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罗永浩直播刚开一分钟观看人数就冲破十万,他直接甩出冷冻鱼照片,说这是西贝后厨的食材,配料里有七种食品添加剂,保质期长达十八个月
文丨兮兮剧解析
编辑丨兮兮
罗永浩直播刚开一分钟观看人数就冲破十万,他直接甩出冷冻鱼照片,说这是西贝后厨的食材,配料里有七种食品添加剂,保质期长达十八个月
这场风波始于罗永浩一次平常的“下飞机随手吐槽”
9月10日,他在微博上控诉西贝菜品“几乎全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希望推动立法要求餐厅必须标明是否使用了预制菜
看似一句牢骚,却迅速点燃舆论,就像打火机点着一堆干柴
两天后,西贝火速回应,语气坚决:“对老罗的不实指责我们绝不姑息”
那种官方的严厉声明,读起来就像职场邮件里标着“紧急”的提示,但又让人感觉隔着层玻璃,少了几分烟火气
而罗永浩选择的战斗方式并不是继续发微博,而是开直播——9月12日晚8点半,他直接上线抖音、B站、微博三开齐发
首分钟,就超过十万人涌进直播间
这种声势就足见他影响力的强悍,也说明公众对“预制菜”问题的敏感程度
开场他一点不藏拙,耿直开口:“你们没发现西贝的公关团队特别不专业吗?跟我们直播团队临时拉人一样,简直能比烂”
这种自损式的幽默其实是一种攻击:边自嘲,边让对手更加难堪
直播里,他还亮出了一张冷冻鱼的包装图,说正是当日在西贝吃到的原材料
包装上那几个醒目的信息——“保质期18个月”“复配水分保持剂中含7种食品添加剂”,顿时让不少观众屏住呼吸
“餐厅的烟火气”,一旦和“18个月冷冻鱼”放在一起,就显得格外冰冷
与此同时,媒体也掏来了证据
浙江记者跑去西贝现场探店,点了所谓的“老罗套餐”
有厨师长承认羊排可以隔夜用,“今天上午一顿,下午一顿,明天上午还能卖”
听起来很像家庭厨房里妈妈嘱咐“放冰箱还能吃”,可到了餐厅场景里,这么一说,就显得画风全变了
西贝似乎担心火烧得太旺,马上又追加动作,他们在微博说罗永浩的不当用语“三观不正”,同时掏出一份“作业指导书”,详细复盘了十三道菜的制作过程
这些文档足足像教科书一样详尽,却也给人一种“急着证明自己”的生硬感
而罗永浩的直播反倒像个社会课堂,他不断强调:“我并不反对预制菜,但餐厅要说清楚,要让消费者知道自己吃的到底是什么”
话说得很直白,跟当年他在发布会上砸手机一样,带着一股子较劲的劲儿
问题的核心,就落在了“预制菜的概念”上
地方监管部门曾经出台过定义,把预制菜明确描述为“经工业化预加工、保存至加热食用的餐品”
按这个标准,西贝坚持自家菜不算“预制菜”
然而这份标准在消费者心里远远不起作用,大众对“预制菜”的理解更直观:能在工厂里大批量长期保存的菜,八成就算
这才是真正的错位
一边是企业及监管拿出“定义”和“标准”来解释,另一边是用户的舌头和直觉,他们只认口感、价格和知情权
这种认知鸿沟,正是这场风波的深层矛盾
谈到消费者心态,我忍不住想到自己去餐厅的经历
大多数人走进餐馆,是期待一种氛围——热气腾腾的锅子、一声声招呼声,就像生活的片段
但若突然有人告诉你,眼前那盘看似现炒的鱼,其实是放了18个月的冷冻半成品,心情多半会跟天气骤变一样,一下子阴下来
花的钱是一样的,可情绪就是过不去
所以罗永浩的喊话,隐隐戳中的是公众那种“怕被糊弄”的心理
尤其是在食品安全问题被反复提起的今天,大众对餐饮行业的信任极其脆弱
只要有一点点模糊,立刻就会放大成风波
当然,西贝也不是全无动作
他们在这一连串的舆论冲击下,开放后厨参观,甚至宣布未来逐步开放原产地、央厨工厂、牧场等地
这招看似气势十足,实则也是一种“证明自己”的自保动作,等于说:你们不信?
来看看就知道
如果把它放在更大的背景下看,7月份国家市场监管局已发布了针对预制菜的征求意见稿,虽然还没落实,但可以看见官方已经注意到问题
行业需要规则,但消费者想要的只是一个简单透明的答案:我点的这盘菜,到底是不是工厂里来的?
这个直接又朴素的问题,反倒比任何定义都要更接近核心
这也是我在看老罗直播时的感受
他的情绪虽然带点搞笑,但里面确实有份“替消费者出气”的真切心意
你可能会质疑他有作秀的成分,但也不能否认,他说出了绝大多数人心里的疑问——当我走进一家本土知名餐厅,到底能不能认真吃上一顿‘现做的家常菜’?
如果说西贝是一家餐厅,那预制菜就是整个行业的潜规则
这次风波,只不过是一根针,把潜规则这只气球一下子扎破了
大家忽然发现,里面其实充满了不安和疑问
这场争论背后,其实不仅仅是罗永浩和西贝的对垒,更是消费者和餐饮行业之间的一次对峙
餐饮到底是情感加持的烟火场,还是半工业化的食品工厂?答案或许会在未来几年逐渐明朗
回看这几天的喧闹,我更希望这次事件能成为推动行业的契机,而不是舆论的闹剧
如果餐厅愿意以更坦诚的方式面对公众,明确列出食材来源,把信息公开透明化,那么预制菜一样能有它的市场
但前提是:说清楚,让人心安
毕竟,点一桌子菜,吃进去的不只是食物,更是信任
对餐饮行业来说,消费者最不能接受的,恐怕不是预制菜本身,而是被蒙在鼓里的感觉
当饭桌上的信任瓦解,再多的广告、再厚的指导书,也救不回那份安心感
罗永浩说他无意要打击西贝,只是借力推动行业透明化,这句话是否完全真诚,可以留给公众去判断
但至少,他掀开了一个盖子,让潜藏的焦虑彻底涌出舞台中央
说到底,“现炒”和“预制”之间,并不只是一盘菜的区别,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比拼
有人接受便捷,有人死守烟火气,最终答案,必须由行业和消费者共同找出平衡
而这次西贝与老罗的交锋,不过是这个大问题的小小注脚
它不该被遗忘,更不该被戏谑
它提醒我们,每一次吃饭,其实都牵扯着一个更大的社会议题:你愿意为透明和信任付多少钱?
来源:兮兮剧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