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乡村振兴局按照文化和旅游部等三部门《关于持续推动非遗工坊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通知》要求,围绕加强非遗生产性保护和技艺活化传承,发挥非遗工坊助力乡村振兴作用,组织各地认定了289家非遗工坊。为发挥典型案例示范引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乡村振兴局按照文化和旅游部等三部门《关于持续推动非遗工坊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通知》要求,围绕加强非遗生产性保护和技艺活化传承,发挥非遗工坊助力乡村振兴作用,组织各地认定了289家非遗工坊。为发挥典型案例示范引领作用,省文化和旅游厅会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乡村振兴局共同组织遴选了20个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本栏目将分享部分非遗工坊典型案例,从加强非遗保护、促进就业增收、赋能乡村振兴等多个维度展现“非遗+”的经验成果,传播非遗技艺承载的八闽文化气韵,促进非遗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
福建省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推介(十)
匠心筑梦,雕刻乡村新未来
——福建省振昌园林古建筑有限公司
案例名称:匠心筑梦,雕刻乡村新未来
所属工坊:福建省振昌园林古建筑有限公司
依托非遗代表性项目名称:惠安石雕(国家级)
基本情况:福建省振昌园林古建筑有限公司非遗工坊于2022年设立,依托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惠安石雕,工坊占地100亩,开设28条手工生产线,设有平直车间、雕刻车间、拼装车间等功能区域,是一家集石材制品、工艺品设计制作、陵园建设、建筑幕墙、城市雕塑、寺庙雕刻、园林绿化及古建筑工程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惠安石雕生产基地。多年来,该工坊致力于惠安石雕手工生产与文化展示,成为集美大学美术学院、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等多所院校的实践基地,年产值达数千万元,工坊被授予“2023-2025年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工艺美术大师传承创新基地”“福建省技能大师工作室”“福建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多项荣誉,在推动非遗保护、带动就业增收和助力乡村振兴方面成效显著。
福建省振昌园林古建筑有限公司非遗工坊
做法成效
(一)
守艺传薪承袭古法,匠心育才谱写新篇
破解传承人才断层难题
该工坊长期致力于惠安石雕非遗传承人梯队建设和技艺活态传承,依托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建奎的引领作用,累计带徒450余人,培养出省工艺美术大师10人、市工艺美术大师15人、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技师)28人,形成老中青结合、梯队合理的传承人队伍,其所带徒弟的生产份额占据惠安石雕行业的40%,成为行业的中坚力量。多年来,该工坊积极承办各类非遗培训与赛事,提升惠安石雕非遗传承人群的创新理念与技艺水平。
打通校企交流合作
工坊与集美大学美术学院、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成为多家院校的实践教学基地,同时积极面向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全年免费开放非遗展馆,接待研学团队超万人次,显著增强了青少年对传统石雕文化的认知与兴趣。
立足地域文化特色
工坊创作完成“红色系列”石雕作品120多座,分布于全国革命老区、先烈遗迹及领袖故里,近五年实现相关产值2.7亿元。同时,工坊积极融入茶文化、惠女文化等闽南非遗元素,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惠安石雕文创产品,一年内实现增收40%,有效拓展了石雕艺术的表现形式与市场空间。
工坊带头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建奎
(二)点石成金拓宽市场,非遗产业蝶变升级
强化质量管理
工坊在传承传统石雕技艺基础上,积极引入现代设计理念与工艺标准,设立平直、雕刻、拼装等专业车间,实现石雕产品的标准化、精细化生产。此外,工坊还系统整理惠安石雕技艺档案,推进非遗传统技艺的深层次研究与规范化传承。
发挥榜样作用
作为惠安石雕行业领军企业,工坊积极整合当地石材资源与人力资源,推动石雕产品向园林古建、城市雕塑、幕墙工程等高附加值领域延伸,提供四十多种类型就业岗位,近三年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
推动绿色生产
工坊注重石雕产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通过引进环保设备和技术,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粉尘与噪音污染,实现石材加工废料的循环利用,打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石雕生产基地,树立了行业典范。
惠安石雕作品《共和国从这里走来》
(三)石韵流芳福泽乡土,村美民富旧貌换新颜
助力增收致富
工坊坚持以吸纳农村劳动力为重点,通过提供居家就业、灵活就业等多种方式,为当地群众开辟稳定收入来源。工坊年均支付工资近1200万元,有效提升了村民生活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经济支撑。目前,工坊所在五峰村已实现无贫困人口目标,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激发乡村活力
工坊积极参与乡村文化建设,免费开放非遗展示场馆,组织惠安石雕文化主题活动,带动周边餐饮、住宿及研学旅游发展,年均接待游客及研学团队超万人次。工坊还承接海峡对岸订单,推动惠安石雕文化传播,吸引海外华人来闽旅游,促进了本地文旅消费和乡村产业升级。
支持公益事业
该工坊多次免费提供场地与设施,举办各类非遗展览和竞赛,支持乡村文化公益事业,通过传习培训、技术帮扶等形式,助力村民掌握石雕技能,实现家门口就业,形成了“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家”的良性发展机制,探索出非遗工坊助力乡村振兴的可复制路径。
全国工艺品制作(石雕工)职业技能竞赛华南预赛区选拔赛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