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墙脚下六十层台阶轰然倒塌,安庆何处再寻至高点?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08 13:42 3

摘要:一千多年前,东晋诗人郭璞站在盛唐山上,指着脚下一片土地惊呼——此地宜城!如果郭老继续西行,来到四方城,会说些什么呢?……

一千多年前,东晋诗人郭璞站在盛唐山上,指着脚下一片土地惊呼——此地宜城!如果郭老继续西行,来到四方城,会说些什么呢?……

【图1这张照片,你应该见过,其情景,其遭际,凡是安庆人,都曾深深领教。】

安庆,西高东低;老城,顺势而筑。

以龙山路为界分东西,以东南西北四面划四方城墙,而城西四方城,是安庆老城至高点!

从龙山路、龙门口、县门口一路进来,北:四方城;东南,县下坡;西,窄巷。

窄巷,约宽三米,十几米长,左:话剧团、蓆艺社(制绳);右:工商联宿舍。

工商联宿舍,住三家,宋(黄)家、程(科长)家、钱(部长)家。

窄巷尽头,大坡,台阶六十层,土垒,略呈S弧形。

坡中,北水塘,南人家,西南为福利工厂。

坡底,玉虹街、大小河沟、德宽路、德一小、马山、地藏庵等一标西门老景尽收眼底。

想当年,上班的,上学的,洗衣的,挑担的,玩耍的,西门人到城里看电影的,都要在此大坡匆匆而过。

【图2,四方城大坡,由上往下拍。】

你如进出西门,不从此大坡经过也行,还另有三条。

一条往南县下坡,一条往北北正街,但都颇远不方便,还有一条三官塘向西有个土坡,坡型酷似四方城大坡,窄、陡、滑、险,但它躲在三官塘后身小拐儿,一般人是不晓得的,不像四方城大坡,直观,通达,抄近!

忆当年,阴雨天,泥巴路,坡道滑,行路难,摔跤儿,栽跟头,嗤滑冰,颠屁股,七仰八叉,咚咚嚓嚓,常常是人与拎包、拐杖、盲镜、菜篮子共舞,东西滚落坡道一大片。

安庆老人曾誉——“鬼门关”?

我怎么会忘记呢!

想当年,文革,九一六中学,校办农场,一代红孩儿,必经之路,半月一送粪,一月一学农。

“鬼门关”——怕!

过“鬼门关”——更怕!!

送粪过“鬼门关”——怕上加怕!!!

笔直抬,粪溅前人;横侧抬,俩人溅粪;力气大点儿挑,粪水打秋千;力气小点儿抬,则要小心翼翼的,一步一趋的,一趋一趄的,一趄一数数:一!二!三!我的妈呀,怎么还不到坡底?

中学九个学期的校办农场送粪啊!

那情景,那滋味,那遭罪,真像出镜抗日剧地道战,鬼子悄悄地进村,打枪、溅粪的不要!

【图3,四方城大坡,由下往上拍。】

也有舒服的时候,那是一来二往,我们和宋斌峰同学认识了,送粪返回四方城大坡,至顶,入巷,左拐,进工商联宿舍,那儿就是宋斌峰同学的家。

一幢平房,环境宽敞、整洁、安宁,似给人一种部队营房,士兵中午睡觉的感觉。

宋斌峰家在平房西头,我们把粪桶搁门口,扁担站一旁,洗洗手,喝喝水,歇歇脚,聊聊天,宋妈妈有时还能递上一颗糖:

“你是旺儿?”

“你是海水?”

“刘一,过来!”

“坐坐坐!”

有时碰巧遇上宋斌峰在卫生局上班的姐姐,还有其哥哥宋险蜂,其弟弟宋云峰,其小妹宋天燕,都时不时地过来加点开水,哼点样板戏,逗点儿八洋话。

【中学时代“四小铁哥”,前排左为宋斌峰同学。】

后来,我工作了,单位落在东城墙的百花亭旁,渐渐地去四方城大坡少了,也不怎么去宋斌峰同学的家了,更不清楚四方城大坡,是什么时候修起了六十层的水泥台阶?

近日,图1~图3照片,在网上疯传,不知是谁拍摄的?(图1,@晓寒认为是唐大笠女儿唐美子所拍),借用,感谢!

安庆有个“老城旧影”文史群,群主@老城闭人,大家一看照片,忆旧情感油然而生,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热烈:

@平安吉庆:安庆老城改造前玉虹街一张老照片。

@孙志方 安庆:这好象是从四方城下坡到玉虹街的老像片。

@朱家坡人:我去过玉虹街,走四方城盲人工厂西边下城墙,有一间旱厕,门口订有门牌一枚《玉虹街X号》,恐怕有人找不到厕所!

