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员的辛劳程度有多深?上朝不算苦,真正累的是下班后的生活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7 10:03 1

摘要:有不少人都很羡慕当官的那些人,觉得他们过得风光无限,生活奢侈。不过,要是真心了解他们每天的日常,可能就没那么羡慕了。

大清帝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通过史书、影视剧等多种渠道,咱们能够了解到清朝政府的许多情况。

有不少人都很羡慕当官的那些人,觉得他们过得风光无限,生活奢侈。不过,要是真心了解他们每天的日常,可能就没那么羡慕了。

实际上,许多官员的日常生活可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奢华,反而是压力山大,让人苦不堪言!

每天早上开朝、处理各种事务,真的不简单。一旦下朝,心情也没法放松,反而得竖起耳朵,打起精神来应对各种琐事。到了清朝为官,早朝倒没啥太大压力,真让人受不了的反而是下班后的那些事情!

要说清朝的官员,那真是个“早起的鸟儿”。比现代的上班族起得还早,几乎天天得参加早朝,和皇帝商讨国事。这一来二去的,不就霸占了他们一天最宝贵的时间吗!

皇帝在宫里快五点钟就得起身,住在宫外的官员们可想而知,没法睡晚了,得更早起床呢!

古代五更天差不多是现在早上五点到七点这段时间,许多住得远的朝廷官员为了能在五更天之前赶到,得早早起床,打理好自己的仪容,然后坐上马车去宫中参加早朝。

一些官员住得较远,可能刚睡一会儿就得起床准备去上朝。要是放在现在,半夜起来上班可真是太难了!

一旦到了皇宫,大家就不能再坐马车了。只有那些有身份或者得到特别照顾的人才能坐轿子去上朝,绝大多数人得自己走过去。皇宫象征着皇家的威风,地方宽敞,宫殿的台阶也是不少,所以对于官员们来说,走这段路可真不是件轻松事。

不仅得早早爬起,早朝时的压力也是特别大。面前坐着的是掌握生死权的皇帝,臣子们可都是战战兢兢,谨小慎微,生怕出个差错。

“伴君如伴虎”正是形容那些在皇帝身边的近臣,要是朝堂上说错了话,可是要承受皇帝的愤怒,严重的甚至可能会丢掉性命。

朝廷的要员是国家的核心力量,他们每天要处理的事务可真是多得令人头疼啊!

皇帝是最高领导,掌管着整个国家,而这些朝廷官员则是他的得力助手,负责管理手下的事务,日常工作量那可真是不小啊!

以清朝的雍正皇帝为例,他真的是个拼命三郎,每天就睡四五个小时,其余时间全在看奏折、忙着处理政务,真是爱民如子啊!

他的下属官员可得是真正的实干家:那些想出主意的人得绞尽脑汁,该处理案件的人得忙得不可开交,要不然哪能让国家安定、人民幸福呢!

除了这些,官员们作为公众人物,在任何场合都得保持端庄威严的形象,所以他们不能像普通百姓那样随心所欲地穿衣服,言谈举止也得讲究分寸。

穿上官服,仪态仪表得保持得当,这是每个官员最基本的要求。不过,长时间保持这种“端着”的状态,确实是蛮耗费精力的。

“上班”就让人精疲力竭,结果下班后更是让人受不了,真的是要人命啊!就连恽毓鼎这样地位不高的史官都觉得下朝之后特别累,更别提那些高官了。

恽毓鼎这位清末史官,虽说没啥权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惹麻烦其实也就不算太累。

在他的日记《恽毓鼎澄斋日记》中,详细记录了自己在官场十几年的经历,他坦言上朝的时候没觉得多累,真正的折磨是在下班之后。

这种体会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官场生活非常复杂,人际关系的处理成了关键。

在咱们国家的古代,朝廷上派系的现象一直很常见,官员们要想保持中立可真不容易,基本上都得组队和朝中的势力扯上关系。这就意味着,想要融入大团队,得先跟里面的人搞好关系。

在上朝和处理政务时,自然不能搞什么攀交情、拉关系,那些人际交往只能等到事情办完后才能进行。

简单来说,早朝结束、文书处理完、一天的工作都交代妥当后,各个党派就开始互相搞关系了。

拉关系的老办法就是送礼!那些家里富裕、经济实力强的大户人家自然不用为钱发愁。

不少朝廷的官员其实都是从寒门出身,通过科举走上仕途的,这点可真不容易。要是靠那点微薄的薪水去送礼,那真是很难做到。所以,想要在官场上混得开,光靠本职工作是不够的,还得有很丰厚的财力支持。

