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消费者反映某款烫发药水说明中将英文“Virgin Hair”译为“处女发质”,用以代指未经烫染的发质。记者调查发现,涉事产品目前仅在部分电商平台有售。
□陈柏彤(中国人民大学)
什么叫做“处女发质”?近日,国际美妆品牌施华蔻在产品标签中用词不当,引发网友热议。
据封面新闻9月10日报道,有消费者反映某款烫发药水说明中将英文“Virgin Hair”译为“处女发质”,用以代指未经烫染的发质。记者调查发现,涉事产品目前仅在部分电商平台有售。
施华蔻以“处女发质”翻译“Virgin Hair”,绝非“跨文化传播中的差异”可以草草解释的。“Virgin”本可直译为“原生”,却偏要以“传统”“直白”为借口,做出这种令消费者不适的翻译。品牌方至今尚未做出明确回应,但无论其做何解释,都难掩“处女发质”一词的“擦边”本质。
有消费者认为该词汇不尊重女性,并非空穴来风。比起“原生发质”一词,“处女发质”并不能达到更直观易懂的效果,反而隐含不正确的价值观念,是一种单方面的审视与评价。该产品用户以女性为主,更应重视表达过程中的包容与尊重。
有专业人士称“处女发质”是传统的专业用词,认为其不当之处只在于“不应面向大众宣传”,这个词汇本身不存在问题。此言差矣。语言具有暗示性,淘汰过时的语言习惯,社会文明才得以向前。从“残疾人”到“残障人士”,从“保姆”到“家政人员”,词语的更迭与平等包容社会的建立,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淘汰“处女发质”这类表述,选择“原生发质”“未烫染发质”等精准、中立的术语,这是时代的选择。
近年来,多有品牌宣传语因用词不当受争议:“桃李蛋月烧”广告语中称“你还年轻,还没饱尝过生活的毒打”,被指“高高在上”“爱说教”;“梅见青梅酒”广告中出现台词“贤婿,你受苦了,我女儿其实没那么配得上你”,被认为有不尊重女性之嫌。消费者正在掌握话语权,不再只被动接收信息,而能够积极对品牌进行监督和价值评判。他们用消费选择投票,向品牌主张尊重包容、与时俱进的语言。品牌应当意识到这种转变,顺应时代的需求,形成正向循环,共同进步。
语言的更替是表达方式的进步,更是社会向更文明方向发展的必由之路。“施华蔻们”是时候意识到:擦边宣传用语,早该被淘汰了。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