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花生在不少国家被誉为“植物肉”,蛋白质含量高,还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膳食纤维、维生素E等营养成分。从营养角度看,它确实是个好东西。但问题是,花生太容易被我们误解。
很多人一边看电视、一边嗑着花生,一吃就是半袋。
也有人把花生当成“长寿果”,觉得吃点花生油、煮点花生米,是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但最近一项来自德国的研究却让不少人倒吸一口凉气——189名被确诊为癌症的患者,在病情追踪中竟然都与花生摄入有关。
不是说花生致癌,而是这背后的联系,值得我们好好聊聊。
花生在不少国家被誉为“植物肉”,蛋白质含量高,还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膳食纤维、维生素E等营养成分。从营养角度看,它确实是个好东西。但问题是,花生太容易被我们误解。
日常生活里,花生常以炸、炒、煮、烘烤等方式出现,很多人吃的并不是原味花生,而是加了盐、油、甚至糖的零食。这种加工方式下的花生,早就偏离了健康食品的轨道。
花生的存储条件要求很高。潮湿、温暖的环境下,它特别容易发霉。霉变的花生里,会生成一种叫“黄曲霉素”的毒素。这个名字可能听着陌生,但一旦解释它的效果,很多人就坐不住了。
黄曲霉素是目前被世界卫生组织明确列入一类致癌物的物质,哪怕是极微量摄入,也可能增加肝癌等癌症的发生风险。它的毒性强到什么程度?有人曾做过实验,老鼠只要吃了含有微克级别黄曲霉素的饲料,几周内肝脏就会出现明显病变。
这和我们平时随手抓几颗花生吃,有什么关系?德国的那项研究,给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信号。
这项由德国食品与肿瘤研究中心联合科隆大学进行的流行病学研究,共分析了189名患癌者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数据,重点关注长期摄入花生的情况。让研究人员惊讶的是,这些患者中有超过85%的个体,在过去10年中都有“频繁摄入花生或花生制品”的习惯。
研究人员进一步调查了这些花生的来源,发现其中一大部分是未经密封储存的散装花生,还有部分是来自家庭储存超过3个月以上的老花生。检测结果显示,这些样本中,有近40%存在黄曲霉素污染超标的情况。
看到这些数字,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是不是运气不好”。但研究人员指出,这并不是个例。在欧洲、亚洲等地的食品安全抽检中,花生的黄曲霉素污染率一直不低。
黄曲霉素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因为它不像其他有毒物质那样立刻引起身体不适。它在人体内会慢慢积累,对肝脏造成直接攻击。最初可能只是轻微的不适、疲乏、肝功能指标异常,但长期暴露后,肝细胞可能出现突变,最终发展为肝癌。
黄曲霉素的毒性在高温下也无法完全降解。这意味着,即使你炒、煮、炸了花生,只要原料中已经有霉变,这些有毒物质依然存在。
一些发展中国家,比如非洲的尼日利亚和亚洲的孟加拉,在黄曲霉素控制不力的地区,肝癌发病率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研究表明,这些地区的居民饮食中长期摄入被污染的谷物和花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不能说吃花生就会得癌症。这是两个逻辑层次的事。真正有问题的,是被霉菌污染的花生,以及我们对食物安全的忽视。
一些医生在临床上也发现了类似的情况。有肝癌患者在回顾饮食习惯时,提到自己有吃“家里囤花生”的习惯,尤其是那些“舍不得扔、闻着没什么味道”的老花生。还有人甚至把花生壳剥了之后放在塑料袋里,放在厨房角落一放就是半年。
这类储存方式,正好给黄曲霉菌提供了理想环境。而人们往往低估了这些“看不见的风险”。
在常温下储存超过两个月的花生,如果没有密封、避光、防潮,是最容易出问题的。特别是在南方梅雨季节,空气湿度大,花生表层容易微微发潮,哪怕没有明显霉点,也可能已经被污染。
还有一种常见误区是“炒一下就好了”。但黄曲霉素的耐高温特性,决定了它不是靠高温就能完全去除的。炒熟的花生只是变香了,但毒素还在。
一些老年人喜欢用花生泡酒、煮汤,觉得是“养生”。如果原料本身已经霉变,这种做法反而增加了毒素摄入的机会。
说到底,吃花生本身没错。错的是不重视储存方式、不注意原料新鲜度。要想吃得安心,有几个细节特别重要。
购买正规渠道的密封包装花生,是最基础的防线。别图便宜去买散装、来路不明的产品。花生买回来后最好冷藏储存,特别是在潮湿季节。超过三个月的花生,建议彻底检查,包括外观、气味、颜色。
如果发现花生有发苦、发酸的味道,或颜色发乌、表面有点黏,那就别犹豫——扔掉。
日常饮食中,不需要每天吃花生,更不要当作主食或保健品来吃。适量摄入、注意新鲜,是关键。
德国这项研究虽然只是一个起点,但它提醒了我们一个现实:很多慢性病和癌症,并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日复一日的小风险积累出来的结果。
花生只是一个缩影,它反映出我们对“健康”二字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不是所有食物都越多越好,也不是天然的东西就一定安全。关键在于怎么吃、吃多少、吃的东西是否干净、是否合适。
希望这篇文章能给爱吃花生的朋友提个醒,也希望更多人能重新审视厨房角落里那包“吃了一半”的老花生。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真的值得看看。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刘毅, 吴峰. 黄曲霉毒素诱发肝细胞癌的全球负担:风险评估。环境健康展望,2010,118(6): 818–824。
霉菌毒素与人类疾病:一个被严重忽视的全球健康问题。致癌作用,2010,31(1):71–82。
黄曲霉毒素作为肝细胞癌的一个原因。胃肠与肝脏疾病杂志,2013,22(3):305–310。
来源:中医霍大夫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