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除了高博文,这场街道主办的社区文化节还请到了弘依梅暨梅兰芳艺术传播上海基地、上海滑稽剧团的专业演员,来自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校等艺术院校的师生,与街道群众文化组织欧阳筝团、欧阳海上花艺术团等同台演出。
“高博文真的来演出啦!”今天,虹口区欧阳路街道“有艺思”社区文化节开幕,居民们发现,压轴节目的表演者是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
除了高博文,这场街道主办的社区文化节还请到了弘依梅暨梅兰芳艺术传播上海基地、上海滑稽剧团的专业演员,来自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校等艺术院校的师生,与街道群众文化组织欧阳筝团、欧阳海上花艺术团等同台演出。
“搭建专业与热爱交融的舞台,提升美学品位。”欧阳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这样解读社区文化节的“排面”。在上海旅游节、虹口欢乐节启动之际,街道借势推出这场社区文化节,是以艺术为媒,推动居民与社区同频共振、携手共创的新尝试。通过高品质文化演出进社区、文艺团队驻社区,用“长期滋养”孵化更多文化人才,推动文化赋能社区可持续发展,“让更多居民从公共文化的享受者变成故事的讲述者,乃至艺术的创作者”。
文化街区“内外兼修”
“自从城市更新脚步紧,居民生活有奔头,成套改造项目加速来推进,高效拆除‘老破旧’……”现场,原创上海说唱《友好欧阳,幸福家园》听得居民们频频点头。表演者、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初二学生周诚壹是欧阳社区长出的“文化新苗”,“这些歌词就是以身边发展为灵感创作的”。过去十年,周诚壹曾参加过街道主办、选送的多场群文活动。他感到,无论是演出质量还是演员配置,就和家园焕新一样“面貌显著提升”。就拿这次开幕式来说,一半节目是由专业人员乃至名家出演。
在街道相关负责人看来,这恰是欧阳路文化街区“内外兼修”的实证,也是举办社区文化节的初衷——经过三年城市更新,欧阳路文化街区于年初开街,硬件的升级唤醒了城市记忆,增强了社区认同,也提升了文化能级。随着社区会客厅“欧邑小站”、社区文化活动分中心“朝夕荟”、“微笑街区”市民广场等空间的落地,群文团队有了更多创排空间,街道还引入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专业力量开办戏剧夜校、小居民剧社,并与辖区幼儿园共建戏剧坊,“文化氛围越来越浓,文化团队越来越专,文化品位越来越高”。
街道培育的欧阳筝团与辖区企业克卿武术共同创排节目。 虹口区欧阳路街道提供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剧系师生带来音乐剧《福兴布庄》。 文汇报记者 叶辰亮摄
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师生带来国家非遗木偶戏《华灯初上》。 文汇报记者 叶辰亮摄
“专业演员有责任深入社区,带动群众文化‘提档升级’。”高博文说,随着社区成为浸润式开展文化艺术教育的重要载体,专业演员应该积极走进社区当好“领路人”。除了表演,他认为更重要的是专业演员与居民演员间面对面的交流。无论是手把手教授身形言表,还是为团队发展出谋划策,都将帮助社区文艺爱好者提升水平,为文化赋能基层治理奠定基础。
是团长也是业委会主任
本次社区文化节将持续一周,以文化团队汇演、社区文艺巡演、“科普月”体验、电影晚会等形式带来30余场活动。周日,作为街校共建成果之一,由虹口区第三中心幼儿园排演的原创儿童剧《大森林里的小怪物》即将登台。幼儿园相关负责人坦言,这幕剧是刚毕业的大班学生演出剧目,在接到展演通知后,老师试着在原来的班级群发出邀请,“没想到已经分散去了不同小学的孩子们,都愿意回来排练、演出”。
“艺术有着凝聚人心的力量,舞台因此广阔、团队因此壮大,最终反哺社区治理。”街道相关负责人说,儿童剧从校园走进社区文化中心,当孩子们的演出被更多人看到,这些家庭的社区认同感、归属感也会升温。当街道托举文化团队走向更大舞台,文化赋能可持续发展正在发生。
欧阳海上花艺术团成员已遍及上海各区。 文汇报记者 叶辰亮摄
弘依梅暨梅兰芳艺术传播上海基地很重视艺术进社区。 文汇报记者 叶辰亮摄
欧阳海上花艺术团是街道培育的文化团队,此前因自主拍摄“中老年版《甄嬛传》”成为网红团体。团长徐青萍说,原本团队成员以附近居民为主,在街道提供固定创排场地后,很多住在外区的同好纷纷加入。“带着感恩的心,无论是演出还是日常生活,我们都积极配合、愿意付出。”她说,开幕式当天,队员们都提前3小时到场妆造,有人为此清晨5点出门,有人特地请了半天假。平时,大家也热心参与社区活动,徐青萍本人还担任了小区业委会主任,带头参与社区治理。
一个多月前刚在欧阳路街道落户的弘依梅暨梅兰芳艺术传播上海基地,这次也安排了3名青年京剧演员亮相开幕式。参与演出的郜巍说,基地很重视艺术进社区,社区文化节是让居民了解基地、了解京剧的新渠道,“希望为国粹培养更多观众,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来源:文汇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