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明节是缅怀先人、踏青祈福的传统节日,许多习俗如吃青团、艾灸、扫墓等寄托了人们的情感和文化传承。
清明节是缅怀先人、踏青祈福的传统节日,许多习俗如吃青团、艾灸、扫墓等寄托了人们的情感和文化传承。
然而,对于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及透析肾友而言,部分习俗可能暗藏健康风险。医生提醒:节日活动需量力而行,切勿因盲目跟风加重病情。
一、青团:高钾高磷的“甜蜜陷阱”
青团是清明节的标志性美食,以糯米、艾草汁制成外皮,包裹豆沙、芝麻或咸蛋黄等馅料。但其成分对肾病患者存在以下隐患:
1. 糯米难消化:糯米黏性高,可能加重胃肠道负担,尤其透析患者常伴有胃肠功能紊乱,易引发腹胀、反酸。
2. 高钾风险:艾草含钾量较高,而红豆沙、芝麻馅等亦为高钾食物。肾功能不全者排钾能力下降,摄入过量可能导致高钾血症(表现为肌肉无力、心律不齐),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3. 高磷陷阱:咸蛋黄、坚果类馅料含磷量高,透析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磷水平,以防矿物质代谢紊乱和血管钙化。
医生建议:
- 浅尝辄止,每次不超过半个青团,避免空腹食用。
- 选择低钾馅料(如莲蓉),或自制青团时用麦淀粉替代部分糯米。
- 透析患者食用后需加强血钾、血磷监测。
二、艾灸:温补疗法可能适得其反
清明时节,民间有“艾灸祛湿”的养生传统。但艾灸作为中医外治法,并非人人适用:
1. 阴虚火旺者慎用:肾病患者多属阴虚体质(如手足心热、口干舌燥),艾灸的温燥特性可能加重虚火,导致血压波动、失眠等问题。
2. 透析患者需防出血风险:艾灸可能促进血液循环,但长期透析者常伴有血小板减少或使用抗凝药物,艾灸操作不当可能引发皮下淤血或出血。
3. 皮肤感染隐患:尿毒症患者免疫力较低,艾灸时的局部高温可能灼伤皮肤,增加感染风险。
4. 糖尿病患者隐患:避免温度过高造成烫伤,伤口及创面难以愈合。
医生建议:
- 艾灸前需经中医师辨证体质,避免自行操作。
- 透析患者可选择温和的足浴或穴位按摩替代。
- 艾灸后若出现皮肤红肿、血压升高,应立即停止并就医。
三、扫墓踏青:劳累与情绪波动需警惕
清明扫墓、登山踏青是传统活动,但肾病患者需注意:
1. 避免过度劳累:长时间行走或登山可能导致体力透支,加重蛋白尿或诱发心衰。
2. 防范感染:春季花粉、尘螨增多,肾友免疫力较弱,外出建议佩戴口罩,避免去人群密集处。
3. 情绪管理:哀思过度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睡眠障碍,建议家属陪同并适时疏导情绪。
四、医生提醒:科学过节,重在平衡
1. 饮食原则:低盐、低钾、低磷、优质蛋白,避免暴饮暴食。
2. 活动适度:以舒缓运动为主,如散步、打太极拳,每日活动时间不超过1小时。
3. 定期监测:节日前后加强血压、血糖、电解质检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温馨提示:传统习俗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但健康才是生命的根基。肾病患者需根据自身情况“量体裁衣”,必要时咨询主治医生,让清明节既充满温情,又安全无忧。
本文仅为健康科普,具体治疗方案请遵医嘱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仅供HCP观看。
来源:医脉通肾内频道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