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众所周知,唐朝楷书“尚法”,用笔普遍严谨,一丝不苟,加之目前传世的“唐楷”,基本都是拓本,融合刻刀痕迹,更显僵化,因此当今有些喷子,借此发难,声称“唐楷”单调且呆板,不可学。
众所周知,唐朝楷书“尚法”,用笔普遍严谨,一丝不苟,加之目前传世的“唐楷”,基本都是拓本,融合刻刀痕迹,更显僵化,因此当今有些喷子,借此发难,声称“唐楷”单调且呆板,不可学。
客观来讲,部分“唐楷”刻本,确有这种问题,就像欧阳询《九成宫》,不仅是奉赦之作,用笔精严,不能移动分毫,拓本也漫漶严重,初学者或者基础薄弱的人,根本无法参透,更不用说上手临摹。
实际上,学习“唐楷”不用只看名帖,或耳熟能详的名家,唐朝乃是书法盛世,人人深谙古法,高手如云,只不过个别名匠,被后世遗忘,名气不高,比如中唐时期,就有一位“写碑圣手”。
他的水平高过颜真卿、李邕,字迹刚柔尽备,生动自如,甚至比王羲之的字还美,唐玄宗视为“御用笔杆”,甚至王公贵族的碑石,几乎都是他写,这位“隐藏奇才”就是苏灵芝。
苏灵芝的记载偏少,仅知官职不高,十分善书,熟悉秀逸、雄健2种风格,写碑水平极强,可惜传世法帖不多,目前最高超的一幅,就是开元十四年(726年),为高力士养父,所写的《高延福墓志》。
全称《大唐故中大夫守内侍上柱国渤海高府君墓志铭并序》,高力士权倾朝野,养父对其恩重如山,离世之后,选出优等石材,质地坚硬,不易破碎、磨损。
之后邀请“顶级高手”,也就是苏灵芝,精心的写碑,最后找到熟悉其字的工匠,将其刻入石碑,保证每个笔画自然、生动,细节毫不缺漏,与真迹相差无几。
况且《高延福墓志》的初拓本尚存,乾隆年间出土后,毕沅用2万钱购得,制作出这一拓本,字迹完整无损,着墨浓润,细节全部还原纸面,最大程度保留古法,甚至唐人的气息也尚存。
全卷共计700多字,单字约为3厘米,确如古人所言“视北海则加庄,视太师则又多隽”,就像“夫”字,既有飞动飘逸的笔丝,上方两个横画,中锋运笔,也有刚健、醇厚的筋骨,不断顿折衄挫,深化肌理和质感,耐人寻味。
可惜清朝末年,溥仪逃出宫时,将其一同带着,后来卖给日本人,被视为“秘宝”,一直禁止展出,直到近期才公开,众人纷纷临摹,据说赵子昂早年的笔法偏弱,略有柔媚感。
于是临学苏灵芝等人,以此深化筋骨,消除庸俗气,赢得后人尊崇,将之视为“亚圣”,我们也可时常临摹,提升气力,合理把控用笔的灵动、自如之态,做到雄秀兼具,日后临摹晋唐法帖,也能轻松上手。
而今,我们对《高延福墓志》,进行1:1超高清复刻,推出便携经折装,加入现代字注释,帮助初学者识读,非常适合临摹与欣赏,与原作毫无二致,见此品如见原作,市面独此一家,若您喜欢可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
来源:紫砂壶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