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知道,首位被印刷在五千日元纸币上的女作家是谁吗?近代仅靠稿费就能经济独立的女作家的生活是怎样的吗?家庭主妇又是如何仅靠日记就成为名气远超丈夫的畅销书作家的?而这些曾经行走在时代浪头的女性创作者,又是如何影响当今的年轻人的?……青年作家、翻译家默音将这些努力打
你知道,首位被印刷在五千日元纸币上的女作家是谁吗?近代仅靠稿费就能经济独立的女作家的生活是怎样的吗?家庭主妇又是如何仅靠日记就成为名气远超丈夫的畅销书作家的?而这些曾经行走在时代浪头的女性创作者,又是如何影响当今的年轻人的?……青年作家、翻译家默音将这些努力打破边界的女性写进了文学评论随笔集《笔的重量》。该书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记录了数位在日本文学史上创下“第一”的女性创作者的故事,通过对她们生平与作品的深入剖析,展现了女性创作者在文学道路上面临的种种阻碍与突破,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于女性境遇的思考。
默音在自序中分享了自己的自学日语经历与文学之路。她表示,虽然自己并非一开始就想要以文学为业,但在出版社工作的七年里,她接触了大量日本引进版图书,这为她后来的文学创作与翻译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2019年,默音从出版社辞职,重新开始以写作为生。在翻译樋口一叶选集的过程中,她对这位19世纪末的小说作者产生了浓厚兴趣,进而购入大量资料,深入了解了明治时代的文坛过往,并最终写下了关于樋口一叶的长文《一叶,在明治的尘世中》。
《一叶,在明治的尘世中》是《笔的重量》中的重要篇章,默音通过丰富的史料与细腻的文字,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立体、鲜活的樋口一叶。“对国内读者来说,樋口一叶可能是个陌生的名字。如果进一步解释,说她是‘五千日元小姐’,头像印在五千日元纸币上的那位,大概能获得一声‘哦’。即便在日本,熟悉樋口一叶的作品乃至其生平的人,也不多。她活跃于明治二十年代中后期的文坛,距今已有一百二十多年。造成隔膜的缘由不只是年代久远,更主要的是因为她的雅俗折中体(半文半白)对现代日语读者来说很难阅读,其难度远超我们的中学生读古文。”默音通过翻译与研究,发现樋口一叶的文学成就与生平经历不仅反映了明治时代的社会风貌,也揭示了女性创作者在当时所面临的种种困境与挑战。
樋口一叶的父母为了追寻爱情与更好的生活,从乡下来到江户。然而,女方家庭反对婚事,两人选择私奔。在奋斗十年后,他们终于买下武士的身份,但随着明治时代的到来,旧士族的身份成为虚无的名头。樋口一叶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成长,从小就展现出了对文学的浓厚兴趣。“一叶四岁那年,(父亲)则义辞职,专门从事不动产买卖和放高利贷。他在本乡六丁目买下一栋大房子,其位于东京帝国大学(今天的东京大学)红门对面,与法真寺接壤。樋口家经历过多次搬家,全家在一起并且生活最安定的时期,就是住在这栋房子的几年。对隔壁寺院的描写,在一叶的小说《行云》中出现。六岁起,一叶就经常躲在父亲的仓库木屋里阅读草双纸,因此患上了高度近视。她和别人提过,自己六岁那年仅用三天时间就读完了曲亭马琴的《八犬传》。她在日记中也回忆道,那时候最爱看英雄豪杰之类的故事书,视金钱如尘芥。”然而,由于家境与性别等因素,她的求学之路充满了坎坷。在退学后,她仍然有心向学,并在父亲的介绍下进入荻之舍学习古典、书法与和歌。在荻之舍的日子里,樋口一叶展现出了卓越的文学才华,多次在歌会上拔得头筹。当然,她的文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她曾经历过退稿与质疑,但最终凭借不懈的努力与才华,在文坛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除了樋口一叶外,《笔的重量》还记录了其他几位女性创作者的故事。田村俊子作为近代靠稿费实现经济独立的女作家先驱,她的文学之路同样充满了艰辛与不易。她年少时曾模仿樋口一叶的写法,未获成功,但后期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文字风格。田村俊子对后世产生的影响,不仅在于她写出了具有近代意义的小说,成为日本近代小说基础的开拓者,更在于她勇于突破“好女人”规训的人生,以及她作品中闪现的锋芒与生命力。