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王开三轮车送快递 月入两千还被嘲笑 结果银行卡余额惊呆众人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6 12:00 3

摘要:得知消息那天,我正坐在村头老槐树下乘凉。王师傅骑着他那辆已经掉了一层漆的电动三轮车晃晃悠悠地经过,车斗里塞满了大大小小的快递包裹。

没想到,今年中秋,王师傅的银行卡突然成了我们仙坪村的谈资。

得知消息那天,我正坐在村头老槐树下乘凉。王师傅骑着他那辆已经掉了一层漆的电动三轮车晃晃悠悠地经过,车斗里塞满了大大小小的快递包裹。

“老王啊,你都六十多了,也该歇歇了!”村支书老李冲他喊道,“那点钱还值当你风吹日晒的?”

王师傅只是笑笑,擦了擦额头的汗,继续蹬着他那辆三轮车。后座的蓝色塑料板上,用红色记号笔写着歪歪扭扭的”顺丰”二字,那两个字已经被雨水冲刷得只剩一个模糊的影子。

“可惜了,好好的一个厂长退休了干这个。”李支书摇着蒲扇感叹。

我点点头。王师傅退休前是县里罐头厂的厂长,那时候风光得很,开着桑塔纳,戴着金丝眼镜,腰板挺得像杆枪。乡亲们见了都要喊一声”王厂长好”。谁能想到如今退休了,却开着破三轮送快递,每月才挣那么两千块钱。

村里人都说他是不是赌博输了,或者儿子出了什么事需要钱。但是细想又不对,他儿子在省城是个医生,年薪几十万呢。

“听说他前几天去医院体检了,是不是…有什么大病?”老李压低了声音问我。

我正想回答,一辆面包车停在了我们面前,打断了我们的谈话。车窗摇下来,露出一张熟悉的脸——王师傅的儿子小王。

“叔,我爸呢?”小王问道。

“刚走,往那边送快递去了。”我指了指村东头。

小王匆匆道谢,开车追了过去。也就是那天晚上,王师傅家里亮着灯到了深夜,隔壁的张大婶说,听见父子俩好像吵了一架。

第二天早上,王师傅照常骑着三轮车出去送快递,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唯一不同的是,他脸上的笑容少了,眼睛里有些疲惫。

那天下午我去村口小卖部买烟,碰见王师傅在修他的三轮车。三轮车的链条掉了,他蹲在地上,满手油污地忙活着。

“老王啊,你这车也该换了。”我递给他一支烟。

他摆摆手,没接,继续低头修车。“还能用,凑合着吧。”

“你儿子不是在省城当医生吗?怎么不给你换辆好点的?”

他愣了一下,眼神闪烁:“孩子有自己的生活,我不能老麻烦他。”

我坐在路边的石头上,点了支烟:“那你每月就挣那两千块,值当吗?”

王师傅终于抬起头,看着我:“你说人活着是为啥?”

我被问住了,只能模糊地回答:“活着嘛…就是好好生活呗。”

他笑了笑,又埋头修车:“我觉得,人活着,就得有点事做。”

小卖部里的电视正在播放新闻,说什么独生子女赡养父母的问题。王师傅突然抬头看了一眼,又低下头去。

“我那天看见你儿子来了。”我试探性地问。

他的手顿了一下,然后继续忙活:“嗯,他想让我搬去省城和他们住。”

“那挺好啊,享享清福。”

“我不习惯。”王师傅终于把链条装好了,擦了擦手上的机油,“城里的老头老太太,要么在公园跳广场舞,要么在家带孙子。我哪样都不会。”

他拍了拍三轮车的座椅:“还是这个自在,想去哪去哪,累了就休息,不累就多送几单。”

我看着他脸上的皱纹和花白的头发,突然明白了什么。

过了几天,村里人开始议论纷纷。说是王师傅上个月已经挣了三千多,比他以前说的两千多了不少。有人说他是不是在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怎么突然多了这么多钱。

“你们懂什么。”开小卖部的张婶子说,“他现在多跑几个乡镇,单子多了呗。”

“就他那破三轮车,能跑那么远?”有人不信。

倒是李支书笑呵呵地说:“老王能干,年轻时候当厂长,现在送快递也是一把好手。”

我没想到的是,中秋那天,王师傅的儿子又来了,这回还带着媳妇和孙子。他们开着一辆新SUV,停在王师傅家门口。村里人都围过去看热闹。

“老王家是不是有什么喜事啊?”

