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安全”守护师生幸福 ——枣庄市校园餐专项整治工作纪实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7 09:43 2

摘要: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是各地教育部门的职责所在,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及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枣庄市将确保校园餐安全作为一项长效常态工作,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以校园餐专项整治为抓手,通过健全“责任清单化、过程标准化、考核动态化”监管体系,不断提升中小学食堂管理水平,切

【总编说】 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是各地教育部门的职责所在,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及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枣庄市将确保校园餐安全作为一项长效常态工作,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以校园餐专项整治为抓手,通过健全“责任清单化、过程标准化、考核动态化”监管体系,不断提升中小学食堂管理水平,切实保障学校供餐营养健康和食品安全,在增强校园供餐服务能力的同时织密校园食品安全风险“防护网”,确保全市师生吃得安全、吃出健康。

“自2024年开展校园餐专项整治工作以来,共检查学校食堂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2450家次,出动执法人员6620余人次,排查风险隐患并整改862个,约谈11次,罚没款项18.74万元,修订完善相关制度35个,帮助108所学校配齐配全了‘三防’设施、71所学校配齐配全了餐饮器具洗消设备。组织全市2万余名从业人员集中学习,‘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达100%。”日前,枣庄市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成果的一组数据引起了笔者的关注。这组数字的背后见证着枣庄教育人的努力。在这一点上,该市有哪些创新做法?对此,笔者进行了采访。

“我们以校园餐专项整治为抓手,创新实施‘专题学习+理论大考+准入严控+长效监管’全链条管理模式,全力保障校园食品安全。”枣庄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光明给出了答案。

学考并用,理论筑基拧紧从业责任链条

3月20日下午两点,枣庄市市中区实验中学食堂工作人员侯敬龙收拾完毕,来不及休息,便捧起一本《学校食堂(配餐)食品安全知识汇编》,坐在凳子上认真读起来。像这样的画面,只是该市2万余名食堂从业人员的“冰山一角”。笔者打开《知识汇编》,只见里面的内容涵盖《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工作指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中小学校食堂管理指南》等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卫生管理知识、食品加工操作卫生要求、常见的食物污染及其预防控制知识、食物中毒及常见肠道传染病的预防知识,等等。

“学校食堂管理人员与从业人员是学校食品卫生的直接管理者和操作者,加强对这些人员的食品卫生知识培训,是不断提高他们业务素质的必要手段,也是预防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事件发生和流行的有效途径,对落实各项食品卫生安全措施、确保广大师生饮食卫生安全、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保障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枣庄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颜鹏说,他们围绕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管理工作的各项要求,组织相关人员编写了《学校食堂(配餐)食品安全知识汇编》,一方面便于统一学习操作,另一方面也有一个统一尺度进行考核。

从业人员理论知识到底学得如何?该市通过考试进行检验。

2月13日令山亭区第五实验学校食品安全总监谭贵梅记忆犹新。从业20多年来,他还是第一次经历全市组织的首轮食堂人员食堂知识“新春第一考”。

“这次考试,覆盖全市中小学、职校、高校三类550所学校的1000余名食堂管理人员。”工作人员牟森说,通过“考场练兵”的方式来检查他们的知识掌握情况,锻造他们的专业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对考试排名在后10%且分值低于80分的78人,该市建立了“末位重考”机制,又专门组织了集中学习和重新考试。

“学习让我们的工作更加科学、规范,有规可循,也让学生吃得更香了。比如,在制定每日食谱、对食物选择与搭配、每日能量供给、主料和辅料重量数量占比等方面,严格标准化界定,做到荤素适当、营养均衡。”枣庄市第三中学市中校区食品安全总监徐昭高兴地说。

双轨改革,“家长驻厨”激活共治动能

在滕州市北辛街道通盛路小学食堂里,一名头戴食品帽、身着白色卫生衣、戴着口罩的工作人员正在后厨有序地忙碌着。她那娴熟的动作、规范的操作俨然一名从业多年的厨师,不由得引起笔者的关注。见状,校长白连俊说:“其实,她既是一名食堂工作人员,又是一名学生家长。”

为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学校省心,该市创新“专业派遣+家长驻厨”双轨用人机制,全面推行从业人员劳务用工派遣服务,按照“家长优先”原则招聘员工,鼓励中小学优先聘用学生家长从事食堂工作。

