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用一句话,就让你懂得什么是柏梁体、宫体诗、老干体和打油诗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2 11:55 1

摘要:本文就详细的来介绍一下什么是柏梁体、宫体诗、打油诗和老干体,并用一句话点出它们最典型的特征,读完后你就能正确地分辨。

作为诗词文化传播者,我也时不时地分享当今诗友们的原创诗。

我经常在评论区看到某些网友的评论,例如:“你这就是一首打油诗!”、“你这首诗是典型的老干体!”

其实这些评论者未必知道什么是打油诗,什么是老干体。

本文就详细的来介绍一下什么是柏梁体、宫体诗、打油诗和老干体,并用一句话点出它们最典型的特征,读完后你就能正确地分辨。

最典型特征:“七字句,句句押韵”

柏梁体是一种句句押韵、一韵到底的七言古诗。相传起源于汉武帝在柏梁台上与群臣联句赋诗,每人一句,每句用韵,故而得名。

柏梁台联诗,从皇帝到大臣,每人一句七言诗,每句末尾的字都押同一个韵。这种形式增强了君臣一体、共颂太平的仪式感和气势,也创造了“柏梁体”。

柏梁体用韵明显不同于通常隔句押韵的近体诗,每句押韵,读起来节奏非常紧凑,富有韵律感和气势。

杜甫的名作《饮中八仙歌》就是典型的柏梁体。

唐朝杜甫的《饮中八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最典型特征:“辞藻绮艳空洞,多描写女性与宫廷”

宫体诗是南朝梁后期至陈代流行于宫廷的一种诗歌风格,其核心特征是题材上专注于描绘女性容貌、体态、服饰、情思以及宫廷生活器物,风格绮艳、柔媚、细腻,注重辞藻的雕琢和声律的追求。

宫体诗在内容上常被批评为“轻靡”,但在艺术形式上极大地推动了诗歌向讲求声律、对仗的格律诗发展,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就是一首宫体诗。

举一个宫体诗的例子:南朝梁萧纲的《咏内人昼眠》

北窗聊就枕,南檐日未斜。

攀钩落绮障,插捩举琵琶。

梦笑开娇靥,眠鬓压落花。

簟文生玉腕,香汗浸红纱。

夫婿恒相伴,莫误是倡家。

这首诗细致地描绘了一位宫中女子白天睡觉的情态。作者用“娇靥”、“眠鬓”、“玉腕”、“香汗”、“红纱”等艳丽的词汇,极尽工笔刻画之能事,将女性的柔美和宫廷生活的奢华精致展现出来,是典型的宫体诗题材和风格。

最典型特征:“歌功颂德”

并不像很多朋友认为的那样,写得差的诗就是老干体,如果没有歌功颂德就不能称之为老干体。

老干体内容上多歌功颂德、宣传口号、咏颂时事,常直接使用官场术语或套话,缺乏意象和意境的美感,概念化、口号化倾向明显,往往流于官话。

举一个老干体的例子,《庆祝××大会召开》

旌旗招展彩云飞,九州处处响春雷。

群贤毕至献良策,宏图再展树丰碑。

科学发展指方向,和谐社会暖风吹。

万众一心向前走,盛世华章永放辉!

这首诗充满了“旌旗招展”、“春雷”、“宏图”、“丰碑”、“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盛世华章”等术语和宏大意象,缺乏具体、生动的个人情感和艺术想象,而是口号化的歌功颂德,是典型的老干体。

最典型特征:“语言俚俗,诙谐幽默”

打油诗是一种起源于民间、通俗诙谐、不拘平仄格律的诗体。其特点是语言通俗易懂甚至俚俗,内容诙谐幽默、调侃戏谑,有时暗含讥讽。

打油诗不追求高雅的意境和严谨的格律,但要求朗朗上口,趣味盎然。

应该注意,打油诗绝对不是劣诗的代名词!它的出现,使诗歌从庙堂之高走向江湖之远,充满了生活气息。

唐朝张打油的《雪诗》

江上一笼统,

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

白狗身上肿。

这是一首典型的打油诗,用词俚俗而极具画面感,生动地描绘出大雪后的滑稽景象,令人忍俊不禁。

最后用一句话总结一下:句句押韵的是柏梁体,辞藻绮艳空洞的是宫体诗,歌功颂德的是老干体,语言俚俗、诙谐幽默的是打油诗。

朋友们,读了本文是不是又增长了知识?是否赞同本文观点?欢迎在评论区里分享高见。

来源:驶向一江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