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条量子芯片生产线有了“火眼金睛”,外媒:脱钩的代价来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2 19:08 1

摘要:合肥本源量子公司搞出了条生产线,还添了台叫NDPT-100的无损探针电学测量平台,这玩意儿被比作“火眼金睛”,专门检查量子芯片质量,帮着提高良率。

中国半导体行业这些年一直被卡脖子,尤其是芯片制造环节,光刻机啥的都得靠国外进口,这事儿大家伙儿都清楚。

结果呢,最近量子芯片领域传来好消息,合肥本源量子公司搞出了条生产线,还添了台叫NDPT-100的无损探针电学测量平台,这玩意儿被比作“火眼金睛”,专门检查量子芯片质量,帮着提高良率。

外媒一看这情况,忍不住说西方搞脱钩的代价开始显现了。中国企业不等不靠,自己上手干,量子芯片国产化路子越走越宽。

先说说背景吧,中国芯片产业起步晚,工业基础薄,高端设备依赖进口,特别是ASML的EUV光刻机,全球就它一家独大。

台积电、三星这些巨头都得排队买,可美国一插手,出口限制就来了,从2019年起,EUV光刻机对中国大陆禁售,中芯国际想买都买不着。

DUV光刻机也受波及,出货得层层审批。这下子逼得国内企业醒悟了,核心技术得自己掌握,不然永远被动。

量子计算作为新兴领域,潜力大,芯片制造不一样,不用那么极端的纳米工艺,但检测环节一样关键。合肥本源量子从2017年成立起,就瞄准这个方向,创始人郭光灿院士领队,团队一步步从实验室走到生产线。

2022年1月,本源量子跟晶合集成合作,在合肥建起国内第一条量子芯片生产线。这条线覆盖设计、制备、封装、测试全链条,超导量子芯片为主。

生产线投用后,产量逐步上来了,但质量把控是个难题。传统探针台容易刮伤芯片表面,超导材料娇气,一碰就坏,良率低得让人头疼。本源量子团队没闲着,埋头研发,2022年底推出NDPT-100设备。

这台机器用无损探针技术,测量电学性能时不伤芯片,能精确到微米级,探针接触力控制得极小,划痕直径不到1微米。结果呢,量子芯片良率直线上升,从原来的低位拉到可商用水平。

这台“火眼金睛”不光是检测工具,还代表国产化突破。整个设备100%国产,从硬件到软件,本源量子自己搞定,不用担心供应链断裂。想想硅基芯片,光刻机卡脖子多狠,量子芯片这儿就避开了类似麻烦。

生产线加上这设备,效率翻倍,2023年已生产上千批次芯片,支持“本源悟空”量子计算机上线。那电脑有72量子比特,2024年1月正式投用,全球用户能远程访问,跑各种计算任务。

脱钩代价显而易见,美国想遏制中国科技崛起,可中国没停步,反而逼出创新活力。量子芯片生产线就是例子,本源量子不光建线,还开发Q-EDA软件,叫本源坤元,2023年4月上线,帮着自动化设计超导和半导体量子芯片。

软件集成EDA工具,模拟比特布局,优化电路,省时省力。生产线运行两年,已形成闭环,芯片从设计到测试全国产。2024年5月,本源量子公布高密度微波互连模组国产化,这东西连接量子比特,信号传输稳,之前靠进口,现在自己产。

话说回来,量子计算不是科幻,实际应用在加密、药物发现、材料模拟上。中国量子企业不止本源一家,华为、阿里、腾讯都布局,国盾量子搞量子通信,本源专攻计算。

合肥成量子谷,聚集上百家企业,政府支持大,投入资金建实验室。2023年,合肥量子芯片实验室扩展,引进更多设备,团队规模超200人。NDPT-100一出,其他企业也跟进,共享技术,提升整体水平。

中国半导体行业整体在变强,2024年芯片进口额虽高,但国产率升了。光子芯片生产线2023年底建成,上海微系统所主导,用硅光技术,速度快功耗低。

华为公布芯片叠加技术,2023年,把两颗中端芯片叠一起,性能赶上高端,避开制裁。国内企业不光量子,光刻机也在追,上海微电子的90nm机已量产,28nm在研。虽比ASML差远,但步步推进。

本源量子发展快,2025年目标1024量子比特,应用于金融优化、天气预报。生产线优化后,成本降了,芯片稳定性高。

NDPT-100升级版在计划,测量精度更高,支持更多类型芯片。外媒说,脱钩没挡住中国,反而让中国企业抱团,创新速度超预期。全球半导体市场,中国份额从2018年的15%升到2024年的25%,趋势继续。

想想这事儿,西方一开始想通过脱钩维持领先,可现实是,中国不依赖了,量子芯片就是证明。生产线有了“火眼金睛”,质量关把牢,产量上台阶。

外媒感慨代价来了,意思是西方企业市场丢了,技术垄断破了。中国企业接地气,问题来了就解决,不喊口号干实事。未来量子计算谁主沉浮,还得看实际进展,中国这步走得稳。

量子芯片国产化不光技术事儿,还牵扯产业链。合肥生产线带动周边企业,材料供应商、测试公司都受益。2024年,本源量子出口量子电脑到东南亚,国际影响力上来了。

外媒报道中,承认中国量子专利多,实用化快。美国NASA、IBM虽强,但中国追得紧。脱钩政策下,美国企业游说政府松绑,因为丢市场不值。

中国半导体政策稳,十四五规划投重金,量子信息列重点。企业间合作多,本源跟中科院联手,共享资源。NDPT-100技术论文发国际期刊,获认可。生产线运行数据好,2024年良率超90%,比初期高一倍。

外媒视角,脱钩代价不止经济,还有地缘。欧盟反思,跟美国走太紧,伤自己。法国媒体说,中国量子突破挑战西方霸权。总体看,中国半导体从跟跑到并跑,量子领域领跑迹象显。

这进展不是一蹴而就,团队苦干多年。郭光灿院士从1960年代起步,带队攻关。企业从小到大,员工从几十到几百。生产线建起,标志转折。未来,光子、量子结合,新技术层出。中国芯片产业韧性强,脱钩没压垮,反而激发潜力。

来源:看电影看到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