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一则消息在国际农产品贸易领域掀起波澜。据路透社报道,巴西农业部官员于9月10日明确表示,中国已正式批准从巴西进口高粱。这一决定犹如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打破了国际高粱贸易的原有格局,尤其是让长期占据中国高粱进口主导地位的美国,遭受了沉重打击。数据显示,今年
近日,一则消息在国际农产品贸易领域掀起波澜。据路透社报道,巴西农业部官员于9月10日明确表示,中国已正式批准从巴西进口高粱。这一决定犹如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打破了国际高粱贸易的原有格局,尤其是让长期占据中国高粱进口主导地位的美国,遭受了沉重打击。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美国对华高粱出口量仅约8.2万公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降了97% ,昔日的繁荣景象不再,美国高粱产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是全球高粱出口的“霸主”,而中国则是其最重要的海外市场之一。在过去,中国进口的高粱近九成都来自美国。高粱在中国的用途十分广泛,一方面,它是白酒酿造不可或缺的原料,中国作为白酒消费大国,对高粱的需求在白酒产业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另一方面,在饲料生产领域,高粱也是重要的原料之一,为满足国内畜牧业发展,对高粱的需求量也不容小觑。美国农民正是凭借着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使得高粱产业得以蓬勃发展,美国高粱在国际市场上也风光无限。
然而,近年来,中美贸易关系的波动改变了这一切。随着贸易摩擦的加剧,美国频繁将农业产品当作政治筹码,使得中美农产品贸易充满了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给中国的粮食安全带来了巨大风险,毕竟将粮食供应的命脉过度依赖于单一国家,一旦出现供应中断,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中国开始积极推动农产品进口的多元化战略,寻求更多可靠的供应来源。
就在美国高粱逐渐失去中国市场份额的同时,巴西高粱迎来了绝佳的发展机遇。巴西作为农业大国,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广袤的土地、适宜的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天然的优势。近年来,中巴在农业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从种植技术交流到基础设施建设,双方的合作覆盖了农业产业链的多个环节。
在高粱种植方面,巴西也在不断发力。数据显示,2024/25年度,巴西高粱种植面积扩张至489万公顷,相比贸易战前增长了217% 。如今,中国批准进口巴西高粱,为巴西高粱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巴西农业部官员表示,已接获中国海关总署通知,巴西高粱具备输华资格,目前巴西农业部正在对有出口意向的本土企业及生产商进行注册登记,预计首批输往中国的高粱将在60天内启运。这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巴西高粱将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市场,满足中国市场对高粱的需求。
对于中国来说,批准进口巴西高粱是实现农产品多元化进口的重要举措。一方面,降低了对美国高粱的依赖,有效规避了因贸易关系不稳定带来的粮食供应风险,增强了国家的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与巴西等国家的合作,推动了整体经贸关系的发展,拓展了国际合作空间,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在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地位。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中国与巴西的合作不仅局限于高粱贸易。在巴西,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如港口与航运体系的完善,大大提升了物流效率,降低了农产品运输成本。同时,在种植环节,中国农业专家也在指导巴西农民实施“高粱 - 大豆”轮作技术,这种源自中国华北平原的技术,让单位面积收益提升了40%,实现了双方在农业领域的互利共赢。
此次中国批准进口巴西高粱,对全球高粱贸易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美国高粱产业短期内想要恢复在中国市场的份额,难度极大。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局(ERS)的模型测算显示,中国买家转向巴西、阿根廷等南美供应商后,美国高粱产业至少需要五年才能找到替代市场,而在此期间,全美将有超过12万家中小型农场面临破产风险。
而巴西高粱产业则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随着中国市场的打开,巴西高粱的种植规模可能会进一步扩大,其在国际高粱市场的地位也将不断提升。对于其他国家来说,这也将促使他们重新审视自己在全球高粱贸易中的角色,积极寻求与中国等大国的合作机会,推动全球高粱贸易格局的重塑。
中国批准进口巴西高粱,是全球农产品贸易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它不仅反映了中美贸易关系对农业的影响,也体现了中国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的积极探索和有效实践。未来,随着全球农产品贸易格局的不断变化,中国将继续在国际市场上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多元化的合作,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同时也为全球农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来源:阿峰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