【四方城老街,取自网络。】

@江启荣:这照片右下第一家姓夏,有女叫夏冰。在那个年代一女人,竟敢登报征婚!名噪玉虹门!

@江启茶:那个坡,那个塘,就是安庆令人毛骨悚然的“鬼门关"!

@江启荣:过几天我写篇:《安庆烟火 老城鬼门关》

@江启荣:玉虹街上四方城还有一个坡在塘那边。(应指三官塘)

【三官塘老街,前处疑似三官塘土坡,照片选自网络。】

@孙志方 安庆:下坡左侧有户姓王的,他女儿在帆布厂实习后到纺织厂工作,中段帆布厂工会干部刘汉臣住在那,还有我中学(枞阳永登中学)数学何老师,玉虹街南出口第一户姓丁,第二户西侧是帆布厂职工徐扣珠住宅(纺织品站仓库宿舍)。

@我歌月影乱:我就在玉虹街塘边长大的,每年下雪,福利工厂的盲人下坡回福利院经常在坡上摔倒。

@我歌月影乱:四方城下到玉虹街的坡。

@孙志方 安庆:塘边有户在吴樾街无线电修理部工作,有户在毛巾厂还是造漆厂工作?记不清了,可能是那户姓夏的人家。

@孙志方 安庆:我70年在帆布厂工作,每周都要走过那条坡或玉虹街到城里玩。

@晓寒(hls)这张照片应该是我初中同学唐大笠先生的二女儿定居在小马市的唐美子拍照的。

@晓寒(hls)问@西贝老爷 :这张照片你应该认得出来,宋冰峰家就住在这个巷道里,出这巷道下大坡到大河沟。

@西贝老爷答:非常正确!

@晓寒(hls):宋冰峰是安庆一中七三届高二(1)班班长,英年早逝,宋冰峰的妈妈宋秀文是安庆工商联驻会的工作人员,宋冰峰的父亲姓黄可能也是安庆工商联驻会工作人员,只是在六十年代因意外去世……

今年春节后的第三个星期天,我与几个安庆老三届人相聚,想当年,他们大都住在城里,考到了五中,上学必须经过四方城大坡。

我把照片拿给他们看,其中一位曾住县门口多年的市立医院张医生一眼认出:

“那个小二楼就是李学范家!”

回家后,张医生还专门找到了当年的邻居“老夏”了解情况,并把对话发给我:

“我的印象这个小二层楼是四方城1号,是四方城和县门口交口处,笔直向西是一个非常陡的下坡,下去是玉虹街,小河沟,再往西就是福利院。”

“大坡60层(他曾亲自数过),小二楼上住着我的同学李学范(二中的数学特级教师),她的哥哥叫李学明(退休前任皮革厂党委书记)。这些事叶奉珏是知道的(叶住倒扒狮35号,考到五中,因小时生病腿不方便,每天上学要四趟经过四方城大坡)”

差不多吧(指巷道南侧小屋),那里住着有一位我的同学乒乓球选手戴宝文。

与“老夏”微信对话:

老夏家就在四方城6号住。

忆往昔,鬼门关峥嵘岁月稠;看今朝,至高点倒塌何处寻?

为写此文,近日,我再度来到四方城,这儿面目已全非,大坡已全无,高坡变低洼,远看像侏儒!

起风了,二月寒,春风钻牛皮。

我冷,打了几个寒颤,脑子空白,眼前恍惚,仿佛感觉脚下所踩着的曾经的四方城大坡,突然一下子轰然倒塌,砖瓦椽梁齐飞,土坡泥土飞溅,幢幢高楼窜起,开发老总数钱。

忽然,数钱的钞票被一陈邪风拽出,飘向空中,大红钞圈着四方城、龙门、长鑫几个小区的马蜂窝式的门窗向我扑来,我惊呆了,我骇然了,一声尖叫:

“你不要命啦?啊!”

原来是19路公交车司机从主驾驶窗口伸头,一声棒喝!

我清醒了!我眼亮了!赶紧抱紧手机,离开马路,拼命逃窜……

附:四方城一组新旧照片,同一地点,一新一旧,你能分辨得出来吗?

【新:四方城大坡巷道。】

【旧:四方城大坡巷道。】

【新:四方城大坡,由上往下拍。】

【旧:四方城大坡,由上往下拍。】

【新:四方城大坡,由下往上拍。】

【人造玉虹门?功夫了得!】

【现存的四方城玉虹街古城墙,长约203米,其中150米一段约高6米。】

特别鸣谢@张迪生、@管忠浩、@天燕、@西贝老爷、@平安吉庆、@孙志方 安庆、@朱家坡人、@江启荣、@我歌月影乱、@晓寒(hls)、@唐美子等朋友、@热心人的资料、照片的提供!谢谢!

来源:行云流水汪崇旺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