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临床医学院这片承载着希望与责任的土地上,有一群默默奉献的身影,他们既是守护生命的白衣战士,又是传递知识火种的辛勤园丁。教师节,在这个充满敬意与感恩的节日里,我们满怀诚挚与期待,特别推出系列专题报道,聚焦这些在医学教育领域发光发热的楷模。
教师节
一朝沐杏雨
一生念师恩
教师节系列·守道
在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临床医学院这片承载着希望与责任的土地上,有一群默默奉献的身影,他们既是守护生命的白衣战士,又是传递知识火种的辛勤园丁。教师节,在这个充满敬意与感恩的节日里,我们满怀诚挚与期待,特别推出系列专题报道,聚焦这些在医学教育领域发光发热的楷模。
关键词:守道
陈鹏,对医学教育怀着一腔炽热的热爱之情,她将医学教育的根基视为需要用心去悉心守护的正道,凭借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不懈的努力,精心筑牢这一根基,为莘莘学子在医学道路上稳步前行保驾护航,让这份守护之中蕴含的热忱,转化成陪伴学生成长的温暖力量。
医生,不单单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人生态度的体现;守道,亦不只是一种精神象征,更是一种值得不懈追求的境界。身为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临床医学院的一员,陈鹏既是守护生命初绽光芒的儿科医生,更是托举医学传承之火的师者。这双重身份对于她而言,恰似星辰与灯火,彼此辉映,一同照亮了医学传承这条漫长的道路。
初心:
始于热爱,成于坚守
陈鹏选择投身儿科领域,是源于她对生命最初那份纯真所产生的深深感动,以及内心那份守护生命的强烈责任感。从踏入医学院的那一刻起,希波克拉底誓言以及“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古训,便一同深深地烙印在了她的心底。二十年前,当她初次登上讲台,望着台下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时,她瞬间领悟到了“师者”二字所承载的千钧重量,也更为深刻地认识到,医学的传承,所关乎的绝非仅仅是医术的日益精进,更是医者仁心的广泛播撒。
作为一名儿科医生,陈鹏深知“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句话的分量之重。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全部的希望所在,她要在家长那满含焦灼的目光中搭建起安心的桥梁。她深知,在儿科医生的诊室里,治愈的从来都不只是身体上的病痛,更是对整个家庭希望的守护。她要用温暖且耐心的沟通去安抚家长那颗焦虑的心,用真诚的关怀去鼓励孩子勇敢地面对疾病。于是,在临床实践中淬炼出的同理心,成了她教案里最为生动鲜活的注脚;而诊室里积累的一个个病例,则化作了课堂上极具说服力的案例。“先成良医,方为良师”,这既是她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更是对医学教育最为质朴、真挚的诠释。
探索:
融汇中西,教研相长
陈鹏曾受国家公派,先后前往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以及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深造学习。这段宝贵的经历,不仅极大地拓宽了她的学术视野,更让她敏锐地捕捉到了不同教育体系的精髓所在。回国之后,她便一直在深入思考,怎样才能把国际前沿的知识与理念,同扎实的临床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身为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临床专业外语教研室主任,她深知这一职位既是一份无上的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她开创性地开展了吉林大学首个由 “教研室” 进行统筹负责的硕士、博士专业外语课程,这在国内都属于不多见的创新尝试。她以语言作为钥匙,为广大学子打开了通往国际医学前沿领域的大门。同时,作为教师代表,她还参与了全省唯一入选国务院 “一带一路” 专访节目的相关活动,该节目在白求恩纪念日当天正式发布。
不仅如此,陈鹏还承担了留学生的教学任务。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教学工作需要做到因材施教。对于中国学生,她着重引导他们构建起系统的临床思维,强化专业外语能力,使其能够成为连接世界的有力工具;而对于留学生而言,教学的难度无疑更大,需要跨越语言和文化这两道障碍,不仅要传授专业的医学知识,更要帮助他们深入理解中国的医疗环境以及社会文化。
