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市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市法院关于开展金融司法协同治理工作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并进行专题询问。市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朱海涛做专项工作报告,市法院党组副书记、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吴耀明及高新园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苏轩接受市人大常委
近日,市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市法院关于开展金融司法协同治理工作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并进行专题询问。市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朱海涛做专项工作报告,市法院党组副书记、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吴耀明及高新园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苏轩接受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的专题询问。
朱海涛表示,全市法院深刻认识加强金融司法协同对于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化解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的重要意义,准确理解和把握人民法院在金融司法协同治理工作中的职能定位,积极参与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协同治理体系。
立足司法职能
加强金融审判专业化建设
揭牌成立“人民法院证券期货犯罪审判基地”,审理多起重大疑难复杂涉证券期货犯罪案件,获评全国法院系统优秀案例分析。严格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法院部署要求,稳步推进涉众金融犯罪案件审理工作。通过开展“如我在诉 一窗通办”改革,持续优化一站式全流程在线服务品牌,借助金融一体化办案平台线上优势,实现7*24小时无间断网上立案和批量立案功能。实施繁简分流,简案快办、繁案精审。
设立大连金融法庭
服务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
大连金融法庭作为全省首家专业化金融法庭,自2023年11月成立以来,集中管辖中山、西岗、沙河口、甘井子及高新区一审金融民商事案件,实现“专科专审”。通过组建快裁团队、精审团队和快执团队,推行要素式审判、无纸化办案、批量处理等机制,大幅提升审判效率。截至目前,金融法庭共受理诉讼案件24618件,审结21317件,结案标的151.14亿元;执行案件执结4263件,执行到位5.6亿元。审判质效显著提升。速裁分流率达85%,金融速裁案件平均审理时长降至47.21天。2024年,金融法庭所在高新园区法院荣获“辽宁省优秀法院”称号。
建立常态化协同机制
高效联动化解金融风险
市法院与市委金融办、大连金融监管局、证监会大连监管局、市公安局、市检察院等单位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依托对全市金融审判工作动态掌握的优势,通过联席会、座谈会、会商会等形式,及时向相关部门通报涉及金融风险防范与金融安全的重要案件情况,共同研究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对策措施。大连法院通过司法建议、白皮书发布、典型案例汇编等方式,助力金融机构补齐风控短板。近三年来,共发出司法建议43份,发布金融审判白皮书3期,有效引导行业规范发展。
加强多元解纷机制建设
助推金融纠纷源头化解
市法院积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法院指导、多元共治”的金融纠纷解决体系。2024年7月,联合市委政法委、金融办等九部门成立大连金融纠纷调处中心,整合仲裁、公证、调解等资源,形成“调、仲、公、立、审、执”六位一体的一站式解纷平台。中心运行一年来,成功调解纠纷1.9万件,促成回款5亿元,金融机构清收成本下降90%,回款周期缩短85%。同时,法院持续深化“总对总”诉调对接,合作单位覆盖银行、保险、证券等多类金融机构。通过“以保促调、修复失联”等机制,有效提升债务人可联率和调解成功率。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营造金融法治文化氛围
加强与金融机构沟通。深入调研金融机构司法需求,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收集金融机构意见建议,提高金融机构风险防范和主体责任意识,针对性解决合规管理漏洞与风险防控短板,规范金融机构业务行为,推动金融机构从“被动应诉”向“主动合规”转型。与金融消费者保护组织、中小投资者服务机构开展对接,积极参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面向社会群众开展金融消费咨询,走进广播电台、深入高等院校开展法治宣传,普及金融法律知识,营造法治金融文化氛围。
会上,吴耀明、苏轩分别就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和源头治理工作、与金融监管部门常态化协同机制等问题进行现场答询。市人大常委会充分认同大连法院在我市金融司法协同治理工作方面取得的成效。
大连法院通过专业化审判、协同治理、智慧法院建设等一系列扎实举措,显著提升了金融司法质效,为大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下一步,大连法院将继续深化金融司法改革创新,推动金融纠纷源头治理、多元化解和高效审理,助力大连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在市人大的监督下,扎实做好专题询问的“后半篇文章”。
来源:大连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