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氢电动船舶吉水:液态新能源驱动航运低碳转型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2 16:34 1

摘要:2025年9月12日,杭州钱航船舶修造厂,全球首艘醇氢电动集散两用船“远醇001号”顺利完成吉水仪式。这艘搭载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自主研发的醇氢电动系统的船舶,标志着甲醇作为液态新能源首次实现航运领域的规模化应用,为我国内河航运绿色转型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2025年9月12日,杭州钱航船舶修造厂,全球首艘醇氢电动集散两用船“远醇001号”顺利完成吉水仪式。这艘搭载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自主研发的醇氢电动系统的船舶,标志着甲醇作为液态新能源首次实现航运领域的规模化应用,为我国内河航运绿色转型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航运业减排压力与技术路线选择

国际海事组织(IMO)提出的“2050年碳中和”目标正在推动全球船舶能源转型进程。根据行业数据,航运业每年贡献全球约3%的温室气体排放,其中内河航运由于船舶密度大、航线固定,成为减排重点领域。我国作为航运大国,内河航行船舶总量达14.59万艘,但新能源船舶占比不足0.7%,船舶绿色化改造空间巨大。

在当前主流清洁燃料选项中,液化天然气(LNG)存在甲烷逃逸问题;纯电动方案受限于电池能量密度,续航里程难以满足长距离运输需求;氢燃料电池则面临储运安全性挑战和基础设施重建的高成本障碍。相比之下,甲醇燃料凭借其液态储运的便利性、基础设施改造成本低以及制备路径多样化等优势,正在获得越来越多行业专家的认可。

Longspur Research最新研究报告将绿色甲醇评为“船用绿色燃料最佳选择之一”,指出其可再生性和低改造成本特别适合内河航运场景。远醇001号的技术方案正是基于绿色甲醇作为核心能源载体。

技术突破:醇氢电动系统的创新架构

远醇001号作为64TEU集散两用船,其技术架构体现了多项创新。船舶载重1500吨,动力系统采用2台280kW甲醇发电机组与2套258.0kWh锂电池组组合,总电量516.0kWh,通过直流母线变频电控设备实现智能并网,驱动2台150kW推进电机。

直流组网技术的应用是该船舶的核心创新点。该系统实现了三个方面的突破:首先,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电池充电效率达到96%以上,并通过智能功率调节降低甲醇发电机组在负荷波动时的能耗损失;其次,系统可靠性增强,采用模块化设计避免交流系统短路导致的整体瘫痪风险,故障时仅影响局部模块;第三,延长电池使用寿命,适配直流系统的锂电池充放电次数大大缩减,电池寿命较纯电船舶提升50%以上。

船舶运行设计了四种智能工况模式:混动模式下甲醇机组与锂电池协同工作,锂电池发挥"削峰填谷"作用;发电机组模式适用于长途稳定航行;纯电模式满足港区作业等环保敏感场景需求;岸电充电模式则利用停靠时间补充电能。这种多模式智能控制系统使船舶能够根据实际航行条件自动选择最优动力方案。

性能数据显示,该船单公里能耗为5.3L,较同型柴油船能耗成本降低42%以上;续航里程近1500公里,显著超越主流纯电动船舶;享受国家新能源船舶补贴后船价回收周期较充电纯电船舶缩短3-5年;年均能源费用较换电纯电船舶节约42万元。

甲醇能源的战略定位与政策支持体系

甲醇作为液态新能源在我国能源转型中具有特殊战略价值。我国的能源禀赋特征为"多煤、缺油、少气",甲醇燃料既可利用丰富的煤炭资源,又能通过风光制氢与工业排放的CO₂合成实现绿色制备,形成碳循环利用体系。

政策层面,甲醇燃料已获得系统性支持。2019年3月,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甲醇汽车应用的指导意见》,开始在山西、陕西等重点地区推广M100甲醇汽车。2024年8月,《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首次将甲醇加注纳入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截至2025年,国家部委与各省市已出台60多个支持醇氢汽车推广应用的政策文件。

2025年出台的多个文件进一步明确了甲醇在航运领域的应用方向。《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将甲醇燃料确定为湖河主要船舶燃料;《关于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推动甲醇动力在中大型船舶、中长距离运输场景应用;中国船级社发布的《国内水域新能源应用及船型2025》正式将甲醇推荐为我国内河/沿海航运主要燃料方向。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现有12万座加油站中相当部分可直接改造为甲醇加注站,单站改造成本仅5万元-10万元。行业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建成甲醇加注站900余座,预计到2027年底将达到4000座,形成覆盖主要的加注网络。

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重突破

从全生命周期成本角度分析,醇氢电动船舶展现出显著的经济性优势。与传统柴油船舶相比,燃料成本降低42%,考虑到国家对新造清洁能源船舶的财政补贴政策,补贴后船舶的回收周期缩短至3—5年。

环境效益方面,醇氢电动技术相较国六柴油标准,PM污染物排放降低98%、一氧化碳降低88%、氮氧化物下降82%。

从能源效率角度看,甲醇的醇电转换比已达到2.2kWh/L,能量利用效率较内燃机提升30%以上。如果采用绿色甲醇路线,即通过可再生能源制氢耦合碳捕获技术生产甲醇,可实现全生命周期碳中和。

产业生态:从示范应用到规模化推广

浙江省作为"远醇001号"的诞生地,正在构建完整的醇氢电动产业生态。杭州亚运会期间首次使用零碳甲醇作为主火炬燃料,展示了甲醇能源的实际应用效果。目前,远程X7M醇氢电动自卸车/搅拌车已在杭州批量运营,综合续航达600公里,补能时间仅需5分钟。

在产业布局方面,杭州市重点打造"绿色智慧交通"体系,温州市积极推进醇氢汽车示范应用。2025年7月,远程旗下醇氢科技完成第三轮融资,金额超2亿美元,资金将主要用于醇氢产品技术研发及生态体系建设。

技术研发方面,吉利控股集团自2005年开始推广醇氢汽车,目前已形成核心专利400余件,运营醇氢电动汽车超5万辆,累计里程超230亿公里。醇氢电动技术历经4次迭代升级,在经济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方面均已满足商业化运行要求。

未来展望:醇氢动力的发展路径

远醇001号的吉水标志着甲醇液态新能源实现了从道路运输到水路航运的跨界应用突破。这种扩展不仅丰富了甲醇的使用场景,更延伸了甲醇万亿级绿色生态产业链。

从技术发展角度看,醇氢电动系统有效解决了纯电动和氢燃料路线的续航不足、补能不便、低温衰减等痛点,为商用车和船舶领域提供了新的技术选择。随着直流组网、智能控制等技术的进一步成熟,系统效率和可靠性还将持续提升。

市场前景方面,随着内河航运减排要求的提高和环保政策的持续收紧,醇氢电动船舶在中长距离运输场景的优势将更加明显。行业预测显示,到2030年,我国内河新能源船舶渗透率有望达到30%,其中醇氢电动方案将在中大型船舶领域占据重要市场份额。

产业链协同效应也将进一步显现。上游绿色甲醇制备、中游甲醇储运加注、下游醇氢动力装备制造将形成完整产业生态。特别是绿色甲醇制备环节,通过可再生能源制氢与碳捕获技术结合,既可消纳过剩可再生能源,又可实现工业碳排放的资源化利用。

远醇001号的成功吉水,为航运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展示了甲醇作为液态新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潜力。随着技术不断成熟和基础设施完善,醇氢电动技术有望成为我国交通运输行业低碳转型的重要技术路径之一。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