘱王冕上工后含着两眼眼泪离去时,直言“每次读到这一段都想哭……会觉得世间有些情感的纯粹高贵,确实不是功名富贵能够轻易换取或抹除的”。他们剖析经典,也分享生命中的顿悟时刻。

卷与躺之外,照见人间烟火的真实

在刺破礼教虚伪的同时,《儒林外史》也悄悄为市井巷陌的小人物留了一盏灯——戏子鲍文卿收留落魄书生倪老爹小儿子的义气;两个挑粪桶的歇在山上,相约着喝茶看落日的寻常;四大奇人冲破功名富贵的藩篱,在茶馆酒肆中活出热气腾腾的尊严。经典不是答案之书,却能让所有撞得头破血流的人,看见自己不是孤例。这人间终容得下“成功”之外的活法。

时过境迁后仍然有生命力,仍能触动人的心灵,这大概就是经典的魅力所在。《忍把功名,换了人间烟火:18封信聊透〈儒林外史〉》一书,不仅是对原著的重温,更挖掘了经典于当下的现实意义。若你曾在“躺与卷”间挣扎,在功名与烟火中迷茫,不妨翻开它:在历史的褶皱里,或许藏着治愈当下的药方。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解读《儒林外史》的书信集。杨早、庄秋水和刘晓蕾从女性、科举、朋友、城市、家庭、底色6个视角切入,聚焦经典情节和小人物的命运,以现代眼光重新诠释这部文学经典。书中既有对封建礼教的犀利批判,也敏锐捕捉到吴敬梓隐藏在文字中超前的性别观念,以及他对底层人物的温情关怀。作者以流畅的笔触,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架起对话的桥梁,既展现了吴敬梓悲天悯人的情怀,也呈现了他对生活烟火气的热爱与生命诗意的追求。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儒林外史》的窗口。

【作者简介】

杨早,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阅读邻居读书会联合创始人,“名著三缺一”联合创始人。著有著有《五道庙与沙滩:舆论启蒙下的北京1904—1918》《民国了》《元周记》《野史记》《说史记》《早读过了》《拾读汪曾祺》等,编有《六十年与六十部:共和国文学档案》《沈从文集》《汪曾祺别集》,译有《合肥四姊妹》。

庄秋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作家,出版人。出版作品有《风入罗衣:中国文学中的服饰与人情》《三百年来伤国乱:晚清至民国中国记忆》等书籍;策划纪录片《张謇》并撰稿(获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

刘晓蕾,文学博士,大学教师,“名著三缺一”联合创始人,“得到”APP《刘晓蕾讲透〈金瓶梅〉》课程主理人,《文汇报》《腾讯大家》专栏作者。著有《刘晓蕾〈红楼梦〉十二讲》《作为欲望号的〈金瓶梅〉》《情僧、英雄与正经人:14位人物解透红楼梦》。

◀左右滑动查看样章▶

--THE END--

编排 廖姝云

初审 曹 娜

复审 李淑云

终审 江 澄

如果喜欢今天的内容,

让思想流动起来

四川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2年9月,是以出版社会科学图书为主的综合性出版社。被评为“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单位”“全国良好出版社”。

改革开放初期,以出版“走向未来”丛书,四川人民出版社成为在全国有巨大影响力的地方人民出版社。四十多年来,陆续推出领袖画传书系、邓小平书系、近现代史书系、天下四川书系、论世衡史书系等众多双效益图书。

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四川人民出版社有近四百余种图书在全国和省级图书评奖中获奖,多次荣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多种图书入选“中国好书”。近十年来,承担并完成了一百余种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出版项目。

四川出版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四川人民出版社努力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坚持“政治立社、学术立社、精品立社”,创品牌、抓项目,融合出版渐入佳境,“走出去”工作逐年升级,行业影响力和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正向着全国一流出版社的目标奋力迈进!

四川人民出版社 | 网络购买渠道

四川人民出版社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推荐申报出版机构,欢迎学者优秀成果选择我社推荐申报!

来源:四川人民出版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