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提醒,冬春季节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的高发时期,天气寒冷干燥、室内通风不良、人员密集等因素都可增加流脑的传播风险。流脑究竟是什么疾病?为何在冬春季节高发?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呢?
近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提醒,冬春季节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的高发时期,天气寒冷干燥、室内通风不良、人员密集等因素都可增加流脑的传播风险。流脑究竟是什么疾病?为何在冬春季节高发?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呢?
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 ,属于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中的乙类传染病。这种疾病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超过10%,约20%的患者即使治愈后也会留有严重的肢体和组织伤残,如瘫痪、耳聋、精神障碍等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监测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70%的流脑病例年龄主要在18岁以下,尤其以6个月至2岁时期的婴幼儿风险最高。学校中青少年感染及死亡的情况也屡屡发生,比如2024年6月,青海西宁市湟中区第一中学八年级两名学生就因流脑先后因病死亡。
流脑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学校、幼儿园、车站等,一旦有患者咳嗽、打喷嚏,带有病菌的飞沫就会在空气中传播,其他人吸入后就有可能被感染。对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同寝、哺乳和接吻等密切接触也是重要的传播方式。
流脑的典型症状为发热、头痛、呕吐和皮肤出血。发热通常表现为突然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头痛剧烈且持续,普通止痛药难以缓解;皮肤会出现红色或紫色的瘀点、瘀斑,按压不褪色;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畏光症状,对光线敏感,眼睛难以睁开 。需要注意的是,流脑早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容易被忽视,导致延误治疗。一旦错过早期治疗机会,病情可能迅速恶化,因此,若出现上述症状,应提高警惕,及时就医。
(一)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脑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现阶段既有免费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也有自愿自费接种的非免疫规划疫苗可选择。按照国家免疫规划,6月龄、9月龄各接种1剂A群流脑多糖疫苗;3周岁、6周岁各接种1剂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 。此外,还有ACYW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AC结合疫苗、ACYW结合疫苗等非免疫规划疫苗,家长们可在接种门诊医生指导下按说明书选择接种,为孩子提供更全面的保护。
(二)加强个人防护
1. 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按照“七步洗手法”,在流动水下揉搓双手至少20秒,尤其是在饭前便后、触摸公共物品后,要及时洗手,避免病菌经手传播到口腔、鼻腔等部位。
2. 戴口罩: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前往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商场、超市、车站等,以及医院、养老机构等场所时,要科学佩戴口罩。口罩能够有效阻挡飞沫传播,降低感染风险。
3. 常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定时开窗通风,至少2 - 3次,每次通风30分钟左右。尤其是在寒冷的冬春季节,不要因为怕冷而紧闭门窗,良好的通风环境可以减少室内病菌的浓度。
(三)增强免疫力
1. 保证充足睡眠:睡眠是身体恢复和免疫系统调节的重要时间,每天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成年人7 - 8小时,儿童和青少年则需要更多,以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转。
2. 均衡饮食: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水果等,避免挑食、偏食,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增强身体抵抗力。
3. 适当锻炼:每周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上,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心肺功能,增强身体对疾病的抵御能力。
当出现高热不退、反复呕吐、皮肤出现出血点或精神异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切勿自行服用退烧药掩盖病情。在就医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应急处置措施:
1. 个人防护:患者科学佩戴口罩,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防止病菌传播给他人。
2. 物理降温:用温水擦拭腋下、额头等部位,进行物理降温,避免使用酒精擦拭或捂汗,以免加重病情。
3. 避免移动:若患者出现抽搐症状,勿强行按压肢体,应保持患者侧卧,防止窒息。
4. 记录观察:详细记录发热时间、呕吐频率等症状信息,就医时供医生参考,以便医生准确判断病情。
冬春季节是流脑的高发期,我们要提高警惕,了解流脑的相关知识,做好预防措施。尤其是家长和学校,要特别关注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疑似症状,及时就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家人和孩子的健康,远离流脑的威胁。
来源:奕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