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光明媚,郏县堂街镇临沣寨村,潺潺流水、蜿蜒栈道与花香四溢的田园风光交相辉映。“从前只觉得古寨沧桑厚重,现在流水穿巷而过,在这里仿佛能触摸到几百年前的生活气息!”4月1日,来自洛阳的摄影爱好者王先生惊叹。
□本报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曹相飞 丁需学 本报通讯员 杜冠甲
春光明媚,郏县堂街镇临沣寨村,潺潺流水、蜿蜒栈道与花香四溢的田园风光交相辉映。“从前只觉得古寨沧桑厚重,现在流水穿巷而过,在这里仿佛能触摸到几百年前的生活气息!”4月1日,来自洛阳的摄影爱好者王先生惊叹。
临沣古寨始建于明清时期,曾因独特的护寨河与红石寨墙闻名,但因年久失修,河道淤塞,生态功能衰退。
2021年,郏县成功申报为全国第二批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一场意义深远的水系连通工程正式启动。
郏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李红民告诉记者:“郏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原则,致力于实现水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让每一滴水都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
为此,郏县科学规划、精心布局,以水系连通为核心促进水网循环。投资4.75亿元,治理流域面积121平方公里,覆盖3个乡镇65个村,惠及10余万人口。通过构建“汝水南调、昭水北引”的水网格局,沙河和北汝河水系在项目区域内实现五水连通、水源互济,形成了水循环、大水网的新格局。
“通过‘建、管、护、用’的有机结合,农业用水每年可减少使用地下水约500万立方米,地下水水位抬升约1.5米。”郏县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善甫说,“丰富的地表水不仅提升了水利设施的保障能力,改善了生态环境,也让更多群众共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红利。”
“水系连通让几百年临沣古寨重焕生机,旅游业收入增长了5倍多,家门口变得热闹起来。”临沣寨村党支部书记赵松涛感慨地说。
水系连通不仅推动水美乡村建设,还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李口镇小昝庄村采用“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依托稳定的灌溉条件和湿润的气候环境,打造了占地80余亩的特色果蔬园区,通过与山东寿光科研机构技术合作、建立电商直播团队,形成了“李口红”“中豫裕农”等特色品牌。2023年、2024年,村集体经济连续两年突破100万元,带动600余人次就近务工,年人均增收2500元以上。
水系连通工程的实施,还为郏县引来了更多产业项目。云河现代农业产业园、平顶山瑞宝红牛公司等项目的相继落地投产,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目前,郏县基本实现了以红牛为主的优质肉牛存栏10万头、特色果蔬菌10万亩、带动群众就业10万人、增加群众收入10亿元的宏伟目标,这正是郏县以水为基、因地制宜兴产业,以水安民、富民,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生动实践。
夕阳西下,临沣古寨水巷中橹声欸乃,石板路上游客笑语渐远。这方曾因水而兴、因水而衰的几百年寨堡,正借一泓清流,书写生态与人文共生的新篇章。
编辑:祝萍
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