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凌晨两点,李然盯着电脑屏幕上的裁员邮件,手指微微发抖。三年前,他以名校光环入职这家互联网大厂时,所有人都说他“前途无量”。可如今,他成了部门优化名单上的第一个名字。上司的理由很“体面”:“公司战略调整,你的岗位不再适配未来方向。”
1. 失业夜:被裁员的“优等生”
凌晨两点,李然盯着电脑屏幕上的裁员邮件,手指微微发抖。三年前,他以名校光环入职这家互联网大厂时,所有人都说他“前途无量”。可如今,他成了部门优化名单上的第一个名字。上司的理由很“体面”:“公司战略调整,你的岗位不再适配未来方向。”
他想起过去三年——996是常态,通宵改方案时泡面堆成小山,甚至为赶项目婚礼当天还在回工作消息。可这一切,在资本寒冬面前,轻飘飘得像一张废纸。
2. 转机:前老板的“毒舌点拨”
失业第三天,李然偶遇前上司张总。对方听完他的遭遇,冷笑一声:“你以为努力就能保住饭碗?公司裁你,不是因为你不够拼,而是因为你的价值太容易被替代!”
张总甩给他两本书——《做自己的首席营销官》《打造你的故事资产》:“职场早就不看‘你会什么’,而是看‘有多少人需要你’。把自己当商品经营,你才有定价权。”
3. 觉醒:从“工具人”到“稀缺品”
李然把自己关在出租屋里啃书。他猛然发现,过去自己就像《袋鼠与笼子》寓言里的管理员——拼命加高技能笼子,却忘了关上“价值定位”的门。
他开始用营销思维重塑自己:
- 定位赛道:深挖“Z世代用户增长”细分领域,全网输出干货;
- 故事赋能:将操盘过的爆款案例改编成职场剧式推文,阅读量破百万;
- 人脉杠杆:主动为行业峰会做免费复盘报告,换来大佬背书。
4. 逆袭:猎头的电话被打爆
半年后,李然成了圈内“神秘大神”。前公司的新项目想挖他做顾问,开价是原薪资的三倍。他笑着拒绝:“我现在按小时收费,您确定要请?”
更戏剧化的是,当初裁他的上司私下联系:“能不能帮我做份职业规划?我也…被优化了。”
5. 终局:职场丛林的新生存法则
李然在日记本上写下感悟:
- 价值≠努力:骆驼的驼峰再厚,待在动物园也只能表演;
- 稀缺性>专业性:会四国语言的鹦鹉,永远比不上“老板鹦鹉”;
- 故事>数据:乔布斯用三个故事撼动斯坦福,你的经历就是最好的简历。
这个时代没有稳定的工作,只有稳定的价值。当你把自己活成“限量款”,裁员危机反而成了跳板。毕竟,能定价的人,永远不会“被选择”。
来源:考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