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广东省深圳市,有两所备受关注的高校——深圳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它们近年来发展迅猛,被誉为深圳高校的“双子星”。这两所大学各具特色,在学科建设、师资力量、科研成果、录取分数和就业情况等方面都有出色表现。那么,深圳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究竟谁更胜一筹呢?让我们一起来
在广东省深圳市,有两所备受关注的高校——深圳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它们近年来发展迅猛,被誉为深圳高校的“双子星”。这两所大学各具特色,在学科建设、师资力量、科研成果、录取分数和就业情况等方面都有出色表现。那么,深圳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究竟谁更胜一筹呢?让我们一起来深入探讨。
一、历史底蕴与办学定位:起点不同,目标一致
深圳大学于198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建校之初,北大援建中文、外语类学科,清华援建电子、建筑类学科,人大援建经济、法律类学科 ,起点颇高。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一所学科齐全、设施完善、师资优良、管理规范的综合性大学,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多层次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体系。
南方科技大学则是在2011年正式开学,是深圳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创建的一所高起点、高定位的公办新型研究型大学。借鉴世界一流理工科大学的学科设置和办学模式,以理、工、医为主,兼具商科和特色人文社科的学科体系,目标是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思想库和新知识、新技术的源泉。
从历史底蕴来看,深圳大学成立时间更早,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和文化沉淀;南方科技大学虽年轻,但起点高、定位新,发展潜力巨大,两者在不同的起点上朝着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目标迈进。
二、学科实力:各有千秋,特色鲜明
在学科评估中,深圳大学没有“双一流”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深大有一个学科被评为B+,即光学工程;有5个学科被评为B,分别为理论经济学、新闻传播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有4个学科被评为B-。此外,深圳大学入选广东省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有6个,分别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心理学、理论经济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土木工程、光学工程。目前拥有3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6个博士点、72个硕士点、4个全球前1‰学科、20个全球前1%学科。
南方科技大学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中,“数学”学科入围。此外,南科大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物理学、数学、生物学、力学等6个学科入围广东省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 。截至目前,南科大共有3个ESI全球前1‰学科,17个ESI全球前1%学科,获批建设各级各类科研平台140个,拥有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整体来看,深圳大学学科门类更为齐全,在学科广度上占据优势;南方科技大学虽然学科数量相对较少,但在“双一流”学科和一些重点学科建设上更为突出,学科精度较高,双方在学科实力方面各有亮点。
三、师资力量:精英汇聚,难分伯仲
深圳大学现有教职工3464人(不含附属中学),其中专任教师2263人。有在站博士后806人,专职研究人员274人,访问教授126人,外籍教师228人。拥有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11人(含短聘4人),美国科学院、工程院、医学科学院院士5人(短聘),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人,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短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3人,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1人,诺贝尔奖(生理和医学)获得者1人(短聘) 。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4人,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0人,国家QR顶尖人才与创新团队1个,中组部“QR”57人(含青年千人33人、外专千人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2人(含短聘17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8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8人。
南方科技大学截至目前,拥有院士59人,其中签约引进与自主培养全职院士43人。师资队伍中90%以上具有海外工作经验,60%以上具有在世界排名前100名大学工作或学习的经历 。众多优秀学者汇聚,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强大支持。
两所高校都在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师资队伍实力雄厚,虽然在具体的人才数量和构成上存在差异,但都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在师资力量对比上难分高下。
四、科研成果:成绩斐然,发展迅速
深圳大学不断深化科研体制改革,科研项目与经费增长显著。2017年,科研总经费超过10亿元;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81项,跃居全国第23位、广东高校第2位;新增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1项,位居全国第37位、广东高校第3位 。SCI收录论文2280篇,SSCI收录论文202篇。获科研奖励2160项,获专利授权327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11项。在2024 - 2025自然指数排名中,深圳大学首次进入全球前50名。在2024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深圳大学有36个学科上榜,学科建设成果显著,凭借36个上榜学科数,位居非“双一流”高校之首。其中,光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和城乡规划学4个学科排名全国前7%。城乡规划学从2023年的全国第14名上升到2024年的全国第4名,实现跨越式发展。此外,信息与通信工程、建筑学和基础医学3个学科进入全国前12%。在2024中国大学分领域评级中,深圳大学上榜4个学科领域,在理科、工科领域评级均为A,且在理科、工科两个领域均排在非“双一流”高校中的第1名。
南方科技大学作为最年轻的“双一流”高校,跑出了科研“加速度”,学校成果3次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在2024 - 2025自然指数排名中,位列全球第22名。在2024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南方科技大学有8个学科上榜。地球物理学排名全国第4名,数学排名全国前7%,其中,数学从2023年的全国前12%跻身2024年的全国前7%。此外,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3个学科进入全国前12%,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3个学科进入全国前30%。在2024中国大学分领域评级中,南方科技大学上榜2个学科领域,在“2024中国大学理科实力评级”中,排名第21名。在国际排名中,2025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南科大位列全球高校183名,内地榜单第13位;在2024年泰晤士世界大学影响力排名中,南科大进入该榜单总榜世界前50名,是排名最高的中国大陆高校。2025QS世界大学排名中,南科大排名由2024年的301名上升为284名。
从科研成果来看,两所高校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南方科技大学在国际排名和一些顶尖科研成果的表现上较为突出;深圳大学在学科排名和科研项目的数量上也不逊色,在不同方面展现出强大的科研实力。
五、2025录取分数:略有差异,竞争激烈
深圳大学2025年在广东省普通类投档分数线为,物理组594分,历史组592分 。在湖南省,2025年本科批普通类物理类最低分为611分,最高622分;历史类最低603分。在其他省份的录取分数线也各有不同,但整体来看,深圳大学的录取分数线较高,竞争较为激烈。
南方科技大学的录取方式与深圳大学有所不同,采用综合评价模式(60%的高考成绩 + 30%的校园测试成绩 + 10%的平时会考成绩),面向全国部分省区市进行招生,全部为提前批次(或综合评价批次)录取 。目前暂未获取到2025年南科大具体专业在各省份的详细录取分数信息,但从以往情况和其招生模式来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录取分数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招生政策、专业冷热等。深圳大学常规的高考录取分数有明确参考,南方科技大学的综合评价模式则更注重学生多方面能力,两者在录取方面各有特点。
六、就业情况:前景广阔,各有所长
深圳大学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与腾讯、华润、大疆等公司有密切合作关系 ,众多知名企业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深圳大学2024届毕业生总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5.80% 。其中,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5.62%,主要就业地区为粤港澳大湾区,占就业人数的94.44%,就业行业主要集中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领域。毕业生主要入职单位类型为企业,其中民营企业占比62.04%,国有企业占比18.41%。升学深造的本科毕业生中,有23.00%前往QS世界大学排名前50的高校,52.87%前往QS世界大学排名前100的高校。
南方科技大学2024届本科毕业生深造率为47.91%,其中国内升学比例为14.72%,出国(境)深造比例为33.19%。出国(境)深造的毕业生中,超70%前往QS世界大学综合排名前50的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为97.37%,就业行业主要集中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领域。就业单位主要为企业,其中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占比分别为55.08%和19.66% 。
在就业方面,两所高校的毕业生都受到市场的认可,就业落实率都较高。深圳大学毕业生更多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就业单位类型丰富;南方科技大学深造率相对较高,尤其在出国(境)深造方面表现突出,就业行业也集中在一些高新技术领域 。
深圳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各有优势,难分高下。深圳大学学科综合、历史久、就业地域特色强;南方科技大学学科精、科研强、国际认可度提升快、深造优势大。
来源: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