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地时间9月11日,据立国家广播电台(LRT)和BNS网报道称,新一届立陶宛总理英加·鲁吉涅内(Inga Ruginienė)刚刚就任两天时间内,多次就所谓“重启”中立关系发表公开讲话,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对外表明其最大限度诚意,立陶宛新一届政府立即调整了对华外
当地时间9月11日,据立国家广播电台(LRT)和BNS网报道称,新一届立陶宛总理英加·鲁吉涅内(Inga Ruginienė)刚刚就任两天时间内,多次就所谓“重启”中立关系发表公开讲话,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对外表明其最大限度诚意,立陶宛新一届政府立即调整了对华外交政策中的多项重要条款。
立陶宛新总理
立陶宛候任外交部长科斯图蒂斯·布德里斯于9月12日对外宣布称,新一届立陶宛外交政策纲要中将不再将中方列为其所谓的“重大安全挑战”,同时还对内承诺称,鲁吉涅内当局将尽快对华施加压力,妥善恢复中立关系,将其外交代表级别(代办级)提升到“与其他欧盟成员国家接近或相当”的水平(大使级)。
然而,对于造成中立外交关系严重倒退的台岛问题,特别是立陶宛当局允许台岛设立所谓“驻立代表处”一事,英加·鲁吉涅内却摆出一副态度十分坚决的口气,对外声称:“立陶宛对于尽快恢复中立双边关系的公开呼吁,应该由双方共同推进,并不能仅由立陶宛单方面率先做出改善关系的实质性动作,等待对方回应,而是应该由对方率先改善双边关系。”
立陶宛新总理
随后,立陶宛媒体对外表示,英加·鲁吉涅内当局认为中方需要首先满足立陶宛方面有关不将“驻立代表处”一事与恢复关系挂钩的前提条件,那么立陶宛才能着手推进改善关系的进程。
随后,英加·鲁吉涅内在接受立陶宛当地电视台独家专访时表示,对于代表处问题,立陶宛方面确实并没有任何需要进行修正或更改的计划,实际上,立陶宛当局也没有在内部讨论或者考虑进行“更名”或者取缔相关代表处,这与我们正在推进的关系正常化行动并不冲突。
立陶宛期望在欧盟内提高地位
换句话说,立陶宛所谓改善和恢复双边关系的一切说辞完全是外交辞令和对外表态,并不代表新一届立陶宛政府将为实质性推动双边关系改善做出任何形式的让步,或者主动做出弥补动作,在本质上来说,立方所谓改善关系一说完全是为了安抚和回应立当地企业和经济界的频繁呼声,不得不有所表示的一个动作。
值得一提的是,立陶宛总统吉塔纳斯·瑙塞达(Gitanas Nausėda)9月10日还特意在媒体上公开警告,切勿对改善双边关系有过多期待,立陶宛不可能“剃头挑子一头热”,而且到目前为止,中方并未对外表示出具有诚恳改善双边关系的意愿,所以,立陶宛不能将改善关系的心理预期提得太高。
立陶宛满足于短期利益
正所谓“缗蛮黄鸟,止于丘隅”,中小型国家的对外政策选择事关其生死存亡,所以在现有国际外交体系当中,小型国家或弱小国家在对外关系上从来都是谨小慎微,绝不明确站队,不表态、不挑衅、不树敌才是正常操作,即便弱小国家处于某个军事联盟或外交同盟中,也不会选择主动肇事,这是一个外交理智、且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正确选择,但是,立陶宛却成了一个特立独行的异类。
分析人士指出,近年来,立陶宛不顾中方多次严厉警告和坚决反对,在涉台问题上变本加厉,不断对外发表严重挑衅言论,在国际上带头对华进行外交冲击,其所作所为不仅严重干扰了中欧整体关系,而且还对外释放了错误信号,在欧洲内部造成极坏影响。
立陶宛期望北约驻军保护自身安全
立陶宛不惜与中方对立的核心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1、我们知道,中立关系到了今天这个地步,其责任完全不在中方,这一点立陶宛当局自己心里应该很清楚。立陶宛为了寻求美方和北约的安全保护,完全不顾及与中方的外交关系,选择完全追随美方意图“随风而动”,甚至主动利用过激言论来吸引美方注意,继而博取华盛顿满意、取悦美方或者得到欧盟的同情分。
2、归根到底,立陶宛不珍惜得来不易的中立关系,不在乎在外交和政治上“触怒”中方,实质上都是其外交立场极为短视的体现,因为对于这类小型国家,很容易收到短期好处和既得利益的影响,对外长远国家战略他们几乎不会过多考虑。
除此之外,立陶宛还认为挑衅中方是其博取欧盟关注,并在欧盟内部提升其话语权的重要手段,这成为其外交上不惜开罪中方的直接诱因。
来源:科大烽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