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在看她家,才明白那道玻璃墙隔开的其实是四季:春天刚冒芽的薄荷香飘不进屋,夏天暴雨打在栏杆上的白噪音听不见,秋天落叶贴地的沙沙声被挡在外面,冬天第一缕阳光也被折射得只剩亮度没了温度。
刷到这套房的第一眼我就停下滑动的手指——阳台没包!
风带着树叶的影子晃进客厅,像有人轻轻摇扇子。
当年我家也纠结过要不要落地玻璃全包,最后败给了灰尘和噪音。
现在看她家,才明白那道玻璃墙隔开的其实是四季:春天刚冒芽的薄荷香飘不进屋,夏天暴雨打在栏杆上的白噪音听不见,秋天落叶贴地的沙沙声被挡在外面,冬天第一缕阳光也被折射得只剩亮度没了温度。
她把阳台顶做成原木格栅,阳光穿过缝隙变成会跳舞的小格子;地面铺防腐木地板,赤脚踩上去温温的;最绝的是那面可升降的竹帘——想晒太阳就卷到顶,想发呆就放一半,光影斑驳得像老电影。
这哪是阳台啊,分明是把半个公园搬回了家。
有人担心开放式招蚊虫?
她在角落种了香茅和迷迭香,天然驱虫还顺手能摘两片煮茶;怕下雨打湿地板?
防腐木底下留了排水缝,暴雨天拿花洒冲冲就行;至于灰尘——每周吸尘器走一圈的事,换来每天睁眼就能看见云朵从眼前飘过,值不值?
屋里配色更是妙:墙面是加了点灰度的奶油色,像打发了八分的淡奶油;胡桃木的餐桌椅压住了轻浮感;雾霾蓝的亚麻窗帘和灰豆绿的抱枕撞在一起却不突兀——就像把莫兰迪的画拆成了家具版。
最打动我的其实是那些"没用"的小东西:藤编篮里堆着未读完的书,陶土花盆边缘磕了个小口却舍不得扔,老式唱片机偶尔卡壳发出滋啦声……这些不完美才像真实生活的牙印。
有人留言问沙发会不会太大占地方?
其实她家选的是2.6米三人位配单人躺椅的组合,留出过道后反而显得开阔——毕竟拥挤感从来不是尺寸问题而是比例问题。
说到底哪有什么装修秘籍?
不过是敢把喜欢的东西摆出来:哪怕是一盆养了三年的龟背竹叶片有点焦边也没关系;哪怕咖啡机只是入门款但能每天做出带油脂的espresso就够了;哪怕书架上的书按颜色排列会被吐槽形式主义……住在里面的人觉得舒服比任何设计法则都重要。
所以下次再有人劝你"还是封起来吧",不妨先想想:你是想要一个永远干净却永远不变的样板间?
还是愿意每天多花十分钟打扫但能听见风声的窝?
来源:梦醒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