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历史的诸多朝代中,只要家中出了一个皇帝,那整个家族都一夜之间“鸡犬升天”,从此身份尊贵无比。但这种事例一般都发生在新建立的国家当中。
在历史的诸多朝代中,只要家中出了一个皇帝,那整个家族都一夜之间“鸡犬升天”,从此身份尊贵无比。但这种事例一般都发生在新建立的国家当中。
唐朝时期的武周王朝是个与其他朝代不同的存在,武则天是在唐朝的基础上登基为帝的,因为她在唐朝时期特殊的身份,使得她的登基既不是谋朝也不是篡位。
但自从她成为皇帝后,武氏一族也开始崛起,与原本的李唐一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关系。两大氏族在互相争斗中不枉多让,但随着武则天的倒台,武氏一族也随之落幕了。
武氏发展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武氏一族在武则天退位之后都被诛杀殆尽了。关于李唐诛杀武氏的言论是出自于《资治通鉴》当中,因此才使得这一说法具有权威性。
可是当我们分析了史料的时候却发现,这一的说法其实是欠缺的。武则天之后武氏一族不但没有被诛杀完,而且还在朝中为官,只不过再也没有了武则天在位时的夺目光芒。
因为武氏一族的崛起就是因为他们家族出了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在此之前武氏一族在唐朝廷中并不显赫。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因为在李渊起兵的时候出过一份力而得到一份开国功臣的殊荣。
但其实没有武则天,武氏在朝中也能各司其职,做一些不大不小的官,享受朝廷俸禄一辈子。但因为武则天,使得他们的人生轨迹都变得不一样了。
武则天登基后将父亲武士彟追封为孝明高皇帝,同时她的祖父和高祖父那些也都得到了追封。同时她的哥哥们、堂兄弟、叔伯等也都封王拜爵,正是应了那句“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追封族人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血腥清算。武则天上台后就把自己的哥哥武元爽、武元庆流放到其他地方,堂哥武惟良、武怀远、堂嫂武怀亮的妻子善氏也都被赐死,其他大批武氏子弟均被流放。
武则天为何连自家人都清算,主要是因为当年她年少时和母亲杨夫人曾被哥哥们欺凌,她很大程度是为了复仇。
其他的亲戚虽然被提拔,但也都活得战战兢兢。当时武则天最宠信的就是武三思、武承嗣、武攸宁、武攸暨、武懿宗等人。毕竟刚刚登基的她需要得到家族的支持。
武氏陨落
武则天在位时,武氏一族非常显赫,特别是武三思,可以说是权倾朝野,一手遮天。因为他是武则天的亲侄子,血缘上就完胜一筹。也因为武则天赋予了他们的权利,使得武三思一族越发的嚣张。
因为武则天在登基之出曾出现动过立武三思为太子的念头,使得他觉得太子之位非自己莫属。后来狄仁杰一番提点之后,武则天改变了注意,找回了自己的儿子李显并将他立为储君。
这番动作打翻了武三思想当太子的如意算盘,唐中宗时期,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把持朝政,安乐公主又嫁给了武三思之子武崇训,由此拉开了韦皇后和武三思之间联合控制朝政的序幕。
后来太子李重俊因为与安乐公主不合,更看不惯他们把持朝政的手段,于是发布了“神龙政变”。政变中,武三思和武崇训父子俩被李重俊所杀,从此武氏开始走向落寞。
虽然武氏父子已死,但朝政大权依然被攥在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的手里。唐中宗李显死后,曾一度传出是韦皇后下毒致死。
后来韦皇后扶持李重茂登基,自己则临朝称制,意图效仿唐高宗时期的“二圣临朝”。只可惜她有当皇帝的心,却没有武则天的手段和治国策略。
韦皇后掌权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李旦之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便合作发动了一场宫廷政变。随后韦氏倒台,李旦复辟,将李隆基立为皇太子。
在这次政变中,安乐公主夫家武氏一族相关人等也被诛杀,包括武延秀父子、武崇训的儿子镐国公等。
随后活跃于政治舞台的就是太平公主和武攸暨一支,武攸暨是太平公主的第二任丈夫,是武士让的孙子,是武则天的堂侄子。当年武则天为了亲上加亲,将刚刚丧夫的太平公主许配给他。
有了这层关系之后,武攸暨一路飞升到了武周的政治权利中心。但由于太平公主行为放荡,公然眷养男宠,使得武攸暨敢怒不敢言。但隐忍换来的是高官厚禄,唐中宗年间他被封定王,实权在宰相级别。
但随着武攸暨的死去,太平公主在“先天政变”中也被赐死,活跃于唐朝政治权利中心的武氏一族彻底落下帷幕,唐朝的政坛也开始焕然一新。
最后绝唱
虽然武氏一族落寞了,但并不代表已经被诛杀殆尽,在唐朝的各个朝代中依然有武氏人活跃于政坛中,只是再也没有了往日的荣光。他们经过一段时期的辉煌之后,又回到了最初的模样。
除了那些武氏掌权的核心人物都被诛杀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没有参与政变且本份为官的人都得以幸存,由此可以看出那些说武则天退位后李唐把武氏诛杀殆尽的史料是不正确的。
而武氏能幸存下来,其实与武则天的高瞻远瞩有着很大的关系。当年武则天决定将皇位归还李唐江山的时候,为了保护武氏门人的利益,通过联姻的方式将李氏和武氏捆绑在一起。
以至于后期,李氏许多后人的伴侣都是武氏,这也是武氏还能在武则天死后在朝堂盘根错节多年的原因。而武氏落寞了很多年之后,到了唐宪宗年间又开始发迹。
武元衡的曾祖父武载德是武则天的堂兄,武则天当政时期他被册封为颍川王。武载德是武则天的三伯武士逸一支的后代,武平一是他的嫡长子,也是武元衡的父亲。
武元衡年少时天资聪慧,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随后被唐德宗李适赏识,提拔他为比部员外郎,这是中央官吏中的重要职位。后来因为工作出色,又连升了三级。
唐宪宗李纯继位后,对武元衡信任有加,将他擢升为宰相,还时常夸赞他“忠厚贤能”。在唐宪宗时期,武元衡曾两度拜相,但因为太过于正直得罪了朝中大臣导致在上朝的路上被刺杀身亡。
武元衡被誉为是武氏最后的绝唱,自他以后武氏一族在官场的道路上再也没有位极人臣的时候。武氏一族犹如昙花一般,在大唐的历史中盛开过后就瞬间凋零了,但世人却记住了它的美。
来源:纵古贯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