她主持建设了吉林省一流本科课程、吉林省在线精品课程、吉林省首批课程思政示范建设课程、吉林省第二批课程思政课程、吉林省研究生精品课程《儿科学》,并且荣获全国数字创意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中华医学会 MOOC 二等奖、吉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等60余项奖项,还受邀在全国课程改革会议上举办讲座,广受好评。陈鹏坚信,医学教育必然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与家国情怀。在教学过程中,她始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医学伦理、医者担当融入专业知识的讲授当中,力求培养出既有精湛医术,又具备高尚医德和全球视野的复合型医学人才。这一理念也贯穿于她担任吉林大学新入职教师“微格教学”副导师的整个活动之中。
此外,她还积极参与教育部高教司“慕课西部行”计划,大力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以及信息化教学改革创新工作,成功开展了吉林大学“首个”和“国内首个”教育部计划“慕课西部行”《儿科学》课程,截至目前已经开展了6期,被人民网、新华网、光明日报、中国日报、中国新闻网、中国青年报、学习强国、凤凰新闻网等60家媒体进行了报道,为西部医学教育的发展助力良多,也因此获得了2023年“慕课十年典型案例”这一殊荣。
传承:
亦师亦友,倾注心力
教学相长,在培育学生的过程中,陈鹏也从学生们身上汲取到了青春的活力以及创新的思维。她带教的留学生研究生获得“吉林大学2023届国际学生优秀毕业生”(当年临床医学专业唯一获得者)的这段经历,让她感触颇深。教育的真谛,往往就隐藏在那些看似细微的点滴之中。这位来自索马里的学生,在求学期间不幸身患重病,身处异国他乡,那种恐惧和无助之情可想而知。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陈鹏不仅仅是她的导师,更像是她的家人一般。从帮忙联系专家会诊,到陪同进行各项检查,甚至在除夕夜都坚守在医院陪伴着她;为了避免学生混淆药物,陈鹏还把用药说明一条一条地翻译成英文,然后仔细贴在药瓶上。经过长达九个月的精心治疗与悉心照料,这名学生终于康复,并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在毕业之时,她在那封长达六页的感谢信中写道:“陈教授不仅引领我走进了学术的殿堂,更在我最为艰难的时刻,给予了我无私的爱与支持,让我深切感受到了中国的温暖以及师者的伟大。”
在这一刻,陈鹏深深体会到,也更加读懂了“医者”与“师者”所共有的底色,那是一种超越国界的爱与责任。教育所蕴含的温度,足以融化冰雪,而这种温度,也弥漫在她与每一位学生相处的日常之中。他们所传递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力量,一种坚定的信念。
作为导师,陈鹏在严格要求学生学业的同时,也时刻关心着他们的成长与生活点滴。她期望学生们都能成为“苍生大医”,既有悬壶济世的高超本领,又有悲天悯人的善良之心。
担当:
党员本色,公益同行
白大褂上佩戴的那枚党徽,是陈鹏最为鲜明的标识,她时刻牢记自己的初心与使命。在临床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已然成为她的分内之事,哪怕人手紧张时自己带病也坚持工作,在医院的统筹安排下,勇于担当起收治危重患儿的重任,还利用休息时间积极进行线上问诊答疑。这些在旁人看来或许只是平凡岗位上的寻常之事,可只要是能够守护儿童的健康,对于陈鹏来说,一切的付出便都是值得的。
她还积极投身于医学公益以及科普事业当中。作为一名科学辟谣专家,陈鹏认真撰写并修订科普文章,努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去拆解医学谣言,守护大众的健康。她受邀前往教育部,为南开大学等高校做“境外医疗保健常识”相关讲座,深入基层进行义诊时,她手中的听诊器为偏远地区的孩子们带去了希望;而在为在华外籍人士提供医疗帮助时,她又宛如一位民间的“健康外交官”。这些看似互不相关的身份,实则都指向了同一个初心:那就是让医学的光芒,照亮更多的角落。
回首二十年从医从教的漫长道路,那些荣誉和奖励,既是对过往岁月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征程的有力鞭策。陈鹏依旧清晰地记得初次穿上白袍时许下的誓言,也难忘初次握住粉笔时的那份热忱。在吉大二院这个广阔的平台上,她尽情书写着作为医生的情怀与担当,也亲眼见证了学生们的茁壮成长以及患儿们的康复痊愈。
“传道、授业、解惑”——陈鹏理解的“传道”,是传递为医之道、为人之道;“授业”是传授精湛医术、创新思维;“解惑”是解答学业之惑、人生之惑。她用医者的仁心守护生命的起点,用师者的匠心照亮传承的远方。在这条充满爱与奉献的道路上,每一份坚守,都在为医学的未来,积蓄着光与热。
消息来源丨教学部 宣传办公室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