在她的小说《木乃伊的口红》《炮烙之刑》《断念》中,我们可以看到作家对“浪漫爱”的质疑,并将“女性友谊”当作女性自我实现,建立主体性的方式。默音评价道:“她有过的荣光与狼狈,以及笔下的黑暗纠葛,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不断重复发生。她是日本第一个靠文字获得经济独立的女作家,在不算长的生涯中惹出众多的风流韵事,其身后由朋友们牵头创立的奖项,保留的不只是其作品的余晖,更包含了她留给同时代人的复杂记忆。”还有尾竹红吉、高村智惠子等女性创作者则通过绘画为日本第一份由女性创办的文学杂志贡献了重要力量。而武田百合子的故事则展现了女性在家庭与事业之间的挣扎与突破。她通过写作找回了自我,并最终成为知名随笔作家。
默音在书中不仅记录了这些女性创作者的生平经历与文学成就,还深入剖析了她们所面临的种种阻碍与突破。她指出,这些女性创作者在文学道路上面临的困境与挑战不仅来自社会与家庭等外部因素,也来自性别与自我认知等内部因素。然而,她们凭借坚定的信念与不懈的努力,最终克服了重重困难,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在《笔的重量》中,默音不仅以非虚构的形式记录了这些女性创作者的故事,还以虚构的形式创作了与她们相关的小说。这些小说与非虚构作品互为映照,为读者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默音表示,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女性创作者的生活与创作背景,同时也希望引发读者对于女性境遇的思考。当然,引发思考的还有书中的诸多金句,比如:“我眷恋雪日,不是因为爱雪日,是因为悲伤。”“这就是尘世吧。众声喧哗,又有多少是真正的称赞呢。”“当我如浮萍般起起落落,人们究竟是凭借什么改变态度呢?”“不管照镜子的人怎么想,终将被卷进一个年轻、贫穷、投身于文学的女性的奇诡命运中,只能随着她一道走过身不由己的人生险道。”“我的生活不断从属于一种微弱的权力。那微弱的权力一直轻轻地按住我心灵的双翼……每当我想要挣脱那微弱的权力,为此焦躁的时候,当我相信自己一时挣脱那权力的瞬间,我终于能确认一点点自己的影子和自身的力量。在那个瞬间,微弱的权力立即再一次执着又巧妙地,并且是轻轻地正好按住我心灵的双翼……我怎么也无法自发地从我的生活中抹杀掉那嘲讽我侮辱我的微弱的权力。怎么也做不到。”“我庆幸自己是个现代人,哪怕笔法幼稚,也可以用线条和色彩做文字之外的情绪表达,同时我忍不住为那些曾经出色却终于湮没在时间中的女性感到惆怅,她们本该留下更多的痕迹。”“一个个她留下的痕迹纵然浅淡,只要有文字或画作可循,并不会随着时间消亡。”“她说有些东西无论如何都得写,可是无论如何都写不出来,烦死了。即便在这样的日子,这名女作者也化了妆……这个女人写的东西大多从脂粉中诞生。因此总是带着脂粉味。”
作为资深译者与创作者,默音在书中展现了独特的叙事魔法。她在非虚构考证与虚构重构之间自由穿行,让历史人物在小说的镜城中获得新生。《她的生活》这篇小说中,田村俊子与虚构角色在咖啡馆的对话,既是对历史的解构,也是对现实的投射。学者袁筱一评价说:“我毫不怀疑,当默音潜入从明治到昭和的女性创作者或明或暗的生活里时,她看见了自己的影子,看见了自己曾经的挣扎、无奈和窘迫,但也看见了自己曾经的飞蛾扑火的幸福。她把已经或者即将遭到遗忘的真实人物变成了自己笔下的人物,把她们的生活变成了‘一面镜子’,也把在她们照耀下发生了‘微妙、自由,决不让人失望’的变化的自己变成了‘一面镜子’。我们会不自觉地被投身于文学的她们所吸引,不管文学给她们带来的是解放还是失望,独立还是贫穷,但仅仅就是在一百年后或是五十年后进入一个中国女性小说家和翻译家文字的事实,就已经是传奇了吧。她们的声音不仅仅被听见了,甚至又激荡起了新的声音,让我们相信,女性的笔的确是有重量的。”
《笔的重量》是一部具有深刻思考与启示意义的文学作品。它让我们看到了女性在文学道路上面临的困境与挑战以及她们的力量与挣扎;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文学与创作的重要性与价值所在。这本书不仅为读者提供了宝贵的文学资料与阅读体验,更为读者带来了深刻的思考与启示。正如作者默音所言:“说到底,笔,无论是用于写作还是作画,既轻又重,因为当执笔者是女性,那上面往往还承载着生活的重量。”(读者报全媒体记者 何建)
编辑:王欣 二审:周华 三审:马驰
一校:凌雪梅 二校:何建 三校:董小玥
来源:第一读者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