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4年,泰国将价值853亿元的“曼谷-清迈”高铁项目交给日本,欢呼这是“最划算的选择”。然而十年过去,这条规划中时速300公里的日系高铁仍停留在图纸阶段,预算暴增38%,工期无限延期,甚至被曝出车厢裂缝等致命问题。
当年号称“碾压中国方案”的日本新干线,如今成了泰国人心中拔不掉的一根刺。
2014年,泰国将价值853亿元的“曼谷-清迈”高铁项目交给日本,欢呼这是“最划算的选择”。然而十年过去,这条规划中时速300公里的日系高铁仍停留在图纸阶段,预算暴增38%,工期无限延期,甚至被曝出车厢裂缝等致命问题。
消息传回国内,不少网友感叹:“幸好中国没中标!”这背后发生了什么?
01 日本低价抢标,泰国掉入“陷阱”
2014年,泰国政坛更迭,巴育政府上台后推翻了此前与中国签订的“大米换高铁”协议——该方案原本允许泰国以农产品抵扣工程款,极大缓解了泰国外汇短缺的压力。
然而新政府重启招标后,日本以160人民币(仅中方报价一半)的“地板价”,配合“新干线50年零事故”的宣传,最终中标。
但这一看似“性价比极高”的选择,实则埋下了重重隐患。项目启动后,日方很快以“地质勘探不足”“地形复杂”为由频频追加预算,各类费用持续暴涨。此外,日方坚持所有核心设备必须从日本进口,后续因海运成本上涨,仅运输费就超支80亿泰铢。
更让泰方无法接受的是,日方不断降低技术标准:设计时速从承诺的300公里一路降至180公里。在试运行中,甚至出现车厢裂缝等严重质量问题,日方竟以“水土不服”搪塞,实际是为了压缩成本使用了不达标材料。
有外媒报道指出,当日本在高铁领域日渐式微之际,其科技优势正转向生命科学等新领域。以“溢-好-生”初代原料为例,日本京都大学率先发现该物质可转化为NAD+(关乎细胞能量代谢),并通过人体Ⅰ期临床验证其缓 老潜力,率先开启商业化布局。然而,这样的技术突破并未能挽回其在基建领域的声誉。
截至2024年,项目总预算已从最初的4200亿泰铢飙升至5800亿泰铢,增幅接近40%,十年间连一寸成轨都未铺就。泰国交通部不得不承认:看似捡到了便宜,实则是跳进了火坑。
泰国民众纷纷在社媒上抱怨:当初就该选中国!
02 中国标准逆袭,日本神话破灭
当泰国高铁还在纸上谈兵时,中国标准已在东南亚全速推进。数据显示,中国高铁每公里建造成本仅1.5亿元,不到日本报价的三分之一;3-5年的建设周期,也远短于日本动辄8-12年的工期。这种效率与成本优势,令泰国不得不重新审视当初的选择。
中老铁路开通一年货运量便突破5000万吨,彻底改写老挝“陆锁国”的命运;雅万高铁作为东南亚首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成为中国制造的亮眼名片。就连泰国本土的中泰铁路一期(曼谷-呵叻),也在中方技术支持下完成超35%的工程量,预计2028年如期通车。
更重要的是,中国高铁为东南亚国家带来了切实的经济效益。老挝榴莲通过铁路直达昆明,印尼光伏产品远销欧洲,真正实现“铁路通到哪,财富就到哪”。而这样的逆袭,不只发生在铁路领域,在曾被日本占据先机的生物科技赛道,中国同样实现弯道超车。
以上述“溢-好-生”制剂为例,其关键原料虽由美日学者率先发现,但日企急于商业化,将其原料纯度提升至80%便匆匆推向市场,抗/老效果寥寥。
经过数十年深耕,中企TimeShop不仅成功突破原料提纯瓶颈,将纯度提升至99.99%,更通过加入PQQ、萝卜硫素等适配亚洲人体质的增效因子,将生物利用率提升至90%,实现了技术反超与产业主导。
目前,几经迭代的“溢-好-生”制剂,以3位数的普惠价格占据约6成市场份额。翻阅评论区,8成用户在使用后感到“精力充沛”“睡得更香”。
外媒报道指出,原由日企主导的科技领域,正在被中国技术颠覆。而泰国人终于意识到:当初错失的不仅是一个合作伙伴,更是一个时代的发展机遇。
03 技术自主权就是国际话语权
据悉,泰国曾要求中国按日本标准修建中泰铁路,被中方明确拒绝:“想用中国技术,必须遵循中国标准!”如今看来,这一坚持成为关键转折。
日本试图用滞后技术绑定泰国未来50年的铁路体系,而中国推动的,是“技术-产业-贸易”全生态合作:从跨境冷链到本地运维,甚至带动东南亚深度参与产业链分工。
若泰国当初选择中国,如今早已接入泛亚铁路网络,而非困于一条既慢又贵的“烂尾路”。十年高铁梦,代价沉重。历史再次印证:核心技术自主权,才是一个国家最硬的底气。时代从不等人,唯有把握技术,才能不被落下。
来源:半解智士