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一辈子不就是为了儿女吗?要那么高彩礼,压垮了人情,也让娃娃过日子有负担。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农村养老有政策有保障,根本没必要靠高彩礼防老养老。”中卫市海原县七营镇盘河村村民杜志旺的一席话,道出了不少当地群众的心声。
“人一辈子不就是为了儿女吗?要那么高彩礼,压垮了人情,也让娃娃过日子有负担。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农村养老有政策有保障,根本没必要靠高彩礼防老养老。”中卫市海原县七营镇盘河村村民杜志旺的一席话,道出了不少当地群众的心声。
如今,这样的观念转变正在中卫乡村悄然发生。今年以来,中卫市将治理高额彩礼作为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关键抓手,通过宣传引导、制度规范和礼遇嘉许“三管齐下”,有效减轻群众婚嫁负担。据市委社会工作部统计,自专项治理开展以来,全市农村“零彩礼”“低彩礼”结婚登记占比已达66.9%,平均彩礼金额降至7.78万元,同比下降16.5%。
中卫市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宣传“零彩礼”“低彩礼”的优势。线上,中卫电视台、中卫日报等媒体平台开设专题专栏,制作发布了《拒绝天价彩礼 为爱减负》等动漫视频和《让婚姻始于爱 让彩礼归于礼》方言广播剧等新媒体产品130余个。线下,“移风易俗巾帼宣讲团”走村入户,通过发放宣传材料,举办普法宣讲会等形式宣传移风易俗知识,集体婚礼、文艺表演等形式也让婚俗新风沁入人心。花儿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秦腔专业人员创作编排的小品《天价彩礼是个啥》、戏曲表演唱《说唱陋习》等节目,用通俗幽默的语言引导群众自觉抵制陈规陋习。
在中宁县恩和镇刘桥村,村干部经常以“讲身边故事”、问答比赛、“说说我的家”等活动形式,向村民宣传遵纪守法、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勤俭节约、婚事新办等文明新风尚。“我们跳广场舞的时候编了一些抵制高额彩礼的节目,让群众在寓教于乐中受到教育和启发,真正为爱‘减负’,为幸福‘加码’。”刘桥村村民武苗芳说。
今年,《中卫市持续开展农村高额彩礼专项治理2025年任务清单》等文件先后印发,中卫市建立了上下贯通、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值得一提的是,中卫市将专项治理工作成效与基层党组织评星定级挂钩,动态调整治理重点村。截至目前,45个重点村彩礼数额平均下降5.5万元,治理效果显著。全市443个村将鼓励适婚青年积极婚恋、遏制高额彩礼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让软约束变成“硬规矩”。同时,优化红白理事会队伍,吸纳德高望重的老人参与“零彩礼”“低彩礼”认定工作,确保认定过程公正透明。
“结婚前,妻子得知全市上下正在开展高额彩礼专项治理,就和父母沟通,将彩礼定在了6万元,不仅响应了国家号召,也减轻了我们的经济负担。”今年4月,海原县曹洼乡曹洼村村民殷永鹏对记者说。海原县将农村高额彩礼专项治理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突破口,探索出一条移风易俗新路径。
据了解,中卫市还建立了婚姻劝导员队伍,及时介入村民婚嫁事宜,开展普惠性婚嫁服务近1800人次,有效化解涉婚矛盾纠纷3106件。
中卫市还创新推出一系列礼遇嘉许政策,让选择“零彩礼”“低彩礼”的家庭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招考招聘方面,“零彩礼”“低彩礼”新婚夫妇在各县(区)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中给予加分鼓励。在评先选优中,对“零彩礼”“低彩礼”家庭在“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评选中予以倾斜。在就业创业支持方面,已为“零彩礼”“低彩礼”家庭提供就业岗位20个,发放妇女创业贷款1210万元,助力新婚家庭创业增收。在生活品质提升方面,向50户家庭发放价值1万元的旅游套票,协调金沙岛旅游区实行免门票政策。最值得一提的是,产业帮扶方面争取到位各级财政支农和衔接资金6.28亿元,优先支持“零彩礼”“低彩礼”新婚夫妇及女方父母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创办家庭农场等,不断拓宽增收渠道,切实提升群众幸福感。
“今年以来,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市委农办、民政、妇联等部门,建立健全整治高额彩礼工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严厉打击哄抬彩礼、宣扬拜金主义、滥办酒席等行为,形成整治高额彩礼的强大合力。”市委社会工作部一科科长申瑞华表示,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法,给高额彩礼“降温”,推动“低彩礼”“零彩礼”成为社会风尚,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力量。
▌来源:《中卫日报》
马上发布信息
(声明:“中卫天天网”微信公众号除原创内容外,其余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更正或删除。)
来源:农村路不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