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全球拥有最强大核动力破冰船的国家俄罗斯拥有8艘,其中,“雅库特”号排水量高达3万吨吨、最大破冰厚度3米—属于全球最顶尖的破冰船;
目前。全球拥有最强大核动力破冰船的国家俄罗斯拥有8艘,其中,“雅库特”号排水量高达3万吨吨、最大破冰厚度3米—属于全球最顶尖的破冰船;
中国也有自己的破冰船,只是缺少武力护卫:北极航线风险日益增加,中国海军需要未雨绸缪了;
2024年6月底,北约的三个国家空军策划“太平洋天空24”演习:从美国阿拉斯加通过北太平洋航线抵达日本、澳大利亚、印度,举行联合巡逻、加油、对空/对地演习,主要目的就是震慑俄罗斯。但是,从美国为主导的北约组织日益加强的对华军事挑衅密度来看,这次演习也包含了战时干涉中国内政的目的!
虽然,在中国海空军威慑下,北约空军不敢造次,可是,它们出俄战斗机可以搭载远程反舰导弹攻击北极航线的船只—无疑对中国刚刚开启的“冰上丝绸之路”倡议是重大威胁!因此,中国海军需要建造合适的破冰护卫船:具备破冰、防空、反舰、反潜能力;
说到底,中国可以按照实际需求建造破冰船,然后在其平台上搭配模块舰电和武器系统,尤其是防空和反潜—北极航线风险极大,俄罗斯海军能力有限,况且从长远计,中国也不能依靠俄罗斯海军……
目前,中国可以自行建造万吨级破冰船,并且可以投入更多资源研发北极型战斗舰艇:北极圈进入极寒天气,中国海军现有战斗舰艇进入白令海峡之后多有不便。
北极航线的北极航线环境恶劣,存在海冰、低温、恶劣海况等威胁。需要专门的舰艇为商船队提供护航、救援和支持。
中国破冰护卫舰主要投射影响力、保护基础设施投资(如港口、物流节点)的重要手段;为中国的北极科考站(如黄河站)和科考船提供后勤保障和安全支持;虽然不涉及领土主张,但需要在国际法框架内维护航行自由、资源勘探等合法权益,并应对潜在的非传统安全威胁;
对于护卫中国北极航线的舰艇,通常需要达到PC5或PC6级( Polar Class 5/6),即能在夏季/秋季破碎中等厚度的当年冰,并能在旧冰中航行。这需要通过特殊的船体设计(例如强化钢材、倾斜破冰艏柱、冰刀式船首)和强大的动力系统来实现:柴电-燃气联合动力(CODLAG)或全电推进。这种系统能提供破冰所需的高扭矩,同时保持安静性,适合巡逻任务;
破冰护卫舰需要采用耐寒设计:所有外部设备、武器系统、甲板机械等必须进行防冻和抗低温处理防止冰冻损坏;他应该采用模块化设计,既能搭载武器模块执行巡逻护卫任务,也能换装科学模块支持研究,或搭载救援模块执行人道主义任务;
最快捷的、最佳的平台就是中国“雪龙2”号极地科考船:他是中国自主建造的第一艘PC3级破冰船,它为中国建造更大型、更专业的军用破冰舰艇积累宝贵经验(包括破冰船体、动力定位、科考设备集成等技术);
因此,中国破冰护卫舰舰电和武器:一门76mm或57mm舰炮(适中的口径,兼顾对海/对空)、近防炮/导弹系统(如HQ-10)、反舰导弹(如YJ-83J)、直升机甲板和机库(用于搭载直-9C或未来更先进的舰载直升机),配备无人机/无人艇系统用于侦察;可能采用有源相控阵雷达、 hull-mounted声纳(可能具备冰下探测能力)、光电跟踪系统等;破冰护卫舰拥有充足舱室用于容纳特种部队或研究人员,大型后勤仓库,救援小艇、吊车和A-frame用于布放和回收科研设备或无人潜航器;
中国通过整合在“雪龙2”号上验证的成熟破冰技术和现有护卫舰的成熟设计(如054A/B型护卫舰的武器系统),完全有能力设计建造一款专用的破冰型护卫舰,以执行北极航线的护航、巡逻和科研任务。
北极航线主要航道有三条:
1. 东北航道(Northeast Passage - NEP) / “北方海航道”(Northern Sea Route - NSR)
· 这是目前最具商业价值、开发最成熟的航道。
· 路径: 穿越俄罗斯北部沿岸海域。西起巴伦支海(欧洲北部),向东经过喀拉海、拉普捷夫海、东西伯利亚海、楚科奇海,最终穿过白令海峡进入太平洋。
· 关键点: 俄罗斯将从新地岛到白令海峡的这段航线称为“北方海航道(NSR)”,并依法对其进行管理,要求通行船只申请许可、使用俄方破冰船和引航服务(需付费)。
· 优势: 相比传统苏伊士运河航线,从东亚到欧洲可缩短约40%的航程和时间,节省燃油成本,避免海盗威胁。
· 现状: 每年夏季7月至10月是通航窗口期,需要破冰船护航。货运量逐年增长,以液化天然气(LNG)、石油、矿石运输为主。
2. 西北航道(Northwest Passage - NWP)
· 路径: 穿越加拿大北极群岛和阿拉斯加以北的复杂水域。东起巴芬湾(格陵兰岛西),向西经过一系列海峡和海湾(如兰开斯特海峡、巴罗海峡等),最终从波弗特海进入太平洋。
· 关键点: 航道情况比东北航道更复杂,海冰情多变,岛屿、浅滩众多,航行图表不全,救援基础设施薄弱。加拿大主张其对西北航道拥有主权,视之为内水,但美国等国主张其为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
· 现状: 商业航运非常稀少,主要用于科考和旅游。通航窗口期比东北航道更短且不稳定。
3. 中央航道(Transpolar Sea Route - TSR) / 穿越极点航道
· 路径: 这是一条未来的、概念性的航线。直接从白令海峡指向北极点中心区域,然后前往格陵兰海或挪威海。
· 关键点: 这是连接亚洲、北美和欧洲的最短理论路径。但它需要穿越北冰洋中央的永久冰盖(多年冰),冰层厚且坚硬,目前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实现商业通航。
· 现状: 只有在全球变暖导致海冰大幅减少的遥远未来,才可能借助强大的破冰船开通。目前仅存在于理论和科研探讨中。
图示说明: 下图清晰地展示了这三条主要航道的路径及其与传统航线的对比:
A[东亚港口
e.g. 上海] -->|传统航线
途径马六甲、苏伊士运河| B[欧洲港口
e.g. 鹿特丹]
A --> C[北极航线选择]
C --> D[东北航道
Northern Sea Route]
subgraph D_sub
D1[巴伦支海]
D2[喀拉海]
D3[拉普捷夫海]
D4[东西伯利亚海]
D5[楚科奇海]
D6[白令海峡]
D6 --> B
C --> E[西北航道
Northwest Passage]
subgraph E_sub
E3[波弗特海]
E1 --> E2 --> E3
E3 --> F[北美东海岸]
中国计划建造的破冰护卫舰首要任务就是保障未来在这条航线上日益增多的中国商船、能源运输船和科考船的安全与利益。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告知删除。
来源:熊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