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发朋友圈 vs 不看朋友圈,谁更成熟?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2 12:46 1

摘要:微信朋友圈是已经成了鸡肋,还是依然很有用、很繁荣呢?经常发朋友圈的应该是少数。好友中,谁不发朋友圈我们大概知道,谁不看朋友圈很难知道,但感觉不发朋友圈的人多,完全不看朋友圈的人可能少一些。发朋友圈就像锻炼身体,很难坚持下去,刚开始或许一天能发好几条,慢慢地一个

2025年09月12日 12:00北京

三联生活周刊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公众号

文|贝小戎

微信朋友圈是已经成了鸡肋,还是依然很有用、很繁荣呢?经常发朋友圈的应该是少数。好友中,谁不发朋友圈我们大概知道,谁不看朋友圈很难知道,但感觉不发朋友圈的人多,完全不看朋友圈的人可能少一些。发朋友圈就像锻炼身体,很难坚持下去,刚开始或许一天能发好几条,慢慢地一个月只发一两条,到最好就荒芜了。看朋友圈就很简单,爱发的、自己想看的可能也就那么几个e人,闲来无事可以看看有什么新鲜事,反正看不看没人管你。

《二十不惑》剧照

近日,情感博主Toeeta说:“不发朋友圈和不看朋友圈,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代表了成熟的两种境界。前者是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在干麻。后者是不想知道别人在干嘛,但是很少有人都能做到。”不知下面2500多条评论都说了啥。反正这一下子就否定了很多人——好像仍然在发朋友圈或看朋友圈的人都还不成熟。

不发朋友圈和不看朋友圈,分别有多成熟呢?不发朋友圈,相当于闭上了嘴;不看朋友圈相当于闭上了眼。朋友圈就像一桌菜,不发等于不给别人上菜,不看等于不吃别人的菜。

其实不说,别人就不要听,等于不给别人添乱,不看就是不让自己心烦。不需要别人知道自己的状况,等于不需要别人的夸奖和安慰,是一种自立自足,而且给朋友减负;不看朋友圈,等于不关心别人的状况,不去赞别人或者安慰别人,这是给自己减负。这么说来,不发朋友圈的人还在为别人考虑,不看朋友圈的是真的要遗世独立了。

《风平浪静的闲暇》剧照

另一种可能是,不发朋友圈的人比较洒脱,好像自己无论遇到什么、做了什么,都很寻常:无论是自己加薪升职了,还是孩子考了前几名了,换了新车了,见怪不怪,都是水到渠成。不看朋友圈,是因为那些朋友发的东西,无非是晒自己去哪儿旅游了,去过哪个高级餐厅了,看了什么电影了,孩子考了前几名了,换了房了,见到哪个名人了,最厉害的不过就是退休了可以领养老金了,或者财务自由了。不发朋友圈是怕别人跟自己比较,不看朋友圈是不想或不必跟别人比较。

读到这里,你可能会说,这两件事需要这么反复地琢磨吗?朋友圈相当于一个公开的日记,想发的就发,想看的就看,哪有那么多的事?这么说吧,根据英国心理学家邓巴的研究,我们每人平均有5个最亲密的人、15个密友、45个稍远一层的好友,最多能维持跟150个人的亲密关系。我们的朋友圈应该是发给最亲密的人以外的、150人以内的人看的。因为对于最亲密的人,我们会直接跟他们聊天,对于150人以外的人,确实不在意他们对你的看法。

《金字塔游戏》剧照

《大西洋月刊》的一篇封面报道说,在社交媒体时代,我们跟最亲密和最遥远的人的联系都变得更牢固了,而中间层“熟悉但不亲密”的关系受到严重的破坏。“家人教会我们爱,部落教会我们忠诚,村庄教会我们宽容。”如今我们成了没有村子的人了,要么独处,要么跟家人在一起,要么在网上跟同好交流,很少跟人一起参加活动,从而没有机会培养妥协和宽容的习惯。

比如有一位家长在家长会上不赞同你的观点。在网上,你可能会攻击他,但是在学校的体育馆里,你会默不作声。慢慢地,你发现你们的女儿在一起上舞蹈课,接孩子时你们一起聊如何照顾老人,你可以迁就你们的不同意见了。村庄这种地方是练习妥协的最佳场所。

看别人的朋友圈,等于获取一些潮流资讯,有时候会担心错过了别人发的内容,但可以这么想:他们一直在更新,上次发的也许已经过时了,可以等着他们更新,有价值的东西总会再次出现。

《亲爱的仇敌》剧照

至于看别人的朋友圈,会不会对自己的生活感到不满,有专家说,即使没有朋友圈,也会有这种比较。逛街的时候、看视频的时候,也能看到别人穿更好看的衣服。

发了朋友圈之后可能就会期待别人的点赞或者评论,但也不等于特别在意别人会怎么看自己,也许只是在通报信息。我们确实要把握好控制自己形象的努力。“如果你过分看重自己的形象,你就会把自己变成公众反复无常的舆论的奴隶。把他人捧得高高在上,在它面前卑躬屈膝,乞求它的认可。你变得一无所有,你的自尊心会随着他人对你的看法而飙升或崩溃。这很容易导致情绪疾病。我们仿佛对渺小和虚无有着深深的恐惧,所以每隔几分钟就会查看手机,重新确认自己的存在,确认自己被爱。”

各种调查说,频繁使用社交媒体让人焦虑、抑郁。那我们需要彻底退出社交媒体吗?给别人点赞能创造“最低限度的人际关系。”“点赞”就像无声的寒暄,我们用点赞来建立社会联系,将人们联系在一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点赞”类似于微笑或点头等手势。不需要发朋友圈,不需要知道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是不可能的,“即使一个人声称他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他也得先想象别人会怎么看再决定把它们加以忽略,这本身就意味着他人的视角已进入他的心理流程。”

《深情眼》剧照

美国思想家爱默生在《论自立》一文中鼓励人们特立独行,他说:“嫉妒等于无知,模仿无异于自杀,一个人不管好坏,必须让命运属于自己……我生活是为了生活本身,不是为了观瞻。”但最理想的是与他人一起自立,“在世界上,按世人的观点生活容易;在隐居时,按自己的想法生活也不难;可是伟人之所以是伟人,就在于他在大众之中尽善尽美地保持了遗世独立的个性。”

不发朋友圈和不看朋友圈,哪个更厉害?我们可以反过来想:发朋友圈和看朋友圈,哪种行为更菜、更应该避免?如果发朋友圈是为了博得点赞,内心是有点不够强大。但完全有可能发朋友圈是为了分享信息。看朋友圈的说明,朋友里面有能提供最新、最有用信息的人,这本身就挺有面子,而且这也是一个热心的人,因此也是一个快乐的人。不看朋友圈以及声明自己不看朋友圈都是不成熟的。

问不发朋友圈和不看朋友圈哪个更成熟,就好比问不化妆的人和不管别人是否化妆的人哪个更好看。《神雕侠侣》中,黄药师说老顽童周伯通说:“我黄老邪对名淡泊,一灯大师视名为虚幻,只有你,却心中空空荡荡,本来便不存名之一念。”只要不惦记着“名”,发和不发、看和不看都一样。

来源:安徽乡村振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