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1日, 刚果民主共和国(简称刚果金)卡萨伊省的疫情形势急转直下:58例疑似病例、20人死亡,包括4名医护人员。小镇被封锁,居民陷入恐慌,国际组织紧急出动。
沉寂许久的埃博拉疫情近日在非洲突然爆发。
9月11日, 刚果民主共和国(简称刚果金)卡萨伊省的疫情形势急转直下:58例疑似病例、20人死亡,包括4名医护人员。小镇被封锁,居民陷入恐慌,国际组织紧急出动。
医护人员抬着棺材, 里面装着一名死于埃博拉病毒的婴儿
8月20日,一名34岁的孕妇在卡萨伊省布拉佩(Bulape)综合医院就诊。她症状严重:高烧不退、血便、大量出血、极度虚弱。仅仅5天后,8月25日,她因多器官衰竭不幸离世。9月4日,刚果金卫生部通过国家生物医学研究所(INRB)的实验室检测,确认这是埃博拉病毒(Zaire株)感染。
这是该国第16次埃博拉爆发,也是卡萨伊省自2008年以来首次重现“杀手病毒”。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非洲疾控中心(Africa CDC)的最新数据,截至9月11日,疫情已从布拉佩卫生区蔓延至邻近的姆韦卡(Mweka)区,总计58例疑似病例(其中5例实验室确诊,23例高度疑似,30例待定),死亡人数飙升至20人,病死率高达34.5%——如果不及时干预,这个数字可能轻松突破50%甚至90%。
更令人心惊的是,4名医护工作者已成为受害者,他们在救治过程中不幸感染。
布拉佩和姆韦卡两个小镇已成为“红色警戒区”,当地官员已设立多处检查站,禁止人员进出。姆韦卡领土管理员弗朗索瓦·明甘本格莱(Francois Mingambengele)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说:“人们正逃进丛林躲避疫情,这是一场危机,病例正在成倍增加!”
埃博拉病毒,学名Ebolavirus Zaire ebolavirus,被誉为“自然界的顶级杀手”。它不是普通感冒,而是能摧毁人体免疫系统的“生化武器”。
埃博拉的恐怖在于它的“多管齐下”的杀伤力。感染后2-21天潜伏期,一旦发作,症状如噩梦般袭来:高烧、剧烈头痛、肌肉酸痛、虚弱无力,随之而来的是腹泻、呕吐、腹痛、出血和瘀伤——患者会从眼睛、鼻子、牙龈甚至身体其他部位大量出血。
埃博拉病毒有多种感染方式,血液、体液,污染物体,甚至是动物(如蝙蝠、猴子)。在卡萨伊这种贫困乡村,居民常捕猎野生动物,卫生条件差,病毒如鱼得水。
如未经治疗,死亡率高达90%,即使有医护手段,死亡率也有50%。孕妇和医护人员风险更高:首例孕妇迅速多器官衰竭而亡,4名医护在护理中感染,所以该病毒又有“医护杀手 ” 的绰号。
刚果金是埃博拉的重灾区:自1976年病毒在该国埃博拉河附近首次发现,已爆发16次,累计数万人感染。
为何疫情在这个国家反复爆发, 根源在于生态与社会双重脆弱:热带雨林是病毒“温床”,贫困、冲突(卡萨伊曾有百万难民潮)和医疗薄弱让防控如“杯水车薪”。
基因测序显示,这是一次全新的“动物溢出事件”(zoonotic spillover),病毒株与1976年首次发现的毒株高度相似(99.5%),但与2007-2009年卡萨伊旧疫情无关——这意味着,它可能是从蝙蝠或灵长类动物直接“跳跃”到人类。
WHO对疫情的最新的评估是:国家层面风险“高”,区域层面“中”,全球层面“低”。
刚果金正同时应对猴痘、霍乱和疟疾三重疫情,医疗资源捉襟见肘。红十字国际联合会(IFRC)警告:当地隔离病床仅15张,远低于需求;不安全埋葬和人口流动正加速传播。如果不控制,病例可能在几周内破百,甚至波及邻国安哥拉。目前由于有很多居民逃入了丛林,让防控难度大大增加。
美国疾控中心(CDC)9月11日发出1级旅行警报:赴刚果金旅行者需“高度警惕”。
刚果金是中国“一带一路”合作伙伴,有多个合作项目正在进行。若病毒扩散,可能影响中企项目和人员安全。
来源:趣闻捕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