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系统化解集团整体债务约141亿元,稳定上下游近万名职工就业,有力维护300余户债权人和2.04万户中小股东合法权益……4月7日,江苏高院发布2024年度破产审判典型案例,其中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预重整转重整案位列第一个案例,该案是资本市场新“国九条”出台实施
现代快报讯(记者 顾元森)系统化解集团整体债务约141亿元,稳定上下游近万名职工就业,有力维护300余户债权人和2.04万户中小股东合法权益……4月7日,江苏高院发布2024年度破产审判典型案例,其中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预重整转重整案位列第一个案例,该案是资本市场新“国九条”出台实施强监管背景下,全国首例完成重整且执行完毕的上市公司重整案。
协同重整挽救上市公司,多方联动帮助企业
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太阳公司)是以绿色农药及“三药”中间体研发、制造、销售为主业的上市公司,是国内少数拥有自主可控的吡啶碱、除草剂、拟除虫菊酯等成熟绿色农药产业链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曾位居中国农药行业销售百强企业前三甲,吡啶碱全球市占率40%以上。
2019年以来,受产品主要出口地消化库存、原材料以及国际物流价格上涨等市场因素影响,经营效益降低。同时,因债务结构不合理,流动性持续趋紧,加之控股股东债务风险不断向上市公司传导,最终引发债务危机。因红太阳公司与其控股股东互保债务巨大、资产关联度高,南京市两级法院先后启动控股股东及上市公司破产重整程序,通过两案协调审理、协同重整,一揽子化解集团整体债务危机。另外通过市场化招募,成功引入与公司绿色产业发展模式高度耦合的某地方国资企业作为产业投资人,利用企业“合成生物+数字化”技术优势,建设零碳园区,打造生化农药、生物质新能源等新型产业,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系统化解集团整体债务约141亿元,稳定上下游近万名职工就业,有力维护300余户债权人和2.04万户中小股东合法权益。
该案是资本市场新“国九条”出台实施强监管背景下,全国首例完成重整且执行完毕的上市公司重整案。法院充分发挥破产重整挽救功能,统筹化解上市公司和集团债务风险。在对控股股东先行重整后,及时启动上市公司预重整,把握挽救时机;通过协同重整,提升偿债资产整体价值,最大化维护各方主体权益。充分发挥府院协调联动机制作用,加强司法与行政监管协作配合,多方汇聚救治合力,最大程度提升重整质效。
创新处置历史遗留问题,助力上市公司再出发
花王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花王公司)是全省首家、全国第二家以园林绿化工程设计施工为主业的上市公司。近年来,受多重因素影响,大量项目压缩投资,新开工项目减少,业绩持续下滑,已完工项目结算工作推进缓慢,资金回笼不达预期,导致资金链断裂,引发严重债务危机和经营困境。同时,该公司尚有3.29亿元存量未兑付可转债等历史遗留问题未处理,随时面临退市风险。
镇江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查,决定对花王公司启动预重整。预重整期间,指导临时管理人通过“自发转股+提前赎回”全面处置可转债。另外,通过设立资产信托等方式兜底解决债务问题,并借助重整引入数亿元投资,精准化解上市公司现金流枯竭问题。重整后,花王股份在资债结构、公司治理、经营能力、主营业务等方面得到明显改善,上市公司发展质量得到较大提升。
该案系全国首例在预重整阶段通过实施“自发转股+提前赎回”方式全面处置可转债问题的上市公司重整案件。在尚无先例的情况下,法院加强与监管机构、交易所以及相关政府部门沟通,并在监管部门指导下,通过市场化方式解决可转债问题,同时通过市场化转股化解相应债务,增加上市公司总股本及资本公积金,既减缓上市公司负债压力,也增厚了上市公司的偿债资源。该案为可转债这一融资工具的制度完善、同类型案件的处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转思维回应各方关切,促重整助推商圈繁荣
扬州京华城中城生活置业有限公司等14家公司属同一集团旗下,经营范围涵盖房地产、商业管理、影视娱乐等众多领域,构成扬州地标性商住集群。近年来,受各种因素影响,企业债务危机加重,14家公司为维系经营,主动向扬州市邗江区人民法院提出和解申请,后法院分别裁定受理14家企业破产和解。由于各公司业态有别、债务规模达到109.76亿元,和解程序难以有效推进。在此情况下,法院及时转换思路,支持14家公司同步招商,引导债务人、债权人按照重整方向充分磋商。同时,以“保交楼、保运营、保民生”为目标,依法许可6家在业公司继续营业,持续推进房地产项目续建交房办证,全力保障商场稳定运营。
债务人提出和解转重整申请后,根据各公司资债、股权架构以及存续预期形成的“出售式重整+续建开发+存续经营”重整计划草案,分别获得14家公司债权人会议高票通过。重整计划执行期间,已分配偿债资金41.08亿元,释放土地218 亩,盘活商业资产27.8万平方米,安置职工700余名,缴纳税款3.5亿余元,完成交房办证740余套,即将交付960余套,充分回应社会各界广泛关切。
该案系通过破产重整实现集团公司整体脱困,助力城市核心商圈稳定经营和价值提升的典型案例。“出售式重整+续建开发+存续经营”的复合型重整计划,有力维系了房地产、商业、物业、影城等各板块后续独立经营的架构,保障了扬州京华城商圈业态完整、稳定。经重整引入外部投资后,有效激活闲置土地开发潜能,实现优质商业资产保值增值,切实稳定就业环境,为城市商圈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守护“菜篮子”,书写乡村振兴新画卷
江苏闽中有机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闽中公司)因担保债务超3亿元,陷入资不抵债困境。根据该公司申请,阜宁县人民法院于2024年6月11日裁定受理对江苏闽中公司的破产重整。重整过程中,法院指导管理人与债权人加强沟通,引导各方共克时艰,确保企业“破产不停产”。在投资招募困难、重整陷入僵局的情况下,法院依托府院联动机制,促成最大债权人转化为重整投资人,注资2000万元盘活公司资产。目前,江苏闽中公司已逐步恢复正轨并进一步扩大生产。
该案彰显了法院运用破产制度推动乡村振兴、服务经济发展的创新思维和责任担当。该案中,企业虽然面临破产困境,但其厂房与蔬菜基地仍在生产运营,企业产品技术含量高、市场需求大、销售渠道稳定,在促进绿色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助力农村群众增收致富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简单“一破了之”,不仅会减损企业自身价值,而且将使企业所在乡镇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受到影响。为此,法院一方面主动与地方招商部门开展协作,广泛推介重整投资招募信息;另一方面指导管理人做好职工和核心技术人才的思想工作,确保队伍不散、人心不乱,并帮助企业拓展电商销售渠道,全力争取惠农政策支持。在最大债权人暨战略投资人注资2000万元的重整计划通过后,该公司新建规模扩大一倍的生态循环光伏“智能菇房”,引入具有世界一流技术水平的“双孢蘑菇培养料三次发酵系统”,年产值有望突破1.5亿元,为周边农民提供300余个就业机会,实现“保民生、护产业、促转型”三重效益。
来源:现代快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