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与顶尖科学家交流的平台!“院士专家援黔行”走进六盘水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2 14:56 2

摘要:9月11日,由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普及与教育工作委员会主办的“院士专家援黔行——凉都科普大讲堂”正式启动。院士专家团队深入六盘水市中小学校园,通过赠书、科普讲座等形式,为师生带来一场科学与知识的盛宴,助力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发展。

9月11日,由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普及与教育工作委员会主办的“院士专家援黔行——凉都科普大讲堂”正式启动。院士专家团队深入六盘水市中小学校园,通过赠书、科普讲座等形式,为师生带来一场科学与知识的盛宴,助力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发展。

启动仪式现场

本次活动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古生物学家徐星,以及来自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动物研究所等多位专家参与,聚焦青少年科普教育,旨在通过高端科研人才与基层师生的面对面交流,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与探索精神。

捐赠仪式

启动仪式在水城区第一实验中学举行。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向该校捐赠1000册科普图书,包括《关上疾病之门》《恐龙王国探秘》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源。捐赠仪式上,中国科学院科创中心党委副书记石硕、贵州省科协副主席杨泳滨分别致辞,强调科普教育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鼓励学生珍惜机会、勇敢追梦。

中国科学院院士、古生物学家徐星

随后,徐星院士以《恐龙科学发现的故事》为题,为水城区第一实验中学的学生带来一场生动有趣的讲座。他结合自身科研经历,通过图片、视频和互动问答,讲述恐龙演化的奇妙历程,并围绕“第一次发现恐龙化石的感受”“如何看待科学中的意外成果”等话题与学生热烈讨论。同学们踊跃发言,现场掌声不断。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柏臣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赵亚辉

同日下午,水城区第二小学也迎来了一场科普盛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柏臣以《生命是什么?我们从哪里来?》为题,从神话传说切入,深入浅出地讲解遗传学知识与生命起源的奥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赵亚辉则以《寻“妖”记——洞里的那些小妖们》为题,结合《西游记》故事和洞穴科考经历,引导学生探索地下生态系统的神奇。讲座中,学生们积极提问:“蛇为什么不自己打洞?”“我们真的是从微生物变来的吗?”专家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一一解答,现场气氛热烈。

学生提问环节

“王柏臣老师的课,让我知道人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一步步进化而来的。”水城区第二小学六年级4班的王靖仪同学如是说。六年级3班的刘亮志同学也感叹:“赵亚辉老师用他的亲身经历带领我们认识洞穴鱼类的特征,了解地下生物,非常精彩。”

水城区第二小学学生与科普专家互动

随后,同学们还提问,我们真的是从微生物变来的吗?蛇为什么不自己在土里打洞,要去洞穴居住?专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科学知识转化为孩子们能理解的内容,让现场气氛持续升温,激发了孩子们对科学的探索欲望,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科学世界的大门。

此番活动还将走进六枝特区第七中学、水城区第六小学等学校,为学生们带来人工智能与科学教育专题培训、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等内容,进一步拓宽了师生的科学视野。

此次院士专家援黔行活动不仅为六盘水地区的师生搭建了与顶尖科学家交流的平台,更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助力更多少年走向科学之路。

特约通讯员 丁登朝 刘从富

贵州教育报记者 侯帮虎

编辑 杨睿

二审 廖波

三审 王宁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