许多人当上官之后,都会找到一些自己的赚钱门路,但这可不是光靠运气就能成的,得付出心血去经营。

通常他们会购置一些土地或者好一点的店铺,随后抽空认真打理,以此来获取更多的财富。这就说明,他们不仅在做本职工作,还得兼顾一份副业。

当然,走上贪污受贿这条路看似简单,但其实得花不少的时间和精力。搞这种事情可得小心谨慎,得在隐秘的地方或时段,避开别人的眼线,才能顺利地收取好处。

这需要耐性十足,当然还得主动制造机会。等机会可真是让人紧张,拿到好处后还得提心吊胆,生怕被人曝光或出卖了。

要是哪个官员老是保持这种状态,精神难免会一直紧绷,放松都难,自然就容易觉得疲惫。

贪污受贿这事儿都是在背后偷偷摸摸进行的,行贿和受贿都得冒着不小的风险。

世上没有什么秘密能藏得住,真要被揪出来,那后果可就相当严重,罚款、降职、流放都是很痛苦的事儿。想想看,有些人虽然腰包鼓了,但心里的压力却越积越重。

还有一点就是,受宠的官员总是来人络绎不绝,而那些被冷落的,却常常是门前冷冷清清,寂寂无声。

朝廷里的红人每天都得迎接源源不断的客人,送礼的、求助的,还有一部分是来商量事情的。总之,在朝结束后想要轻松一下可真不容易。

而那时候,官宦家庭常常会办宴席,娶媳妇、生孩子、过生日、搬新家啥的,都是要请人到家里一起庆祝的。

数百位官员,各种宴席一场接一场,作为同僚大家总得去祝贺,真是应酬不断,根本没法早点休息。

就算有些人的职位不高,也避不开频繁应酬的这个规矩。

就像之前提到的史官恽毓鼎,有次他生了个大病,疼得厉害,躺在床上难以动弹。可是一波又一波来探病的人仍然络绎不绝。他虽然觉得非常难受,但也不能就这样得罪人,只能硬着头皮招待一个又一个的客人。

等到天色已晚,终于把客人送走后,他才意识到自己耗尽了所有的力气,结果没能好好调养,反倒让身体更加沉重。

所以他常常感慨,过了早上的忙碌,日子比上班时更累,光是应付各种关系,参加无休止的聚会,还得绞尽脑汁准备礼物,真是让他提心吊胆。

跟那些常驻京城的官员比起来,那些总是出门办事的官员可真是苦啊!清朝那会儿交通可不方便,出门要么骑马,要么坐马车。有些地方的山路又陡又险,简直只能走路了。

他们常常一出去就是好几天,有时候甚至要几个月,路上别提游山玩水了,颠簸得不行,连喝口热水的机会都很难碰到。

有时候没能在天黑前找到驿馆或者合适的住宿,他们就得冒着风险在外面过夜,风餐露宿的日子真是难熬。

如果能够一路顺利到达,之前的辛苦就算值了,最怕的就是中途碰上危险。

在清朝那会儿,朝廷打击盗匪的事情是一直没停歇过,也就是匪患始终没断。

外出办事的官员要是运气不好,碰上了山中的劫匪,那简直就像遇到了死敌,不管你是什么级别的官,照样敢来抢你。钱财被抢了也就算了,有些匪徒心肠狠,一言不合就可能动手杀人,尸体也不留下!

说实话,清朝当官真是难啊!调职出门的时候,根本没有啥福利可言,光是赶路就得花上大把时间。而且这一路上各种不确定因素,真是让人提心吊胆。跟朝廷上班比起来,外出走马灯似的奔波,简直是折磨人!

有付出才有收获

清朝的官员确实日子不好过,每天都有一堆琐事在等着他们,朝朝暮暮忙得不可开交。下朝后,反而要面对更多的麻烦事,真是心累。不过,付出的心血总不会白费,终究会有回报的。

下朝以后,和其他官员打好关系,确实能让在官场上混得轻松点儿!像晚清的曾国藩,真是个交际高手呢。

可一开始,他对这些可没啥概念,直到碰上了理学大家唐鉴,跟着这位老师学习后,他才明白和官员打交道的好处。正因如此,他获得了不少机会,还认识了穆彰阿。

成为穆彰阿的徒弟后,他迎来了平步青云的机会,短短七年里,从基层的七品检讨一路涨到二品的礼部侍郎,顺利进入了朝廷重臣的行列。

曾国藩对此也是有自己的见解,他在给家里弟弟们写信时感慨地说:得多拓宽人际关系,多帮别人,才能获得更多的好处。

其实啊,这些道理现在依然适用!上班之外的时间如果好好利用,去拓宽自己的社交圈,认识各行各业的人,你会发现遇到事情的时候,至少能有求助的渠道。

无论什么时候,努力不一定有回报,但如果不付出,肯定不会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清朝的官场就是那样,尽管下班后很疲惫,还是会振作精神去应对各种事务;我们现在也是一样,下班后的社交一样重要,虽然有点累,但真的很值得!

来源:眾說烽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