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1日,消息称清华姚班“天才”姚顺雨已从OpenAI离职,加入了腾讯混元大模型团队,组建并领导自己的研究团队。并且有传闻还称,其上亿薪资入职腾讯。这一消息迅速在 AI圈引起热议。
随着人工智能行业的蓬勃发展,人才竞争愈发激烈,顶尖人才的动向也备受关注。
9月11日,消息称清华姚班“天才”姚顺雨已从OpenAI离职,加入了腾讯混元大模型团队,组建并领导自己的研究团队。并且有传闻还称,其上亿薪资入职腾讯。这一消息迅速在 AI圈引起热议。
9月12日上午,腾讯官方公众号“鹅厂黑板报”发布了一则辟谣信息:“前OpenAl研究院姚顺雨上亿元薪资入职腾讯”的报道被打上“谣言”标签。
在腾讯官方辟谣后,仍有不少业内人士存在疑问:所谓的“辟谣”是否认“未加入”,还是否认“亿元薪资”?
谣言也并非空穴来风,多方消息都显示姚顺雨已离开了OpenAI。不过,根据其主页和领英显示,目前仍为OpenAI 的研究员。
公开资料显示,姚顺雨于1996年出生,毕业于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姚班”,也是姚班联席会主席,博士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今年5月23日发布的,2024《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最年轻入选者就是姚顺雨,彼时仅27岁。
注:“姚班”,全称是清华学堂计算机科学实验班,由首位荣获图灵奖的华人学者姚期智于2005年创建,旨在培养国际一流的计算机科学创新人才。在整个清华大学乃至计算机领域,“姚班”的传奇故事广为流传。“‘姚班’的学生,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他们可能是信息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竞赛的金牌得主,也可能是各省的高考状元,亦或是通过二次选拔脱颖而出的佼佼者。
姚顺雨于2024年8月其加入OpenAI,他是OpenAI 2025年推出的首批智能体产品operator与deep research的核心贡献者。在加入OpenAI之前,他就已经在AI有了不小建树,为语言智能体方向的开启和发展做出了基础性贡献。
在博士期间,姚顺雨提出了思维树(Tree of Thoughts)框架改进决策模型,构建CoALA模块化认知架构。其主导的ReAct方法首创语言智能体“推理—行动”交互范式,为创建具备通用性、可扩展性的语言智能体奠定了基础
ReAct的核心理念是让大语言模型在行动前先进行可解释的内在推理,继而基于推理结论去决策与操作。这一思路不但增强了模型的可控性,也极大拓展了其在各类实际领域中的适用能力。如今,ReAct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构建语言智能体的最主流方法,被学术界与工业界广泛采纳。
2025年主导的Computer-Using Agent项目融入强化学习新范式,推动AI技术从训练导向转向评估导向,提出“AI下半场”概念。
姚顺雨在文章《The Second Half》中称,AI上半场以模型和方法为中心,核心构建了模型和训练方法,是基于强化学习的发展阶段。随着AI技术成熟,下半场的重点转向解决实际的问题,如何定义有现实意义的任务、如何有效评估AI系统的表现。
姚顺雨表示,下半场很难,因为它不为人熟知。但它也很刺激。前半部分的玩家解决电子游戏和考试问题,而后半部分的玩家则能够利用智能构建实用产品,打造价值数十亿甚至数万亿美元的公司。前半部分充斥着渐进式方法和模型,而后半部分则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进行了过滤。通用的配方只会碾压你的渐进式方法,除非你创造出打破配方的新假设。这样,你才能进行真正改变游戏规则的研究。
在最近一次访谈中,姚顺雨谈及从学术研究向产品思维的转变。他表示,早期关注如何创造超级智能,而进入产业界后更关注如何建立基于智能体的大型组织。
目前姚顺雨的下一步动向尚未明确,但无论选择何种路径,都将延续其对通用智能体与语言模型的探索。
来源:卓乎科技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