“八成是儿子要带他去省城住了!”

我也好奇,晚饭后特意绕到王师傅家门口。正巧看见王师傅和儿子媳妇站在院子里说话。

“爸,您就别固执了,搬来和我们一起住吧。”小王的媳妇一脸诚恳。

王师傅还是那句话:“我不习惯城里的生活。”

“那您总不能一辈子骑着那破三轮车送快递吧?多危险啊!”

“我喜欢。”王师傅笑了,“再说了,我也攒了点钱,以后不想干了就不干了。”

小王突然插嘴:“爸,您那点退休金,再加上送快递的钱,能攒多少?别硬撑了。”

我没听到王师傅的回答,因为他们进屋去了。但从院子里透出的灯光,我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似乎还在争执什么。

第二天一早,村里炸开了锅。

原来,王师傅中秋夜晚用自己的银行卡取了十万块钱,给孙子包了个大红包。这事本来也不算什么,但问题是,取款单上显示他的账户余额还有七十多万!

“七十多万啊!”张婶瞪大了眼睛,“他一个退休厂长,每月退休金才三四千,再加上送快递的两三千,怎么可能攒那么多?”

李支书笑而不语,只是摸着他那撮山羊胡子。

我倒是想起了什么。去年夏天,我坐王师傅的三轮车去镇上,路上下起了大雨。他从车斗里拿出一件旧雨衣给我披上,自己却全身湿透。雨衣口袋里掉出一张纸,我瞄了一眼,好像是股票账单。

那时候我没在意,只当是他捡来的废纸。现在想想…

中午,我在村口的小饭馆吃面,王师傅也进来了,点了碗素面,身上的衣服还是那件褪了色的蓝格子衬衫。

“老王,听说你有七十多万啊?”我开玩笑地问。

他被面条呛住了,咳嗽了好几下:“谁…谁说的?”

“全村都知道了。”我递给他一杯水,“昨晚取款机打印的单子,被人看见了。”

王师傅叹了口气:“这下完了,本来不想让人知道的。”

“有钱还不好吗?至少不用吃这种清汤寡水的面了。”

他笑了:“我就喜欢吃这个,清爽。”

“那你天天骑三轮车送快递,风吹日晒的,图啥呢?”

王师傅搅动着面条,半晌才开口:“你还记得咱们村的老刘吗?”

我点点头。老刘是村里的木匠,去年走的,临走前住了半年医院,把积蓄都耗光了,儿女还欠了一屁股债。

“我不想那样。”王师傅说,“退休金够日常开销,送快递的钱我全投资了。股票、基金,有时候也炒点期货。”

我惊讶地看着他:“你懂这个?”

“当年管厂子的时候,我就开始学了。后来厂子不行了,我拿了一笔遣散费,全投进去了。”

“那你…赚了多少?”

“十几年下来,也有百八十万吧。”他像是在谈论别人的事,特别平静,“医疗费够了,以后不用麻烦孩子。”

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王师傅总是拒绝去省城和儿子住。他不是怕麻烦儿子,而是怕自己将来生病成为儿子的负担。

“你告诉儿子了吗?”

“昨晚他知道了。”王师傅叹了口气,“非要我去和他们住,说什么’有钱也不能这么辛苦’。但我不习惯城里那种生活,一天到晚关在屋子里,上个厕所都要坐电梯。”

饭馆的电视在播放一档相亲节目,一个年轻人正在说他的择偶标准:有车有房,年收入不低于二十万。王师傅瞥了一眼,摇摇头。

“老王,你攒这么多钱,真的只是为了医疗费?”我忍不住问。

他垂下眼睛:“也不全是。”

“那是为啥?”

王师傅沉默了一会儿,突然问我:“你记得咱们村的王麻子吗?”