目前,全市86%的学校食堂优先聘请学生家长作为食堂工作人员,覆盖了餐厅工作的各个环节。同步建立食材采购、验收、储存到食品的加工、烹饪、分发的全流程监督共治制度,实现监督覆盖率100%。

枣庄市推行中小学生家长“给自己的孩子做饭”监督理念,进一步增强了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在一些学校的餐厅里,学生吃到的饭菜是父母亲手烹饪的,餐具是父母亲手洗刷的。

“家长洗的碗,有可能让自己的孩子用到;家长炒的菜,有可能被自己的孩子吃到;家长蒸的馒头,也要吃到自己孩子的肚子里。”在滕州市龙泉实验学校餐厅里,从原料采购、饭菜制作到餐具洗消、餐厅保洁,具有学生家长身份的员工覆盖了工作的各个环节。

红烧肉炖土豆、火腿西葫芦、豆芽炒粉条,营养米粥、米饭、橘子,餐食荤素搭配……午饭时间,滕州市东沙河街道中心小学二年级(5)班学生姜柯凡迫不及待地品尝起来。他说:“今天的饭菜是我爸爸做的,真好吃!我要多吃一点儿。”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让家长作为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参与学校食堂的工作,除了方便家长员工监督学校食堂安全生产、规范食品原材料采购等社会问题,也使学校食堂向学生和家长征求意见的渠道变得更顺畅、方便。比如,学生对餐饮有什么样的想法,家长第一时间就会知道,在食堂员工开会时就可以直接提出来,便于学校改进。

一名市民说:“家长在学校食堂上班,做出的饭菜质量肯定高。此举既可以把卫生提上去,也方便他们接送、陪伴孩子。”该市让家长在餐厅上班的做法在社会上引发一系列好评、点赞。

“三化机制”,长效监管筑牢安全防线

“校园餐专项整治工作虽然切口小,但牵涉面广、带动力强。”王光明说,中小学食堂专项治理和校园餐规范管理,是一项长效常态工作,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如何建立长效机制,提升学校食堂规范化、现代化水平,是枣庄教育人不断探索的课题。

为此,该市建立制度,规范标准“挺在前”。通过健全“责任清单化、过程标准化、考核动态化”监管体系,不断提升中小学食堂治理水平,更好地保障各学校供餐营养健康和食品安全。还印发了《枣庄市校园供餐服务和食品安全工作方案》等各类相关制度文件16个。

走进枣庄市第一中学西校食堂,笔者看到墙上悬挂着各类人员的岗位责任手册,这些手册仿佛时刻提醒从业人员不忘职责。为此,该市建立了常态化开展每天陪餐、每周检查、每月测评等“八个一”工作机制,实施“日检查——周例会——月考评”闭环管理。

“每天,学校都会采购很多食材。这些东西的质量如何,存放在哪里?后厨人员操作过程是否标准规范?诸多问题备受家长关注。”在薛城区凤鸣中学食堂里,一块智能屏幕吸引了笔者的目光。从后厨到仓库,从操作区到分餐间,工作人员的一举一动都清晰地呈现在画面中。

校长孙烨说,这是学校新上的“明厨亮灶”监控中心。在这里,既可以实时看到食堂后厨的情况,也能查看当日食堂菜品的收货情况。同时,该市还建立了“双月调度”机制,从学校供餐方式、压实学校主体责任、严格大宗食品采购、强化供餐日常监管、家校合作、供餐财务管理等方面进行。今年以来,围绕“吃得安全、吃得饱、吃得好、吃得营养”,全市开展了2轮督导检查,针对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疏忽和漏洞督促各学校进行整改。

在考核上,将学校食品安全纳入食品安全评议考核和创建“食品安全县”的重要内容,实行动态管理。出台了《学校食堂和养老机构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线上巡查工作方案》,监管人员利用“互联网+监管”平台,通过观看视频直播的形式,将远程巡查与现场检查有机衔接。

截至目前,全市中小学全部完成“互联网+明厨亮灶”改造,实现了对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信息的实时采集、动态监控和数据分析,校园食堂食品安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为提升学校食堂建设管理水平,增强校园供餐服务能力,织密校园食品安全风险“防护网”,牢牢守住广大师生“舌尖上的安全”,枣庄市开展了学校“标杆食堂”创建工作。“我们计划用三年时间创建 30 个左右‘标杆食堂’,推动全市中小学校规范化食堂达标率达 100%,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达100%,师生就餐满意率显著提高。”王光明表示。

来源:山东教育新闻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