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遥远的天山北麓,藏着一个巨大的水库,这个水库的储水量,相当于1400个西湖。
文:水木史记
编辑:水木史记
——《前言》——
一个湖泊,装下了1.73万亿立方米的淡水,它离中国边境,只有100公里。
这个湖泊,曾经属于中国,现在,它叫伊塞克湖。
在遥远的天山北麓,藏着一个巨大的水库,这个水库的储水量,相当于1400个西湖。
——《壹》——
伊塞克湖有多大?长178公里,宽60公里,深702米,从乌鲁木齐开车到哈密,大概就是这个距离,而这整段路程,都被一个湖泊覆盖。
这个湖泊终年不冻,海拔1600米的高原上,冬天零下20度。
湖水依然波光粼粼,当地人叫它"热湖",不是因为水温高,而是相对于周围的冰雪世界,它显得太过温暖,湖水含盐量高达6%。
海水的含盐量是3.5%,伊塞克湖比海水还咸。
但神奇的是,这些咸水不需要任何处理,牲畜可以直接饮用,千百年来,游牧民族就是靠着这个发现,在这片高原上生存下来。
118条河流注入这个湖泊,每年有36.7亿立方米的地表水流入。
但湖水没有出口,全靠蒸发调节水位,这就是一个天然的蓄水池,而且规模巨大,透明度12米,站在湖边,可以清楚看到12米深的湖底。
这种清澈程度,在世界高山湖泊中极为罕见。
20多种鱼类,上百种鸟类,在这个看似荒凉的高原湖泊里,生命力却如此旺盛,但最关键的数字是:1.73万亿立方米。
中国2023年全国用水总量是6000亿立方米。
伊塞克湖的储水量,足够中国用将近3年,而这个巨大的水库,距离中国只有100公里。
——《贰》——
公元628年,一个僧人走到了伊塞克湖边,他叫玄奘,此时距离《西游记》成书,还有近千年,真实的玄奘,正在进行一场生死未卜的旅程。
玄奘站在湖边,震撼了。
他在《大唐西域记》里写道:"周千余里,东西广,南北狭。"这个描述,与现代测量数据几乎吻合,玄奘给这个湖起了个名字:大清池。
"色带青黑,味兼咸苦,洪涛浩汗。"
一个1400年前的中国僧人,用这些文字记录下了伊塞克湖的第一手资料,这是人类历史上对这个湖泊最早的详细描述,当时,这里属于唐朝。
1757年,另一个关键时刻。
乾隆二十二年,清军彻底击败准噶尔汗国,伊塞克湖重新回到中国版图,清朝给它起了个新名字:特穆尔图淖尔,蒙古语的意思,就是"铁湖"。
这个名字体现了清朝对这片土地的重视。
铁,在游牧文明中象征着坚固和珍贵,清朝皇帝明白,控制了这个湖泊,就控制了整个天山北麓,但好景不长。
1860年11月14日,英法联军刚刚火烧圆明园。
咸丰皇帝逃到承德,整个清廷处在极度恐慌中,就在这个时候,俄国公使伊格那提也夫找到了恭亲王奕訢,"我们可以帮你们调停。"伊格那提也夫说,"但需要一点补偿。"
这个补偿,就是伊塞克湖。
《中俄北京条约》第二条明确规定:"顺山岭大河支流,往西直至斋桑淖尔湖,自此往西南,顺天山之特穆尔图淖尔,南至浩罕边界为界。"
短短几行字,伊塞克湖从此不再属于中国。
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签订,44万平方公里的外西北领土,正式割让给俄国,伊塞克湖包含在内。
一个拥有1.73万亿立方米淡水的湖泊,就这样从中国版图上消失了。
——《叁》——
苏联时期,伊塞克湖成了绝密军事基地,官方说法是"疗养胜地",湖边修建了大量疗养院,苏联高级干部定期来此休假,但这只是掩护。
真正的秘密是:湖底有个鱼雷试验场。
为什么选择伊塞克湖?因为它够深,够大,而且终年不冻,苏联海军可以在这里测试最新的鱼雷和潜艇技术,一个内陆湖泊,承担着海军装备试验的重任。
这里距离中国边境只有100公里。
任何在伊塞克湖测试成功的武器,都可能用于对付中国,1991年,苏联解体,伊塞克湖所在的地区,成了独立的吉尔吉斯斯坦。
独立后的吉尔吉斯斯坦,面临一个尴尬的现实。
坐拥巨大的淡水资源,却无法有效利用,吉尔吉斯斯坦80%的水量流向邻国,自己国内90%的用水都是农业灌溉,而且50%到80%的淡水因为灌溉系统老化而白白浪费。
2014年,吉尔吉斯斯坦安全饮用水供应率只有88.9%。
一个拥有世界第二大高山湖泊的国家,竟然还有超过10%的人口喝不到安全饮用水,伊塞克湖的水位在持续下降,近40年来,湖面下降了约2米。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正在威胁着这个巨大的天然水库。
与此同时,中国正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中国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北方地区尤其严重,人均水资源量不足500立方米,属于极度缺水地区。
一边是巨大的淡水湖泊资源利用不足,一边是严重的水资源短缺。
而两地之间,只有100公里的距离。
——《肆》——
2013年,情况开始发生变化,"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吉尔吉斯斯坦成为首批响应国家,两国关系迅速升温,2018年,中吉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中国成为吉尔吉斯斯坦第一大贸易伙伴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国和第一大投资来源国。
但真正的变化在水资源合作,中国开始在吉尔吉斯斯坦投资水电项目,16座小型水电站项目启动,总投资1.88亿美元。
伊塞克湖光伏一期项目奠基,清洁能源开发提上日程。
这些项目的背后,是对伊塞克湖水资源的重新认识,伊塞克湖的战略价值,远不止水资源这么简单,地理位置极其重要。
它位于天山山脉北麓,控制着中亚到东亚的关键通道。
历史上,这里就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水力发电潜力巨大,吉尔吉斯斯坦潜在的水力发电能力为1420.5亿千瓦时,目前仅开发利用了10%左右。
中国可以通过技术合作,帮助吉尔吉斯斯坦开发水电资源。
同时获得稳定的清洁能源供应,水资源安全,虽然不能直接调水,但可以通过技术合作,学习高原湖泊的管理经验,为中国西部地区的水资源开发提供借鉴。
在中亚这个传统的俄罗斯势力范围内,中国需要更多的合作伙伴。
伊塞克湖地区的合作,可以成为中国在中亚影响力的重要支点,但挑战同样巨大,伊塞克湖地区集中了吉尔吉斯斯坦95.8%的有毒有害垃圾。
主要来自苏联时期的铀矿开采,环境修复需要巨大投入。
但最大的挑战,可能是时间,伊塞克湖的水位还在下降,气候变化的影响还在加剧,如果不能尽快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这个巨大的淡水资源可能会进一步退化。
来源:水木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