王麻子是村里的孤寡老人,前年冬天在家里去世,三天后才被人发现,据说死的时候手里还攥着一张全家福。

“我不想那样。”王师傅说,“所以我送快递,认识了很多人,每天都有人跟我说话,叫我’王师傅’。”

我突然觉得鼻子有点酸。

“钱是为了有保障,送快递是为了有尊严。”王师傅吃完最后一口面,“人这辈子,总得有点自己的事做。”

张婶从柜台后面走出来,给王师傅添了半碗面:“王师傅,多吃点。”

王师傅笑了:“不用,我吃饱了。”

“知道你有钱了,可以请你吃顿好的不?”张婶白了他一眼。

王师傅有些尴尬:“我那点钱,都是慢慢攒的,也不多…”

“少来了。”张婶插着腰,“我那不争气的儿子投资输光了学费,是谁给他垫上的?现在工作了,说要还你钱,你又不要。”

我这才知道,原来王师傅帮助过这么多人。

下午,我又看见王师傅骑着他那辆掉漆的三轮车出发送快递。车后座上那个写着”顺丰”的塑料牌子已经换新了,但还是用记号笔手写的。

“老王,你都这么有钱了,干嘛不换辆好车啊?”有人喊道。

王师傅笑了笑:“这车挺好的,跑得又不慢。”

“那你干脆别送了呗,安享晚年多好。”

“送快递也是种乐趣。”王师傅调整了一下帽子,遮住刺眼的阳光,“再说了,镇上的小孩都认识我,喊我’王爷爷’,挺亲切的。”

我看着他骑着三轮车远去的背影,突然想起他说过的那句话:人活着,就得有点事做。

傍晚,我在村口的小溪边散步,看见王师傅坐在石头上,望着远处的晚霞发呆。我走过去,递给他一支烟。这次他接过来了,点燃,深深吸了一口。

“听说你早上在银行又存了一笔钱。”我说。

“村里人嘴真快。”他笑了笑,“是啊,这个月送快递赚了三千多,存了两千五。”

“你都有那么多钱了,还存这点干嘛?”

“习惯了呗。”王师傅弹了弹烟灰,“再说了,钱不是越多越好吗?”

我看着他布满皱纹的脸和被太阳晒得黝黑的皮肤,突然感到一种说不出的敬意。

“你儿子他们走了?”

“嗯,下午走的。”王师傅的声音有些低沉,“他说周末再来接我,非要我去省城住几天。”

“你去吗?”

“去呗,不去他又要担心。”王师傅笑了笑,“不过就待几天,我还是喜欢村里,空气好,人也熟。”

小溪的水流过鹅卵石,发出哗啦啦的声音。王师傅突然说:“你知道吗,我最怕的不是没钱,是没用。”

我没说话,等他继续。

“年轻时忙着工作,顾不上家;等退休了,儿子长大了,也不需要我了。送快递让我觉得,我还能做点什么,还有人需要我。”

远处,几个放学的孩子看见王师傅,远远地喊:“王爷爷好!”

王师傅立刻站起来,笑着挥手:“放学啦?回家吃饭去吧!”

孩子们蹦蹦跳跳地离开了。王师傅重新坐下,脸上的笑容还未褪去。

“看,这就是我活着的意义。”他说。

夕阳的余晖洒在小溪上,波光粼粼。王师傅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很长。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一个有七十多万存款的老人,每天还要骑着破旧的三轮车,顶着烈日,冒着风雨,只为那两三千块钱的快递费。

那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证明自己还活着,还有价值。

中秋过后,村里对王师傅的态度变了。不再有人嘲笑他骑着破三轮送快递,反而多了几分敬重。李支书甚至提议让王师傅加入村里的理财小组,教大家怎么理财。

王师傅婉拒了:“我就是瞎捣鼓,没什么好教的。再说了,我喜欢安静。”

但他答应每周六晚上在村委会给有兴趣的村民讲讲基本的投资知识。第一次讲座,来了二十多人,其中不乏年轻人。他们惊讶地发现,这个看起来普普通通的老人,对金融市场竟然如此了解。

讲座结束后,王师傅还是骑着他那辆三轮车回家。车后座上的”顺丰”牌子在月光下隐约可见。

第二天清早,他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快递派送工作。车斗里装满了包裹,他哼着不知名的小调,消失在村口的晨雾中。

我站在村口,看着他的背影,突然想起一个古老的谚语: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你如何度过每一天。

王师傅,一个普通的退休老人,用他的方式告诉我们:人活着,就得有点事做。那不仅是为了生计,更是为了尊严和快乐。

那个银行卡余额七十多万的秘密,最终成了我们村里的一个传奇。不是因为那笔钱有多少,而是因为,它背后站着一个宁愿风吹日晒送快递,也不愿意虚度光阴的老人。

那些嘲笑他的人,如今都沉默了。因为他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的财富,不只是银行卡里的数字,还有那些看不见摸不着,却比金钱更珍贵的东西。

比如,尊严。比如,被需要的感觉。比如,活着的意义。

来源:白开水聊八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