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让贫瘠沙土地变身“丰收田”?在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西峰山乡这片北部山区的沙土地,正用5500多亩马铃薯的丰收,给出最优解。眼下,当地优质马铃薯迎来为期20多天的收获期,金黄饱满的马铃薯从沙土中翻滚而出,昔日沉寂的土地,如今处处是丰收的热闹景象。
如何让贫瘠沙土地变身“丰收田”?在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西峰山乡这片北部山区的沙土地,正用5500多亩马铃薯的丰收,给出最优解。眼下,当地优质马铃薯迎来为期20多天的收获期,金黄饱满的马铃薯从沙土中翻滚而出,昔日沉寂的土地,如今处处是丰收的热闹景象。
黑河市爱辉区西峰山乡新青村马铃薯收获现场
走进黑河市爱辉区西峰山乡新青村的马铃薯收获现场,工人们分工明确,弯腰捡拾、装袋动作麻利,一个个圆润饱满的马铃薯快速“钻进”吨包袋;挖掘机穿梭田间,稳稳吊起成袋的马铃薯往运输车上装,机器轰鸣声、人员协作声交织成曲,空气中既有泥土的清新,又飘着马铃薯的清甜,一幅生动鲜活的“田间丰收图”在眼前徐徐展开:“我手里拿的是尤金885,现在测产是亩产7000多斤,就是垧产都超过10万斤,大薯率特别多,今年,相对来比就是个丰收年”工人王春玲手捧着土豆对记者说道。
马铃薯还在地里收,订单早已“爆了单”。西峰山乡的马铃薯之所以畅销,秘诀就藏在当地的沙土地里。沙土透气耐涝的特性,恰好契合马铃薯生长需求,成了天然的“生长助力”。自1990年引种马铃薯以来,乡里经过多年摸索,已搭建起从科学播种、夏季精准喷施,到全程机械化作业的成熟种植体系;再加上当地夏凉偏冷的昼夜温差,更让马铃薯积累了充足养分,养出了上乘品质。如今,当地马铃薯品种也从最初的零星几个,发展到大西洋、兴佳2号、尤金885等多个优质品类,满足不同市场需求。今年西峰山乡马铃薯通过企业订单、散客采购等方式,总产值已达3000多万元,“岭上薯乡”的名号越叫越响。王春玲告诉记者,西峰山乡的土质非常适合种马铃薯,出土的土豆不仅口感非常绵密,淀粉含量也特别高。晶永马铃薯合作社理事长唐永生对记者说:“我们通过电商平台、早市等线上线下渠道进行售卖,口口相传,口碑也做了起来,目前,孙吴、海伦都有和我下订单的,他们都非常认可,一辆车能拉10吨左右,每天都来4辆车,根本不愁卖。”
黑河市爱辉区西峰山乡新青村马铃薯收获现场航拍
近年来,爱辉区西峰山乡立足沙土地资源禀赋,把马铃薯产业作为带动村民增收、推动乡村发展的特色支柱产业,不仅鼓励更多农户加入种植队伍,还在种植模式上创新推广“薯+米、豆、麦”轮作新模式。这一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改善了土壤质量,解决了重迎茬难题,进一步提升了马铃薯产量。如今,在西峰山乡,小小的马铃薯早已不是普通农作物,而是撬动乡村振兴的“金豆豆”。它让贫瘠沙土地焕发新生,让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更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爱辉区西峰山乡人民政府副乡长郭寒告诉记者,西峰山乡政府始终积极推进马铃薯种植户和各大薯业集团的合作,建设淀粉专用型鲜食和脱毒马铃薯的种薯培育基地,优化品种,改建淀粉厂,提升加工能力,开发多元加工产品,后续还会借助电商、外贸等拓宽销售渠道,打响“岭上薯乡”品牌,全方位带动乡村振兴。
本文来自【中国食品报融媒体】,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