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去年11月12日,我兴冲冲地打电话给好友、富东中学的退休教师杨健,想对他的课题报告发言稿赞赏几句。然而,接电话的却是一个女声。难道打错了?我不信,这分明就是杨校的号码呀!“我爸前天走了!”接电话者自称是杨健的女儿。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前几天我们还通了电话
首提“留守儿童”概念的杨健走了
徐良观
去年11月12日,我兴冲冲地打电话给好友、富东中学的退休教师杨健,想对他的课题报告发言稿赞赏几句。然而,接电话的却是一个女声。难道打错了?我不信,这分明就是杨校的号码呀!“我爸前天走了!”接电话者自称是杨健的女儿。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前几天我们还通了电话的哩,真的还是假的?杨校女儿悲恸的哭泣声告诉我,消息千真万确。
真是世事无常,前几天他还将课题研究展示报告发给我看了,正想反馈读后感呢,怎么就这么阴阳两隔了呢!
杨健身材中等,国字脸,浓眉大眼,声音洪亮,掷地有声。与他的相识缘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高师函授。我与杨健恰巧是同学。那时高师函授点设在富东中学内,每次面授课,我们都会见面。1984年,我们共同毕业于苏大中文函授专业。
我们志趣相投,都热爱写作。那时他借调在富东镇政府,从事新闻报道和文字工作,我业余时间也喜欢向报刊广播电台投稿。共同的志趣使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后来民师转正后,他回到了富东中学,先后担任过丰富小学校长、十灶联中校长、富东中学副教导主任。
上世纪90年代后,打工潮兴起,不少农村父母纷纷前往苏南大中城市打工,孩子留在家中无人照看,寄宿学校,或托学校老师代为照料,还有的家庭由爷爷奶奶照看。春节才能回来与孩子团聚。他把这一情况写成《富东中学关爱“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读者来信,向《人民日报》群工部读者来信版做了反映。《人民日报》很快编发了他的文章。“留守儿童”的概念在主流媒体提出,杨健是全国第一人。从此,“留守儿童”的概念频频出现在各级关工组织的文件或资料里,关爱“留守儿童”也成为各地关工工作者的一项重点工作。
杨健在此后的工作中,一直把关注农村留守儿童作为自己工作的重点,撰写了若干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和体会文章。退休后,他依然坚持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上。用真情和真心,挽救了一个又一个因缺乏父母关爱而濒临迷失的“留守儿童”。
2017年,他参加了盐城市离退休干部“正能量之星”巡回报告团,用一个个生动的事例,讲述了如何帮助留守儿童成人成才的事迹,令盐城市广大离退休干部心灵震撼,备受鼓舞。
“东台市富安镇富东中学原副教导主任杨健同志退休后一直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默默无闻地耕耘在第一线,为关心下一代而辛劳奔波。他围绕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挽救了一个又一个因得不到父母教育险些走上邪路的儿童。于无声处听惊雷,春风化雨润心田,感动、温暖着一个个幼小的心灵,关心留守儿童胜过关心自己的儿孙,衣食住行悉心关注,一批批在他关心帮助下的留守儿童都异口同声地喊他亲爹亲妈,他的事迹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赞誉,多次受到国家、省、市、县有关部门的表彰。”这是东台市一位退休老局长听了他的报告后读后感中的一段话。如果不是这位老局长请我帮助看书稿,我还真的不知道他参加了盐城市级的巡回报告团呢。
2021年6月,杨健退休多年后成立了“杨健关心下一代工作室”。工作室揭牌那天,东台市关工委、东台市教育局关工委领导都来参加了这一隆重的揭牌仪式。杨健邀请我和徐义根副校长参加了这一仪式,见证了一位老人“志在千里,壮心不已”的关工情怀,也见证了他退休后准备在关工工作中甩开膀子大干一场的豪情。他的工作室可不是徒有虚名的,他和学校的一批退休老教师只求奉献,不求索取,把培训、科研、示范等一一落到了实处。
桥梓村许晴三岁母亲离家出走,10岁和12岁时先后失去了爷爷和爸爸两位亲人,跟随患有脊椎病的70多岁的奶奶生活。2021年,许晴同学考取了南京工业大学,杨健工作室帮助她在《扬子晚报》争取了5000元助学金,并向东台市妇联为她争取了5000元的助学金,解决了许晴同学读大学的后顾之忧。弓湾村杨光同学母亲患上肺癌,医治5年,人才两空,还欠下20多万元债务。2023年暑假,杨光考取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工作室给他资助了5000元。沙港村王明秀父亲患脑癌,母亲离家出走,2022年考取了济南大学,工作室向她资助了5000元,帮助她向市总工会、妇联争取了连续四年每年8000元的助学金。同时,工作室还热心资助了本校18名在籍贫困生,为他们铺平了求学之路。杨健深知:奉献一份爱心,点燃一片希望。今天播撒一滴水,明天收获一片林。
2021年10月,杨健工作室向盐城市教科院申报了《关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现状及干预策略新举措的研究》课题,2022年获得批准立项。6月被东台市教师发展中心批准开题。我有幸被杨健邀请参加课题研究,他把课题分成四个子课题研究,我和徐义根副校长参与了课题研究。我们分别写出了《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社会干预之策略》《创办“留守儿童氧吧”,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等两篇社会干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论文,在《中国社区教育》杂志发表后,杨健十分高兴,并为我们俩申请了稿费。
2023年秋,我们两个接受一位好友校长的邀请,一起以老新闻工作者的身份采访市内的一所民办学校,稿子写成后,我们共同修改定稿。
在课题研究的关键阶段,他将《课题展示发言稿》发我提提意见。没想到,竟成了杨健最后的遗作。
11月8日,我邀请他来参加东台几个文友的小聚,他婉言谢绝,说100岁的丈母娘安详地走了,作为女婿,要帮助料理后事。我理解了他。可是就是因为料理丧事的过程中,过度疲劳,事后去浴室沐浴时毫无任何征兆地不幸突然去世。
刚听到他去世的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他走得如此突然,让我无法接受、无法相信、无法面对......
在他逝世后的许多天里,我的脑海里都出现了这样的幻觉:我们被邀请参加了课题阶段报告;杨健在课题阶段报告中侃侃而谈,依然声如洪钟,铿锵有力;他的发言,获得了专家们的充分肯定,赢得了专家们的一片热烈的掌声......
2025年春节于东台
作者简介
徐良观:江苏东台人,中共党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江苏省杂文学会会员,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盐城市逻辑学会理事,退休后返聘于镇宣传办,新加盟苏州365学堂作文点评平台,曾主编校园文学系列丛书《青春百合》,由中国作家出版社出版。常有散文作品见诸于省市报端。
来源:原鄉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