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虎归山,终为大患——中日1300年恩怨启示录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1 12:36 1

摘要:“不除恶虎,焉得安宁?”——为什么“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其实历史早就给过我们答案。只需回顾中日一千三百多年来的互动,这道理便一目了然。

“不除恶虎,焉得安宁?”——为什么“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其实历史早就给过我们答案。只需回顾中日一千三百多年来的互动,这道理便一目了然。

早在1362年前(公元663年),在朝鲜半岛的白江口,一场关乎东亚格局的大战打响。唐朝为了遏制日本对朝鲜半岛的渗透,不远万里征兵远征。

在白江口激战四回合,唐军次次取胜,将日军主力重创。这场战役堪称日本“第一次被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教育”。

从此,日本不得不承认唐朝的无可匹敌,中日格局瞬间改变。日本开始向中国派遣大量遣唐使,虚心学习政治、经济、文化甚至宗教。

唐朝对这个“学生”毫无保留地开放,优秀制度、诗歌艺术、服饰建筑、饮食礼仪,乃至樱花概念,尽皆传入日本。

直到今日,日本社会传统礼仪、文化底蕴都深藏着唐风汉韵。可以说,“日本文化”根上,离不开中华母体。

然而,中国倾囊相授,换来的是安心和平吗?历史却选择了残酷的吊诡。

时间来到白江口之战900年后,16世纪末,日本由丰臣秀吉统一,国力膨胀。他以俘虏朝鲜再进军中国为目标,发动了大规模侵略。

明朝皇帝一声令下,挥军驰援朝鲜,将日本打回本土。虽然这场万历援朝战争重创了日本,但明朝缺乏“近代国际关系”的成熟政治算计,没有痛打落水狗,更未索要赔偿或削弱之策,结果只是逼日本一时屈服,历史仿佛就此“翻篇”。

转眼三百年过去,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这次,日本彻底逆袭:在中国已衰、满清积弱下,日本在朝鲜半岛首度击败中国,从追随者变成猎食者。

马关条约签订,数亿白银巨款外流,辽台割让,屈辱深重。这场胜利让日本国力暴涨,一跃成为亚洲的帝国主义强国。

可是,当初唐朝盛世时,对日本慷慨相待,从不设防。可如今日本崛起,却一反常态,对中国刀枪不入,甚至步步紧逼。

从甲午到八国联军,再到九一八、卢沟桥事变——五十年血与火,每一次日本都在炫耀着对中国的敌意,每一次都试图置中华于死地。

中国近现代的苦难,大部分都和日本分不开。数千万同胞惨死敌手,浩繁财富化为灰烬,民族伤痕累累。

今天,随着中国再次崛起,日本又故作姿态强调友好相处,淡化历史。你弱时他欺凌掠夺,你强时便温言软语,这世界还有哪国如此两面三刀?

白江口到援朝,再到甲午与全面侵华,一千三百余年里,日本低头称臣、表面服软的次数不少,可每次强大后,必定翻脸狠咬。中华五千年地缘最大错失之一,就是没有彻底解决东瀛威胁,任其野蛮成长。

先人们的犹豫疑虑,换来无数次教训。今日中国人在自豪强盛之际,难道还要重复往昔错误?难道我们还敢 信,被一千多年铁血历史反复证明不可驯服的“猛虎”,会自行磨去獠牙?

有朝一日,我们也会变成子孙口中的“祖先”。如果再让历史悲剧重演,到那时,我们如何面对未来问责?

“冤冤相报何时了”,但放纵祸患、遗患子孙,才是真正的不负责任。既如此,承受人言亦无妨,只愿不再出现放虎归山、后患无穷的历史遗憾!

来源:人在江湖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