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查自纠阶段:要求定点医药机构对内部“住院部、开水房、卫生间、楼梯间”等及外部“停车场、大门口”等重点场所环境进行认真排查,通过摸排非法小广告查找可疑线索。
继武汉“回流药”事件后,多地开始进行“医保套现”专项整治,影响大批定点药店;有地方明确,药店被查实的,直接被暂停医保、追缴违法所得、移送司法机关。
药店医保套现,专项治理来了
近日,根据“每日甘肃”报道,甘肃开展打击回收医保药品套现问题专项排查行动,全面排查欺诈骗保行为。
根据介绍,专项排查行动聚焦定点医药机构重点场所及周边,全面排查张贴小广告回收医保药品、套取医保个人账户等欺诈骗保行为。
该行动分为自查自纠和实地检查两个阶段。
自查自纠阶段:要求定点医药机构对内部“住院部、开水房、卫生间、楼梯间”等及外部“停车场、大门口”等重点场所环境进行认真排查,通过摸排非法小广告查找可疑线索。
实地检查阶段:将组织人员分三轮进行:第一轮排查城区二级以上医院、大型连锁药店;第二轮排查其他小型医疗机构和小型药店;第三轮针对重点区域进行回头看再排查。同时建立“日排查、日上报”机制,对可疑线索实行台账式管理。
报道强调,全省医保系统将以“五严”标准,即严明监管纪律,对履职不力者严肃问责;严密排查网络,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拉网式”清查;严格执法尺度,查实问题机构将面临医保资格暂停、违法所得追缴及司法移送三重处罚;严控风险蔓延,运用大数据筛查异常结算行为;严抓社会共治,落实举报奖励机制拓宽线索来源。
除了甘肃外,广州市医保局4月3日发布公告称,市医保局召开定点药店集体谈话提醒会,以防范“医保套现”风险,压实机构医保管理主体责任,释放从严监管信号。
据悉,会议现场播放央视总台3月28日曝光的湖北武汉部分医院、药店、药贩子与参保人进行违规“医保取现”的调查报道。
同时,会议还重点传达《广州市医疗保障局关于加强医保基金使用管理防范“医保套现”风险的通知》要求:
1.要求各定点药店针对“医保套现”全链条违法违规行为立即启动自查自纠,并提交书面自查报告及承诺书;
2.务必高度重视并做好“医保套现”风险防范工作,做好内部培训及宣传;
3.市医保局自4月1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医保套现”专项治理,各定点药店务必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共同营造规范使用医保基金的良好氛围。
药店“回流药”大案背后,是监管技术“跨越式”升级
2025年3月,央视曝光武汉、四川等地存在“医保套现”乱象,揭开了由参保人、收药人、药店及互联网医院共同构成的非法利益链条。参保人通过医保卡购买高价药品(如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以6-7折价格卖给收药人套现;收药人通过地下渠道转售药品牟利,药店则通过虚假处方协助完成交易,互联网医院则违规开具电子处方为药店“开绿灯”。
其中,武汉某药店仅凭收药人提供的“小纸条”即售出价值7380元的处方药,且通过成都某互联网医院“秒审”电子处方完成交易。此类操作导致药品价格层层加码,最终损害患者利益,并侵蚀医保基金。
央视曝光后,两省成立联合调查组,暂停涉案药店医保结算,并刑事控制关键涉案人员。以上述案例估算,参保人每套现1万元药品,实际仅获6000-7000元现金,而剩余资金被收药人和中间商瓜分,国家医保基金则全额承担损失。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案件曝光背后,国家层面的医保监管技术已上升一个新高度,特别是在药品追溯码应用后。
简单来说,国家医保局部署药品追溯码系统,通过大数据筛查高频次、高金额购药行为,并与药品流通数据交叉比对,锁定异常交易,其中就囊括药店领域的药品串换、回流药销售等违规行为。所以,通过药品追溯码技术,即使是地方药店的违规“小动作”,相隔甚远的国家医保局也能靠大数据精准查到。
而在药店电子处方层面,互联网医院处方应与医保系统、药品流通系统对接,确保开具、审核、购药环节全程留痕,不得秒审秒批。
需要一提的是,根据《关于开展2025年定点医药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的通知》,从本月(4月)起,国家医保局将以“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方式开展全覆盖飞行检查,建议药店管理者做好以下3点。
来源:赛柏蓝药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