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粗糙的换皮游戏、土味社交APP、霸总短剧……这些在国内无人问津的产品,竟让中东土豪们疯狂氪金,单日充值超50万人民币,甚至养活整个中国创业团队。
在中国市场被淘汰的“电子垃圾”,却在中东掀起了一场消费狂潮。
粗糙的换皮游戏、土味社交APP、霸总短剧……这些在国内无人问津的产品,竟让中东土豪们疯狂氪金,单日充值超50万人民币,甚至养活整个中国创业团队。
这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财富密码?
福建程序员老林曾清理出一款尘封十年的国产页游《沙漠雄鹰》,粗糙的贴图、直白的充钱机制,连他自己都吐槽:“这玩意儿放国内,狗都不玩。”
然而,这款游戏登陆沙特后,一夜之间狂揽20万美元,登顶应用商店榜首
类似的还有《苏丹的复仇》,将“是兄弟就来砍我”改成“是兄弟就来重建阿拉伯帝国”,石油土豪们为冲榜单日豪掷50万人民币购买黄金战马和镶钻弯刀。
中国社交软件“Yalla”将语音聊天室包装成“沙漠宫殿”,会员等级从“骆驼骑士”到“黄金酋长”,中东富豪们为挂上虚拟勋章疯狂充值。
2023年一场直播PK中,科威特王子与沙特富商较劲打赏,两小时刷出300万元礼物,只因系统提示:“胜利者将获得电子版《古兰经》镀金边框。”
被中国年轻人嫌弃的霸总短剧,配上阿拉伯语字幕后,成为中东家庭主妇的“解压神器”。
迪拜主妇阿伊莎每天追更20集,直言:“看到女主用高跟鞋踩反派的脸,比我丈夫送我一辆跑车还解压。”
表面看是“人傻钱多”,实则是中东经济转型的孤注一掷。沙特王储的幕僚曾叹息:“我们的石油还能挖70年,但新能源浪潮可能10年内就让黑金贬值。”
为此,沙特斥资380亿美元打造游戏帝国,而中国创业者早已摸透规则——游戏里不能出现猪和酒精,但可以设计“圣城保卫战”;社交软件屏蔽性感照片,但能开发“虚拟朝觐”功能。
这场“电子垃圾”的掘金盛宴,既是文化差异的胜利,也是经济转型的缩影。
当中国互联网内卷成红海,一群“沙漠淘金者”却在中东笑数钞票。你看好这种“降维打击”模式吗?欢迎留言讨论!
来源:熊蹦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