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坦:造出新型雷达,让美军战机无处遁形,将800万奖金全捐出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2 14:45 5

摘要:刘永坦1936年12月出生在南京,那时候正赶上抗日战争,家里人带着他从一个地方逃到另一个,颠沛流离的日子让他从小就明白国家强大对老百姓的重要性。

刘永坦1936年12月出生在南京,那时候正赶上抗日战争,家里人带着他从一个地方逃到另一个,颠沛流离的日子让他从小就明白国家强大对老百姓的重要性。

新中国成立后,他终于能安心念书,1953年以好成绩考进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机系。

那时候哈工大在国防科技上底子厚,他选无线电方向,1956年又被派到清华大学无线电系进修两年。

1958年毕业后,直接留校当老师,参与组建无线电工程系,从助理起步,一步步挑起教学和科研担子。

六十年代苏联援助撤走后,无线电领域全靠自力更生,他没抱怨,带头搞起几个国家级项目,积累了不少经验。

1973年他重回哈工大,1978年破格升副教授,同年争取到公派英国的机会,去伯明翰大学和埃塞克斯大学学雷达信号处理。

1981年回国后,他就把国外学到的东西带回来,1986年升教授,开始主持新体制雷达研究。这一路走来,他当选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培养出一批国防科技人才,到现在89岁了,还在哈工大一线干活。

刘永坦的雷达事业,说白了就是为国家海防量身定做的。

他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盯上对海探测技术,那时候中国海域监控覆盖率不到20%,面对美国那些隐形战机和航母,传统雷达根本抓不住影子。

他提出新体制雷达的概念,用低频宽带信号和数字处理,突破传播激励、海杂波背景下的目标检测这些难题。

1986年,他领头国防科工委的项目,综合关键技术,1990年建起中国第一个新体制雷达实验站。

1991年,这个成果拿下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标志着中国在远距离对海探测上迈出大步。简单说,新体制雷达不像老式的那种容易被干扰,它能全天候工作,探测距离远,还能合成高分辨图像,让隐藏的目标现形。

1997年,国家正式立项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工程,他带队攻关,面对电磁复杂环境和强杂波这些国际难题,团队从理论到工程反复迭代。上千次实验后,他们解决信号模型设计和系统优化问题。

2004年南方海边测试时,初样失败,他们分析杂波来源,查资料改方案,没多久就调整过来。2011年,终于研制出全天时全天候远距离新体制雷达,系统小巧,作用距离超国际先进水平,核心技术领先。

不光探测舰船,还能锁定空中隐形目标,比如F-22那种,打破国外垄断,让中国海防从被动变主动。

2015年,又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海域监控覆盖率升到全覆盖,筑起一道技术长城。

2018年1月8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给他,表彰他40年坚持自主创新,在对海远程探测上从0到1的跨越。

奖金800万到手,刘永坦的决定让人佩服。

领奖时,他就想好了用途,2020年8月3日,在哈工大正式捐出全部,设立永瑞基金。

基金以他和妻子冯秉瑞的名字命名,专攻电子与信息学科人才培养,特别是国防电子工程方向。他觉得钱该用到培养年轻人上,帮助学校打造国之重器。

他一辈子就干雷达这行,带出“雷达铁军”,院士、总师一大批,现在捐款就是延续这份传承。

哈工大用这笔钱资助项目,招新人,搞创新,基金已运行五年,产出不少成果,他偶尔还去指导。

刘永坦的贡献不只技术层面,还在于那份家国情怀。

他从战乱中走来,选择无线电专业,本就冲着国防去。

到现在,他耄耋之年仍奔波教学科研一线,规划分布式小型化前瞻技术,为远海探测网铺路。

这辈子,他说就做一件事,为国家海疆添砖加瓦,实打实的科学家风范。

刘永坦:“从0到1”,为海疆雷达打造“火眼金睛” 黑龙江新闻网

来源:烟寒若雨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