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核心特征是免疫系统异常激活,错误攻击自身正常组织和细胞,导致全身多器官、多系统的炎症和损伤。中医将狼疮归属于“痹证、阴阳毒、红蝴蝶疮”范畴。本文将带从狼疮的生活指南进行系统科普,助力病情平稳。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核心特征是免疫系统异常激活,错误攻击自身正常组织和细胞,导致全身多器官、多系统的炎症和损伤。中医将狼疮归属于“痹证、阴阳毒、红蝴蝶疮”范畴。本文将带从狼疮的生活指南进行系统科普,助力病情平稳。
狼疮的病因
狼疮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研究表明,以下因素可能与其发病有关:
(1)遗传因素:家族中有狼疮病史的人患病风险较高。
(2)激素水平:育龄期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9倍,提示雌激素可能促进自身免疫反应。
(3)环境因素:紫外线照射、感染、药物、化学物质接触等可能诱发疾病。
(4)免疫系统异常: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导致自身抗体攻击健康组织。
常见症状
1.皮肤黏膜症状:蝶形红斑、光过敏、脱发、口腔/鼻黏膜溃疡。
2.关节与肌肉症状:对称性关节痛/肿胀、肌痛/肌无力。
3.全身症状:疲劳、乏力、不明原因发热、体重下降。
4.器官、系统受累:累及肾脏会出现狼疮性肾炎(可导致蛋白尿、血尿、水肿甚至肾衰竭);累及血液系统会出现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累及神经系统会出现头痛、情绪障碍、癫痫;累及心脏会出现心包炎、心肌炎、血栓风险增加。
如果您出现了上述症状也不要过度恐慌,可及时至风湿免疫科就诊,临床医生可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抗核抗体谱、抗双链DNA抗体等风湿免疫指标进行系统诊治。
治疗
SLE患者早诊断、早治疗,预后会更好。西医以糖皮质激素、抗疟药、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进行治疗。而中医则注重辨证论治,急性期以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为主,缓解期以滋阴解毒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减少复发,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生活指南
1.防晒
紫外线是诱发SLE活动的重要因素,防晒是预防病情复发的核心措施之一。服用羟氯喹、磺胺类、某些抗生素(如四环素)或免疫抑制剂时,光敏性增加,需加强防晒。
出门必备遮阳帽、太阳镜、防晒霜(SPF 30以上),即使是阴天也别松懈!
2.饮食
合理的饮食可辅助控制炎症、减少疾病复发风险,并改善整体健康。
(1)减少摄入的食物:光敏性食物,如芹菜、香菜、茴香、柠檬、菠菜等含补骨脂素的食物(可能加重紫外线敏感),食用后避免强光暴晒;高糖、高脂食物,如甜饮料、油炸食品,可能加重慢性炎症;加工食品,如香肠、罐头,减少免疫系统刺激。
(2)推荐摄入的食物:抗炎食物,如三文鱼、亚麻籽、核桃、深绿色蔬菜;抗氧化剂,如蓝莓、樱桃、菠菜、西兰花;优质、低脂蛋白质,如鸡胸肉、鱼肉、豆腐、鸡蛋;膳食纤维,如全谷物、燕麦、豆类等。
3.运动
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但需避免高强度活动。推荐运动:瑜伽、游泳、太极,既能放松身心,又能保护关节。
4.心态
疾病可能带来心理压力,但积极的心态是最好的“良药”。尝试冥想、深呼吸或写日记,释放情绪,保持乐观。加入狼疮患者互助小组,分享经验,互相鼓励。在社交平台上关注狼疮科普账号,获取最新资讯和治疗建议。
5. 护肤
面部红斑是SLE的典型症状之一,需通过温和护理、严格防晒和针对性修复缓解症状,避免刺激加重炎症。严格防晒是治疗面部红斑的关键核心,选择温和无刺激的护肤品,避免频繁化妆或使用化学染发剂。
(1)红斑急性期护理
用4℃生理盐水纱布湿敷红斑处冷敷镇静,每次10-15分钟,每日2次,收缩血管,减轻红肿热痛;外用药物弱效激素,短期使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需遵医嘱,不超过1周),或用非激素药膏,他克莫司软膏(0.03%浓度)或吡美莫司乳膏适合长期维持)。避免抓挠:剪短指甲,夜间戴棉质手套防抓破皮肤。
(2)慢性红斑修复
积雪草苷软膏抗炎修复,促进表皮修复,减轻色素沉着;医用防晒霜,选择氧化锌/二氧化钛基物理防晒(如薇诺娜清透防晒乳),每2小时补涂。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需以规范治疗为核心,结合严格防晒、抗炎饮食、运动、心态调节及温和护肤等生活方式调整,规律监测病情与药物副作用,保持乐观心态,定期复诊并与医生紧密沟通,才能有效控制疾病活动,减少复发风险,提升生活质量!
本文作者:谢招虎
博士,云南中医药大学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云南省“兴滇英才计划”青年人才。长期从事中医教学及风湿免疫和代谢性疾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级科研项目4项,云南中医药大学校级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5项。公开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30余篇。
从事痛风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高尿酸血症、痛风性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风湿免疫性疾病基础研究。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